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杂志 > 正文

中国经济最怕利率上涨

笔者认为,当今中国经济最怕的就是利率上升,但偏偏这时候利率就在上升。

CCTV证券资讯频道总编辑 钮文新

编辑:蒋莉莉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7年第45期)

笔者认为,当今中国经济最怕的就是利率上升,但偏偏这时候利率就在上升。近日,一年期Shibor升至4.5%水平,10年期国债年度收益率随之升破4%,而银行贷款更是大幅上涨。为什么说最怕利率上升?因为中国经济最大的危险在于债务过重,金融和实体经济,尤其是国有企业杠杆过高。无论是穆迪标普,还是境外做空中国势力,核心着力点就是我们的债务问题。

在此背景下,如果中国利率水平不断上涨,那势必导致以下问题:第一,全体债务人债务负担加重,尤其是国有经济,增加债务用于偿付利息;第二,利率上涨,经济下滑,如果再度出现断崖,政府被迫再度托盘,国有企业债务水平还会大幅上升。所以笔者坚决反对以提高利率的方式去杠杆,因为那只能针对金融杠杆,但当金融杠杆回落之时,实体经济杠杆势必增加,所以中央三令五申:减低实体经济,尤其是国有企业杠杆才是“重中之重”。但现在偏偏有人把着力点集中到“金融去杠杆”,让人难以理解。

第三,利率上涨,股市必定承压,严重阻碍中国股权融资通道。而更重要的是,如果股权融资通道被摧毁,企业通过补充股权资本压低杠杆的根本性措施必将夭折。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开行前行长陈元最近撰文指出:杠杆率太高,归根到底是因为股本金来源不足。要解决高杠杆问题,应从根本上来考虑货币的性质,将其看作国家发行的“股票”。央行认为自己发出的货币都是债务,这只是一种错觉和不全面的认识。因此,陈元认为,中国应当重视“伯南克经验”(美联储发行的每一元都是一份股权),把货币视为永不兑付的债券而带来的股权功能。

正因如此,陈元认为“中国央行应当考虑宽松货币政策”,而笔者认为,央行更应当考虑在“货币略偏宽松”的前提下“锁短放长”,向市场注入长期流动性。与此同时,尽快完成利率市场化改革,去除“利率双轨制”给中国经济带来的深刻危害。

现在,中国经济最可怕的问题是:第一,在“利率双轨制”前提下,长期“锁长放短+推高利率”,导致中国货币金融膨胀、资本金融萎缩,金融在短期化、货币化、套利化——杠杆化方向狂奔,严重偏离了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正确方向。第二,金融去杠杆导致两大恶性循环:其一是推高利率为了金融去杠杆,而金融去杠杆进一步推高利率上涨,恶性循环;其二是为金融去杠杆而推高利率,导致企业债务——杠杆负担更重,严厉压制经济增长,压制民间投资——中国经济内生性增长的关键动力,从而导致经济失速和政府救助的循环往复,而在这个循环过程中,国有企业债务不断上升,金融杠杠越去越高,恶性循环。

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最基本的经济学逻辑。但偏偏有人误导决策者,把上述恶性循环的后果生硬地归咎于“新常态”“三期叠加”,而任由恶性循环不断发酵,这就是中国金融走向混乱,杠杆不断上涨的“根源”。为什么我们坚决反对把“新常态”和“三期叠加”当成筐,乱七八糟往里装?因为,无论我们要把经济增速控制在百分之几,我们都必须确保中国经济良性循环。

正因如此,众多市场分析人士对债券市场收益率不断上涨做出“危险”评价一点也不过分,中国必须高度警惕。

----------------------------------------------------------------------------------

2017年第45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2017年第45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网络编辑:贾璇)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