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区域 > 甘肃 > 正文

才让旺杰:草原上走出的全国优秀法官

经济网讯 甘南,大夏河畔,藏族法官才让旺杰平日里总是随身带着一本厚厚的《汉藏对照法学词典》走过桑科草原,他用藏汉双语帮助当地藏族农牧民群众解开了不少“心结”,办了不少实事。

自2010年以来,作为夏河县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审判员的才让旺杰独立承办和审结各类民事案件90余件,其中80%的案件都系调解结案,办案数量和调解率均在全院名列前茅。2016年,才让旺杰被评为“全国优秀法官”。

法律的力量在于公正

才让旺杰常说,法律的力量在于公正,法官的份量也在于公正。

从当法官的那一天起,他始终把公正审判、化解矛盾、构建和谐家庭作为自己的追求目标和最高境界。为了审理好每一起案件,他一方面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律知识的学习,以最有效的办法和最能让当事人接受的方式,为双方当事人主持公道。另一方面强化公正审判、一心为民的意识,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工作目标,做到最大限度地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利。

夏河县麻当乡桥沟村村民英巴2008年与才让旺杰“结缘”。因为闹离婚,涉及财产分割,族里难以解决,是才让旺杰一次次地耐心劝解挽救了英巴的家庭。

“藏族人喜欢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在我们看来‘打官司’是件麻烦事儿。”正是这次离婚的经历让英巴相信了法律的公正。之后,英巴与这位精通藏汉双语的法官成为了朋友,经常向才让旺杰咨询学习法律知识,为身边的亲友提供帮助。

既精通藏汉双语,又通晓法律,使得双语法官才让旺杰深得藏族群众的信赖。他常年走村串户调解纠纷,许多法律术语在藏语中并没有对应的释义,需要吃透汉语意思,才能将其准确拆解成简单平实的藏语,传达给藏族群众。

“能通过法律帮助弱势者,帮助自己的同胞,那种成就感是其他现实利益无法比拟的。很多农牧民群众都是没办法了才来找法院,这是他们最后一道公正的防线。”因为工作尽责,在同行中属于佼佼者,才让旺杰在去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法官”。

法律政策让我心服口服

才让旺杰一心扑在人民调解和司法为民上,他信守诺言,爱岗敬业,忠于职守。既精通藏汉双语,又通晓法律,使得双语法官才让旺杰深得藏族群众的信赖。而在一件离婚官司中接受法律调解的更登加由衷地对才让旺杰说,“法律政策让我心服口服!”

藏族人有一个习俗,离婚后男孩跟父亲,女孩跟母亲。才让旺杰没有贪图省事,考虑良久,权衡其中利弊,2008年,更登加最终同意把三岁的儿子判给妻子抚养,“从法律上讲,由母亲扶养更有利于幼子的成长。”“老人们常说,阿妈没疼过的孩子,长大了不是偷羊就是盗马。”是才让旺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让更登加“打破传统”,做出了适合的选择。

在办案过程中,他始终以调解为先导,以化解矛盾为目标,对法律有疑问的当事人他从头至尾解释法律,直到当事人明白是怎么回事,充分发挥自己是藏族法官的优势,对不懂汉语的藏族当事人他用藏语反复认真的解释和举例,直到当事人理解和满意,把调解贯穿于审判工作的始终,从而达到定纷止争,案结事了。每次结案之后,当事人都感激的说:“谢谢法官了!”

尊重习惯法的存在

才让旺杰非常注重发挥司法的能动作用。这几年,藏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快,各类商业活动增多,法院受理的案件逐年增加。但千百年沿袭的传统,部分藏族民众仍习惯于以“自己的方式判案”:族中颇有威望的长者分头调查,开个“小会”从中调解,让双方达成共识,互献哈达,平息纠纷。

他通过翻阅有关书籍,了解到这在法律术语中叫做习惯法,藏族习惯法经过千百年的历史沉淀,发展到今天,仍然在藏族地区发挥着规范功能和控制作用,对这种情况,才让旺杰法官总结了自己的一套方式:首先要尊重习惯法的存在,在实际办案时,除了法律这根“准绳”调判还必须结合本地的民俗风土,才能让当事双方信服,案结事了,才能促进藏族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进而实现草原上的法治社会。

多年来,他以争创一流的执着对待自己钟爱的审判事业;他以严格执法,忠于职守,坚守在维稳第一线。自2010年以来,他独立承办和审结各类民事案件90余件,其中80%的案件都系调解结案,办案数量和调解率均在全院名列前茅,他所审结的案件均能做到案结事了,无一超审限、无一错案、无一发回重审和上访缠诉。

多年来,才让旺杰走遍夏河全县,草原之上,拉卜楞之侧,均留下他风尘仆仆、奔波办案的身影。(李开南)


(网络编辑:何颖曦)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