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杂志 > 正文

#赛龙是怎么死的?#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江西省九江市共青城曾经的明星企业——共青城赛龙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实际控制人代小权被非法拘禁,共青赛龙也因抽贷及多方阻挠重组而导致企业失败,文章还直指2013年任职共青城副市长的詹政向代小权索要不当利益,并非法打击报复代小权。

编辑:牛绮思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7年第45期)

12-1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李永华I 摄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李永华 摄

 

#赛龙是怎么死的?#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江西省九江市共青城曾经的明星企业——共青城赛龙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实际控制人代小权被非法拘禁,共青赛龙也因抽贷及多方阻挠重组而导致企业失败,文章还直指2013年任职共青城副市长的詹政向代小权索要不当利益,并非法打击报复代小权。随后,共青城市委宣传部官方微博发布消息予以回应,詹政也接受媒体采访,给出不同版本的叙述。

目前,赛龙事件之真相还未水落石出,断言孰是孰非以及各方责任过失如何也为时尚早,但此“一城一企一人”早已引发外界各种猜测分析,涉及招商引资、政企关系以及江西本地经济发展问题,值得反思。

赛龙“死”因成谜?

@灬沉梦昂志灬:赛龙这种公司没有订单在手里是不可能去大批量采购电子配件的。而这种大的厂商一般一季度或者半年结算的非常多,所以资金链断裂导致赛龙死亡的可能性非常大。

@春秋侠客:深思整个“赛龙突然死亡事件”,牵扯民营企业、地方官员、地方招商、上市公司二级市场、私募投资一级市场、司法部门等多个环节。而事件涉及利益输送、敲诈股权、非法干预、动用私刑、贱卖资产、权钱交易、数亿巨额投资款去向不明,这些一个个充满疑问的谜题,揭开的也许只是冰山一角。没有局外权威调查都是雾里看花!

@为责任而漂泊:一个一直“盈利”的企业因为丢失一个重要客户就巨亏4亿人民币,而且不续贷就马上倒闭,这个企业和其负责人本身是不是也有问题?

银行收紧放贷可以理解?

@小牛的老虎肚子: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利用城投平台投资,并用政府信用担保贷款,后期情况变化了,失去大客户,企业亏损,资不抵债。要是账查出来企业资不抵债200%,银行肯定要撤资,地方政府空口担保也不好使,何况这事恐怕也不是一言堂。银行是锦上添花的,雪中送炭风险太大。

@水木学府:招商引资是地方政府的工作重心,担负GDP增长压力的政府官员不会故意去迫害企业家。这些年以高科技的名义去忽悠地方政府土地和银行资金的企业太多了,大量纳税人血汗钱就这样白白流失,银行肯定要小心为上。

江西发展经济需要什么?

@工地机器人:赛龙事件对江西来说未尝不是件好事,要是政府有错,通过这次肯定是要进行整顿;要是问题出在代小权,那就要反思企业,毕竟很多僵尸企业自身无法生存下去,就一方面拖欠供应商的钱,另一方面又四处游说“画大饼”,忽悠投资或供货,最后却以破产告终,导致供应商、投资方欲哭无泪。所以,江西要想往好的方向发展,就是要改革。

@SD001: 和做金融的人打交道,最基本的要成立一个顾问团,金融上的事交顾问团分析和处理,才能保证不被耍、不被套。

@假戏真做914: 这次事件对江西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恐将导致一些来此地投资的商人打退堂鼓。出了事,只有走合规的法律程序,才有助于提升政府治理水平,提高企业家的素质和对国内经营的信心。

----------------------------------------------------------------------------------

2017年第45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2017年第45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网络编辑:贾璇)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