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杂志 > 正文

#沙特授予机器人公民身份,是惊喜还是惊吓?#

索菲亚因“太像人”而令众多网友表示细思恐极,也由此激起了关于“机器人公民”是否会取代人类等方面的争论。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牛绮思 综合整理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7年第43期)

日前,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举行的“未来投资倡议”大会上,“女性”机器人索菲亚被授予沙特公民身份。她也因此成为史上首个获得公民身份的机器人。

索菲亚在互动环节中说:“我的人工智能是按照人类价值观设计的,(包括)诸如智慧、善良、怜悯等。我将争取成为一个感性的机器人,我想用我的人工智能帮助人类过上更美好的生活。”

高仿真机器人索菲亚拥有仿生橡胶皮肤,可以模拟62种面部表情,其“大脑”采用了人工智能和谷歌语音识别技术,能识别人类面部、理解语言、记住与人类的互动等。它的创造者大卫·汉森说:“‘她’的目标就是像任何人类那样,拥有同样的意识、创造性和其他能力。”

索菲亚因“太像人”而令众多网友表示细思恐极,也由此激起了关于“机器人公民”是否会取代人类等方面的争论。

索菲亚“公民”的身份如何体现?

@有桧:这款机器人的智能被定位为社交,如果人工智能完全是按照人类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来设定的,那被当成人类看待也是在逻辑之中。

@Yan灵魂:被授予了公民身份,那么不小心把“她”修坏了会被追究法律责任吗?把“她”拆解岂不等同于谋杀?

@猫mao仙人掌:人工智能无论怎么先进,所有智能逻辑程序控制都是人类编写,它永远不会像人一样因为受限于民族、宗教、文化教育程度、家庭背景等因素思考问题,决定取舍。所以,向索菲亚授予“公民”身份不合常理与情理。

发展机器人,小心驶得万年船

@哎呀喂哟喂:人工智能的可怕就在于他的自我学习,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不是人类想控制就能控制的,它们有自己的思维运转模式。再加上3D打印技术可以让机器人大量复制,人类还是谨慎得好。

@静子:先立法再使用,它应该是人类最好的朋友而不应成为人类的灾难。

@salhan:机器人就造个机械化的脸好了,为啥非得仿真人类,光看着就瘆得慌。另外,只要感染病毒,机器人就很有可能成为人类难以控制的“凶犯”。发展自动化机器比发展人工智能机器人要安全得多。

@时雨雨时时雨:其实现在需要警惕的还不是机器人或者AI,而是能控制机器人的人。

@后代的脊梁靠编辑:造就异型智能人,神话即将变成真,作用前景皆难料,死守掌控留分寸。

人类的智慧无法取代

@向来不走心:人类一直在前进,世界一直在进步,为什么要担心自己所创造的东西呢?机器人的意识是被人传输植入的,并非自身形成,机器人再厉害,总归是人类高明。

@赵帅米糕酱:机器人是不会有自我意识的。现在的所谓人工智能都是一些比较复杂的智能程序而已。不过,没有创造力的人类是会被取代的。机器获取知识的速度、记忆力、搜索信息的速度比普通人强太多了。

@长安剑:我们一定比机器更智慧,没必要担心人工智能能够像人类一样思考。反而应该担心的是人们会不会像计算机一样思考,没有价值观、没有同情心、没有对结果的敬畏之心。

————————————————————————————————————————

fm

2017年第43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网络编辑:崔晓萌)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