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新闻 > 经济ke > 正文

钮文新:不能让杠杆越去越高

文| CCTV证券资讯频道总编辑 钮文新

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发布报告,据他的统计数据表明:2017年1到7月,中国四大领域的杠杆——金融杠杆、非金融企业杠杆、居民个人杠杆和地方政府杠杆均呈现不减反增的态势。比如,证券公司2017年1月的杠杆率为171%,到7月上升至214%;全国性商业银行的杠杆率水平,也从2017年初的95%上升至7月的97%;同期,居民新增消费性短期贷款1.06万亿元,累计同比多增7137亿元,而2016年全年新增消费性短期贷款仅为8305亿元;等等。

为什么出现这样一种我们不愿意看到的情况?我认为,这是金融短期化、货币化、套利化在中国持续发酵的必然结果。我们必须充分意识到:金融短期化、货币化、套利化本身就是一切高杠杆的根本诱因。因为金融短期化导致的投资和融资、资产和负债的期限错配,它与企业、金融等各色高杠杆之间的关系,犹如“一枚硬币的两个面”,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不可分的一回事。

所以我们一直强调金融必须回归本源,必须更多地生成资本,而不是去发展自娱自乐的短期金融套利。实际上,央行数据已经显示了中国金融短期化持续发酵的事实:据央行统计,2017年7月,商业银行最稳定的资金来源——居民个人存款,其规模下降了7700亿元。同时,货币基金总规模达5.86万亿元,7月末比6月末大增7516.87亿元;同样是这样时间段,商业银行计入广义货币的同业存款增加了7400亿元。

商业银行居民储蓄流出、货币基金余额增长,以及商业银行不得不靠被扒一层皮的同业存款去补充流动性,三者金额大致都在7500亿元左右,这仅仅是巧合吗?当然不是。这说明,商业银行长期而稳定、但略有不确定的储蓄存款,还在不断地演化为“确定性的短期同业存款”,这其中不仅存在空转套利的问题,同时也当然体现着金融短期化、货币化、套利化——杠杆化的典型特征。李迅雷也明确指出:同业存单与理财产品之间的利差明显扩大,这导致银行委外资金增加,非银金融机构的杠杆率上升。李迅雷认为,货币基金的潜在收益率远高于银行活期存款利率,这应该是存款搬家的主要原因;同时,存款大搬家肯定会导致市场利率水平的上行,且会加大市场的流动性风险。

这样的情况当然不可持续,任由金融短期化、货币化、套利化不断发展,会导致中国金融、企业、政府和个人——所有部门的杠杆率不断攀升,而且对中国金融乃至中国经济构造成重大伤害。所以,必须打住。这也是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之所以指出:“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的道理所在。什么样的金融才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金融?长期的、稳定的金融市场——资本市场的不断扩张,而这个过程中必须大幅度削减短期金融、货币金融、套利金融。

正是因为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了金融归回本源、优化结构、强调监管、市场导向的“四项基本原则”,我们中国杠杆越去越高的态势才有可能打住。所以,对7月份以前的数据我们需要忍耐,而把希望寄予未来。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网络编辑:崔晓萌)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