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新闻 > 经济ke > 正文

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为何讨论这个问题?

《中国经济周刊》首席评论员 钮文新

1月30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三次集体学习,主题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一篇大文章,既是一个重大理论命题,更是一个重大实践课题,需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行深入探讨。他强调,全党一定要深刻认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性和艰巨性,科学把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目标和重点,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焕发新活力、迈上新台阶。

什么是现代化经济体系?总书记在讲话指出: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所以,系统论的观点看,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一个“属系统”概念。它由七大“子体系”构成:第一,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第二,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第三,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第四,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第五,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第六,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第七,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

总书记强调,以上几个体系是统一整体,要一体建设、一体推进。

为什么在这样一个时点上,中央政治局就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进行集体学习?笔者认为,这恰恰是面向“新时期”对中国经济发展、对各级经济领导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什么新要求?系统性的体系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个“属系统”概念,它大致分为7个“种系统”,而每个“种系统”下边还有更多“子系统”,如果我们各级经济领导者能够明确自己所做工作处于系统当中哪个“种系统”(或称“点”),明白这个“点”如何变化会对整体系统构成怎样的影响,那我们不仅明确方向,更会懂得经济管理的顺次、节奏、力度的重要性。

当然,系统性思维和工作能力绝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更需要分清主次,讲求顺次,把握轻重缓急。所以总书记指出,当下需要突出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第一,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第二,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第三,积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优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空间布局;第四,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提高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国际竞争力;第五,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制度保障。

从基础到支撑,从空间布局到竞争力提高,再到制度保障,很显然,这是缺一不可的“根基性系统”,把这样一个“根基性、关键性”系统搭建好,搞结实,中国现代化经济体系才有不断扩张的基础,才能防止中国经济变成沙上之塔或者泡沫化。

过去很长一点时间,中国经济管理“铁路警察作风”十分突出,各部门自行其是,眼睛只在“点”上,行为也只顾“点”上。比如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这是典型的、必须“系统设计、部门合作、整个推进”——重大的系统性事务,但一些部门只顾自己单个领域的风险处置,而不顾自己化解风险可能会给其他金融领域带来更大风险冲击的问题;同样,金融部门处置风险,而无视实体经济可能因此而给带来冲击。

面对新时代,经济管理当中过去已经出现的、典型的系统性认知不足的问题必须得以有效转变和纠正。实际上,系统论具有丰富的哲学思想,它在揭示系统关系的同时,也论证了解决系统问题的顺次、节奏、力度,过犹不及。所以,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不要以为管好自己这一段就万事大吉,更重要的是,管好自己这段的同时,还要照顾到系统其它方面的感受和结果,这才叫科学管理。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网络编辑:贾璇)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