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杂志 > 正文

#海信收购东芝电视业务,日本家电昔日光彩难再续?#

日前,海信集团旗下上市公司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宣布,以129亿日元收购东芝映像解决方案公司95%的股权。转让完成后,海信电器将享有东芝电视产品、品牌、运营服务等一揽子业务,并拥有东芝电视全球40年品牌授权。据悉,东芝电脑业务也在出售之列。如果再退出电脑市场,东芝旗下面对一般消费者的业务将几乎消失。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牛绮思 综合整理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7年第46期)

日前,海信集团旗下上市公司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宣布,以129亿日元收购东芝映像解决方案公司95%的股权。转让完成后,海信电器将享有东芝电视产品、品牌、运营服务等一揽子业务,并拥有东芝电视全球40年品牌授权。据悉,东芝电脑业务也在出售之列。如果再退出电脑市场,东芝旗下面对一般消费者的业务将几乎消失。

据报道,20世纪90年代,索尼、夏普、松下、日立、东芝、三洋号称日本彩电六巨头。而如今,除了索尼、松下之外,其他公司的“日本制造”“日本品牌”家电业务几乎都由中国企业在运营。

在日本家电逐渐失去对市场的掌控之时,中国企业能否奋起直追,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增加“中国制造”的含金量?

海信如何发力追赶?

@Keneva:收购品牌只是借了个光鲜的外壳,后续产品和经营才是关键,要用好东芝的渠道。

@抓点坏蛋炒辣椒:电视真是夕阳产业,这次收购的重点是,海信得到了包括东芝商用显示器、广告显示器的相关产品的制造专利以及东芝的技术研发团队,可弥补海信在部分专利上的缺失。

@水淹天草:海信做那么多年还是在中低端和其他厂商血拼,高端市场才是利润所在,但是长期消费者只认东芝、索尼、夏普、三星等品牌。所以,海信要依靠收购东芝电视业务入局中高端市场。

@有爱就更强大:收购东芝电视有助于加速海信的国际化进程,但东芝在全球复杂的授权和合作关系,让海信还需要更多时间去“消化”这次收购的成果。

@Mini-树Extra:当前的需求在于:街上商场楼宇大屏幕广告、各高档商店橱窗有透明动态广告屏、的士座椅后的小电视、地铁和火车车厢的电视等。电视机产业同样进步,以前倾向家用,现在更多是商用。

东芝意在转型?

@yanxiaoqian888:这些日企只是把收益少的资产转卖,投入到高收益行业的研发上去。

@干一碗孟婆汤:一般的钢铁、造船、汽车、家电等,都已开始进入夕阳产业行列,发达国家都已放弃或准备放弃。所以放弃不代表衰落,收购的也不要一股脑地自豪,可能只是产业链的转移而已。

@吴咸建:尽管日本企业在“TO C”的整机消费领域出现大溃退,但也要看到日系企业纷纷转向上游“TO B”环节、专攻核心部件的技术研发,占据了整个产业链的源头。崛起中的中国企业在技术研发体系与之还有着很大的差距。

没有永远的领先者

@俗不可耐:日本制造怕已是明日黄花,不是自身技术差,而是创新能力不足,国际竞争力日趋低下。近几年来,日本几个著名的大公司问题频出,业绩不断下滑,有些公司连续亏损,不得不甩卖资产。

@慢慢慢的蜗牛:日本家电的辉煌时代是在20世纪80—90年代,但后来日本制造企业普遍患上了制度僵化、体系臃肿的大企业病,过度崇拜技术、创新节奏放慢,在互联网时代无法跟上市场变化的脚步。但愿这能成为中国制造的镜鉴。

@追木偶打架:希望中国有志企业借此良好时机,转变“贴牌”出海的销售模式、不为他人作嫁衣,从技术、自身价值等方面赶超日本企业,抢占日系电视品牌的市场份额。

——————————————————————————————————————

《中国经济周刊》2017年第46期封面

《中国经济周刊》2017年第46期封面


(网络编辑:何颖曦)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