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新闻 > 经济ke > 正文

上千电话无人接,执行法官去哪了

受害人虽然胜诉,但遭遇了见执行法官难、进法院难,且至今未得到有效回应,她该如何寻求司法正义?

2014年7月,张海红和丈夫遭遇车祸。2016年,法院判决保险公司和肇事者分别赔偿7万余元和1.9万余元,但肇事者始终没有履行。据中国青年网报道,2017年2月,张海红向南阳市宛城区法院申请执行,几个月没消息。后来法院给了她执行法官赵军的电话,让她打电话联系赵军法官。几个月来她拨打了上千次,却始终无人接听。她想进法院找人,但吃了闭门羹,说联系不上法官本人不能进。

根据报道,即便记者出马,执行法官至今也仍未现身。甚至,南阳市中院相关工作人员从中协调,张海红得到宛城区法院的答复仍旧是,让她等着赵军法官主动给她打电话,但之后又没了下文。

经过一番媒体的协调,张海红似乎依旧在死胡同里。只要法官不接电话、不愿见面,张海红也许永远都踏不进法院大门。区区1万多元的赔偿为何执行不了,何时能执行,她更无从得知。

尽管“执行难”屡遭诟病,1万多元的标的10个月乃至好几年都执行不了,并不是什么稀罕事。可像这个事件中,执行法官一直“隐身”,而当事法院给民众吃闭门羹——实在让人匪夷所思。

众所周知,多年来司法系统一直强调要不断向着便利诉讼、方便民众打官司的方向改革,在当事人向法官反映意见、咨询案件进程问题上,不应设置任何阻碍。虽然说,鉴于屡次发生当事人伤害法官等事件,近年来各地法院都加强了安检与安保工作,但那针对的是安全问题,而不是在当事人见法官问题上设置门槛。

执行法官对当事人的电话不接本就不妥,谁也不会相信打了那么多电话他一次都不在办公室。果真如此,难不成是“吃空饷”?

而宛城区法院面对民众长达数月的求访、媒体的斡旋、甚至上级法院的督办,到现在都没有有效的答复,张海红对法官为何失联仍旧“一头雾水”。

不知道当地法院是同样联系不到执行法官,还是在为他打掩护?倘若是前者,那就难逃失职之责——一个法院居然连本院的法官都联系不到,这太说不过去;而倘若是后者,则涉嫌渎职——如此护短,置民众权利和司法正义于何地?

目前,上级法院已对该案进行督办,但发生这样的事情不仅仅是就案说案的问题。还望在使该案尽快执结的同时,对涉事法官拒接电话的前因后果,以及背后是否涉及失职渎职;宛城区法院的工作是否尽责,工作纪律和程序是否严格执行等问题,一并予以调查和处理。

□吴元中(司法工作者)


(网络编辑:贾璇)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