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杂志 > 正文

当好“店小二” 浦东新区“放管服”改革对标世界

“企业开业地图”是上海浦东深化“证照分离”改革试点的新举措。

53 上海浦东行政服务中心内《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宋杰I 摄

上海浦东行政服务中心内《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宋杰 摄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宋杰|上海报道

编辑:蒋莉莉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8年第3期)

在上海浦东新区政府官网首页,近期新增了一个“企业开业地图”页面。如果是生物医药企业想开业,在开业地图内输入“我要开药厂”,就会显示出所有需要办理许可证的事项,有的事项是国家层级、有的是市一级或区一级。所有区一级事项点进去都有“立即办理”按钮,即进入办理程序,70%的市级办理事项也有这个“立即办理”按钮,一半以上的国家级办理事项也可以实现这个功能。

“通过这个‘导航’服务,政府相当于‘店小二’。企业如果有需要,政府也可以为企业提供帮办、代办的服务。”上海浦东新区区编办(审改办)副主任金莎告诉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证照分离”改革推动政府管理方式转变

据了解,“企业开业地图”是上海浦东深化“证照分离”改革试点的新举措。

“证照”是企业进入市场的两把“钥匙”。所谓“照”,指的是工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而“证”,指的是各相关行业主管部门颁发的经营许可证。

原先要开办一家公司,首先要取得主管部门的经营许可证,才能到工商部门申办营业执照。上海自贸区建立和扩区以来,率先开展了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实现了市场准入领域的“先照后证”。也就是只要到工商部门领取一个营业执照,就可以从事一般性的生产经营活动,如果要从事需要许可的生产经营活动,再到相关审批部门办理许可手续。

“证照分离”有什么好处?仅以化妆品行业为例,一件已经在海外上市的新款化妆品要进入中国市场,需经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准入审批”,至少需延迟2~6个月,消费者才能拿到这款化妆品。而随着上海浦东“证照分离”改革,企业只需向上海食品药品监督局提交纸质备案资料通过备案,3天即可获得备案证明,之后便可自主安排进口产品上市的进度。这意味着国际最流行的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可以在中国同步上市。

“证照分离”改革,是中央交给上海在浦东新区实施的重大改革试点任务。“证照分离”改革降低了企业市场准入门槛,实际上也是把事中事后监管的“麻烦”留给了政府部门。这意味着政府管理方式正在从以“事前审批”为主向以“事中事后监管”为主转变,从以管理为主向以“多元治理和寓管理于服务”为主。

最近几个月,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多次调研和主持会议,反复强调政府要千方百计为企业提供良好服务,甘当服务企业的“店小二”,让数据多跑路、百姓少跑腿,用公务员的“辛苦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企业的“发展指数”。

“证照分离”升级版:浦东75家企业欲试水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

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是指符合条件的医疗器械注册申请人可以单独申请医疗器械注册证,然后委托给有资质和生产能力的生产企业生产,从而实现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和生产许可证的“解绑”。

过去,我国医疗器械的注册与生产两大环节被“捆绑”在一起,必须由一个主体来完成注册与生产。这种“捆绑”模式影响了创新研发和持续提高产品质量的热情,也限制了创新要素合理配置,与国际通行规则和我国《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的立法精神不符。

2017年底,上海市食药监局发布并实施《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内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标志着上海在全国率先启动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创新改革。作为全国目前唯一试点该项制度改革的城市,上海探路成功后将为全国医疗器械领域“放管服”改革提供鲜活经验。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从张江平台经济研究院了解到,经过详细的前期调研,浦东新区共75家企业有意向申请试点企业。复旦张江、奥普、透景、德赛等企业有望进入试点,为这项先行先试的举措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德赛系统公司是国际医学园区的医疗器械研发企业,其兄弟公司德赛产品是注册外高桥保税区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两家公司同样研发生产医疗器械二类产品,试点前却不能够相互委托生产。试点后,两家兄弟公司有望列入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试点企业,那样就可以相互委托生产,大幅降低成本,合理配置生产资源。

深化企业投资建设项目审批改革,上海浦东新区对标世界最高标准

深化企业投资建设项目审批改革,是浦东新区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对标世界最高标准、最高水平,着力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另一大举措。

根据1月20日即将实施的《浦东新区进一步深化企业投资建设项目审批改革方案》,带设计方案出让土地的重点产业和功能性项目,企业从取得土地(提交《建设项目基本情况登记表》)到获批施工许可的全流程可在24个自然日内完成;未带设计方案出让土地的项目,企业从取得土地到获批施工许可的全流程可在80个自然日内完成。据悉,此项改革针对浦东新区范围内,除关系国家安全和生态安全、涉及重大生产力布局、战略性资源开发和重大公共利益项目外的所有企业投资建设项目。

去年以来,浦东新区在该项政策实施之前,已经率先开展了积极探索。如临港创新创业带首发项目从取得土地到核发施工许可仅用25个自然日,张江人才公寓项目从取得土地到核发施工许可仅用11个自然日。

“世界银行在2017年的营商环境报告中发布了各国办理施工许可的时间,中国大陆平均要用241.7天,而美国和英国这项指标分别是80.6天和86天。”浦东新区建设和交通委员会主任王晓杰表示,即将实施的改革方案体现了上海浦东新区对标世界最高标准的决心和速度。

----------------------------------------------------------------------------------

《中国经济周刊》2018年第3期封面

《中国经济周刊》2018年第3期封面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网络编辑:贾璇)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