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财经 > 金融 > 正文

吴晓求:不要以为金融监管可以消灭风险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 (记者 谢玮) 1月13日,由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FSI)、华融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共同主办的第二十二届(2018年度)中国资本市场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是“中国资本市场:股市与债市的协调发展”。 

吴晓求教授

吴晓求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在演讲中表示,我国新的金融业态蓬勃发展,是对传统金融DNA的更迭,使得整体金融的功能和效率产生了结构性的调整。高科技对金融的渗透将是中国金融未来发展的第一动力,但也不应对新金融业态的风险做过度解读。金融创新产生的同时必须要加强金融监管。不要以为金融监管可以消灭风险,金融监管的目的不是消灭风险,而是让风险收敛。

“我对中国金融业的现状表示谨慎乐观。”吴晓求表示,从占金融体系中主导地位的银行业各项指标,如资产盈利能力、流动性和资本充足等指标来看,对整个风险覆盖的能力较强。虽然其利润增长在下降,但是其对风险的覆盖没有太大问题。 

就资本市场而言,正在迈向健康的发展。2015年股市大波动带来了很多教训,其中最重要的是使我们深刻理解资本市场监管的重点是对市场透明度的监管。监管者不参与,至少不主要参与市场指数的成长,市值的成长,上市家数的增加。同时,对资本市场的规律有了更进一步的把握,特别是在资本市场发展过程中,逆周期性应用杠杆的重要性。

吴晓求表示,当前我国新的金融业态蓬勃发展,是对传统金融DNA的更迭,使得整体金融的功能和效率产生了结构性的调整。高科技对金融的渗透将是中国金融未来发展的第一动力。当前,现代信息、通信科技如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虚拟现实等等现代技术对中国金融产生了渗透以及颠覆性的影响。这使得中国金融的风险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长生了一些很难识别的风险,“越高科技,风险越难识别,这时正确的东西和错误的东西只有一步之遥。因为穿着马甲的东西很多,对识别人是一个挑战。”

吴晓求强调,但也不应因此对新金融业态的风险做过度的解读。应当看到,新金融业态在带来新风险的同时,对金融功能和效率的提升可以覆盖所带来的风险,这是其存在的价值。

他举例称,第三方支付如今成为了日常生活金融支付的基本业态和方式,它便捷、方便、安全且成本较低。这些都是金融创新的标准,金融创新最重要的是为实体经济服务。虽然它可能增加了某些新的风险,但是它克服了传统风险。与此同时,必须要加强金融监管。

“对金融风险要正确把握,要精准理解。”吴晓求直言,“金融监管还是要推动中国金融的变革,其目的不是消灭风险,我们不要以为金融监管可以消灭风险。金融存在的那一天风险就存在,除非把金融消灭掉,风险就没有了。金融监管最重要的目标是让风险收敛。”

他建议,各种监管制度和指标设计的核心应当是使风险收敛,使单个风险不至于蔓延开来成为系统性风险。例如传统意义上央行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制度的设计,其核心是要收敛货币扩张,避免信贷风险。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网络编辑:崔晓萌)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