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宏观 > 宏观 > 正文

来自百姓,心系民生

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 国家能源局原局长 张国宝   

吴邦国同志是我的老领导,他平易近人,工作作风踏实,在领导层中是有口皆碑的。国庆中秋长假,我认真阅读了他赠阅的“岁月留痕——吴邦国工作记事”一书,仿佛又回到了过去的工作岁月,感触良多。该书收入的是吴邦国同志1991年任上海市委书记起,到他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期间,有关他的工作片段的一些文章。这段时间正是中国在改革开放路线指引下经济持续发展的腾飞时期。吴邦国同志是这一时期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书中的每一个片段、每个故事都可圈可点,作为过来人,参与者,读来更感亲切。

开篇的两篇讲述的是1991至1994年他任上海市委书记三年半中的一些工作片段。书中讲到吴邦国同志1967年从清华大学毕业到上海工作,住过小阁楼。在任上海市委常委后仍然一家5口挤在天潼路一间11平方米的西厢房里。他烧过煤炉、拎过马桶。后来他到国务院任副总理以后,有一次会上我还听他讲过消灭上海80万只马桶、80万只煤球炉的故事。

那时上海人均居住面积仅6.6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4平方米以下的困难户有30万户,市区有1500多万平方米旧式弄堂以下的住房,成片棚户危房365万平方米。吴邦国同志对百姓的苦和盼感受最深。1991年5月任上海市委书记后,就把煤气与住房、交通、“菜篮子”工作三件关系民生的大事作为全市工作重点。上海市第六次党代会他承诺力争90年代新建住宅超过6000万平方米,完成365万平方米棚戶危房改造,普及城市煤气和基本卫生设施,即消灭马桶。

当时不少人担心能否完成?因为当时的老办法每年只能改造15万平方米,要100年才能改造完1500万平方米危旧房。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搬?

但吴邦国同志指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向改革要出路。他坚持把这些目标写入了党代会报告。他采取土地批租,给区、县政府放权等措施,1991~1995年全市共拆除危旧房1136万平方米,是“七·五”期间的306倍,动迁居民29.7万户,是“七·五”的四倍。1990年时,上海每万人拥有公交车仅7.43辆,交通高峰时公交车里每平方米容纳12人,简直难以设想。1992年上海200条马路同时施工,吴邦国同志经常一辆车只身跑到工地,被上海市民称为平民书记。三年空前规模的市政建设使上海作为一个现代化、国际化的大都市面貌出现。

读到这些内容,可能对年轻一些的同志难于理解,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当时就是如此。我和老伴谈及此一片段,她说,当时上海年轻人谈恋爱都没地方,家里又小,在外滩一对对恋人是无缝隙地一对挨着一对,各谈各的,成为上海一道风景线。文革中北方红卫兵去上海串联,看到上海人天不亮就在街上刷马桶,看到红红的一大片木桶,不知是什么东西,跑过去看稀奇。男的上厕所就在弄堂里对着墙尿,北方去的人都尿不出来,这不是笑话,是当时真实的上海。回首这些发展历史,在上海的发展历史上,在中国的发展进程中都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网络编辑:崔晓萌)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