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新闻 > 经济ke > 正文

唐骏:新一轮大建高铁的好时机

文 | 著名职业经理人、微创中国董事长 唐骏

今年7月,最高时速可达350公里的“复兴号”宣布在京沪高铁路段开始试运营。这也就意味着,从上海到北京最快只需要4个半小时的车程。继“复兴号”京沪高铁路段正式通车之后,近日发改委又批复了多条高铁线路的建设,中国高铁网正在形成。首当其冲的就是跨越东部经济发达区的沪深高铁,它贯穿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和广东。新建盐城至南通铁路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已获国家发改委的批复,该线路将延伸到宁波和福州;福州到厦门时速350公里的新高铁也已正式建设动工。

时速350公里的高铁,让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商务出行变得更加便捷。自京沪高铁提速以来,北京到上海高铁票已经到了一票难求的局面,这恰恰说明越来越多的商务旅客开始将高铁视作是一个高效的出行选择。

大力发展中国高铁,现在正是好时机。第一,时速350公里的中国高铁技术已经比较成熟,这个速度也达到目前高铁技术的上限,未来二三十年可以保持世界领先地位。日本高铁已经拥有50年历史,现在的日本高铁速度是时速300公里。第二,中国人口众多,人口密度也大,地域也广泛,未来中国城市与城市间的交通还是以铁路为主,所以高铁还将是未来中国的主要交通方式,建造高铁只是时间问题而不再是是否需要建高铁的问题。第三,由于技术的成熟等因素,高铁的造价被控制在了一个合理的范围内。据统计,英国高铁的建设成本(包括土地成本等)是中国的五倍,日本新干线的建设成本是中国的三倍。由于土地征用及其他成本因素,现在建高铁比十年二十年以后建高铁要经济很多。

大建高铁就是间接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时速350公里的高铁开通就意味着大大缩短了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形成了所谓的一天经济生活圈。为此就必然会推动两地的房地产、旅游、商业、物流业、金融、娱乐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加速区域经济的产业格局变革。与此同时,高铁还能够有效地缩小区域间的经济差距,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重大深远的影响。

既然未来中国高铁是中国交通出行的第一方式,中国现有高铁技术可以保持未来二三十年的世界级领先水平,现在建高铁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节约建设成本,中国大建高铁的时代已经到来。同事中国建造高铁还能拉动内需,帮助解决需求供给问题,避免产能过剩。

高铁是中国技术实力的浓缩,高铁是中国经济发展的象征,高铁更是中国速度的一张名片。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网络编辑:贾璇)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