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区域 > 新疆 > 正文

乌拉泊古城 千年丝路明珠今日换新颜

文章导读: 乌鲁木齐是我国发展“一带一路”的桥头堡、中心枢纽区,正在发展成为中亚最大的国际化大都市。然而,乌鲁木齐也是一座古老的城市,有着悠久的历史。位于城市南郊的乌拉泊(唐轮台古城),以其饱经沧桑的不屈身姿,自豪地告诉人们,早在1300多年以前,这里就是大唐王朝的一座军事要塞和税收重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宣传部的朋友介绍说,只有走进乌拉泊古城,你才能真正感受到乌鲁木齐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性。

轮台古城博物馆

轮台古城博物馆

经济网讯 8月23日上午乌鲁木齐风和日丽,秋高气爽,让人心旷神怡。从乌鲁木齐市区开车一直向南穿行,将近二十分钟的行程,就到了千年古城——乌拉泊。登上轮台古城门楼,城池全貌尽收眼底。古城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550米,东西宽450米,周长约2公里。城墙夯筑,残高2—6米,基厚10米。四个城角处尚存有方形角楼遗迹,在清晨阳光辉映下,昔日的角楼发出橘红色的反光,显示着昔日的威风。城垣中部还有对外了望的孔道,外城墙还有凸出的马面痕迹,飘溢着浓郁的历史气息,城内长安遗风历历可见。除西墙外,每面城墙都分布有较密集的凸出墙身的马面,南墙马面保存较完好,似乎能看见古代守城兵丁严阵以待的身影。古城内有三道夯筑土墙将城池一分为三,隔成了东、西、南三个子城,西城长方形,东城正方形,南城曲尺形。东城建有瓮城和角楼。南城内,一座已经残破的夯筑土台突兀其中。古城南背倚天山,位居要冲,规模宏伟,气势不凡。

虽然经过了千百年战火的摧残和风雨的侵蚀,但昔日的轮台城并没有消失,至今内外城址犹存,特别是外城城垣比较完整,角楼、马面,墩台、城门,依然清晰可辨。杜立于空旷之中的古城遗址,不仅构成了气势磅礴的壮丽景观,而且让人不由得追忆往昔的兴盛,缅怀为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而献身的英烈。

新疆德昌旅游开发公司董事长马明义介绍到:乌拉泊位于天山山间谷地和冲积扇平原上,属准噶尔盆地南缘。近年来,考古学家在乌拉泊水库区发现了古墓葬。出土的墓葬表明,早在古城活动期以前千年左右,即相当我国战国时期,这一带就已经居住着较多的人群,有了较为发达的社会经济活动了。先秦时姑师人在此放牧,西汉初期隶属车师国,汉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到三国时期隶属车师后国,汉朝设在西域的都护府派士卒在此屯田,魏晋时属铁勒部高车国,南北朝属突厥部,隋代属西突厥,唐初属西突厥处月、处密两部。

QQͼƬ20170824222833

据悉,在中国古代西域,有两个被称作“轮台”的城郭。一个是汉朝轮台,位于轮台县城东南,又名仑头城。这是汉朝政府最早在西域屯田的地方。古城呈正方形,内有一个已坍毁的建筑物,一层厚薄不均匀的红色灰烬覆盖在散乱的土坯上。据《史记》和《汉书》记载,汉武帝为征服匈奴,派贰师将军李广利两次讨伐大宛国,第二次远征(公元前101年)途经仑头城,城内守军闭关不提供粮草,李广利率部破城焚毁。正因为如此,当地人称轮台城为“奎玉克协海尔”,意为“灰烬城”。

另外一个是唐代轮台,也就是今天乌鲁木齐市南郊的乌拉泊古城。贞观14年即公元640年,唐政府在北庭(吉木萨尔)设庭州,在轮台设县,为庭州四县之一。后来苏定方等平定了阿史那贺鲁的叛乱,唐王朝的疆域过碎叶而直达咸海,仅仅一个安西都护府难以管理。因此于公元702年又在北庭设都护府,轮台则升格为轮台州都督府,逐渐成为军事和经济重镇。

乌拉泊河谷通道东南部是宽数十千米、长百余千米的达坂城凹地,连同西北—东南方向的白杨河峡谷,贯通天山南北,是古丝绸之路的“白水涧道”,唐代边塞诗人岑参称白水涧道为“走马川”。白水涧道向东联通赤亭道,向西联系碎叶道,是丝路北道通天山的干线,轮台古城居于连接丝路北道与中道的枢纽位置,扼守着白水涧道的喉咙要冲,是中国古代用兵的所谓关隘险要所在。

QQͼƬ20170824222841

轮台城由唐王朝著名的静塞军驻守。围绕轮台城,向东有盐湖三座烽火台和峡口村、苇子街、东河坝、八家户四座古城,向南有乌拉泊村烽火台和鱼儿沟石垒,向西有永丰乡烽火台,向北有上下沙河、三道坝、古牧地四座古城,形成一个国防布局单元,其中轮台是该单元的核心,这充分表明轮台古城在当时确为丝绸之路北道上保障道路安全和区域安宁的军事重镇。

《新唐书·地理志》说:“兵之戍边者,大曰军,小曰手捉,曰城,曰镇,而总之者曰道。”《新唐书·兵志》说:“轮台,下,有静塞军。”由此我们可以判断,当年的轮台守军,作为军级建制,按唐代军事建制惯例,当有5000-10000名将士。

新疆德昌旅游开发公司董事长马明义表示,丝绸之路是当时对中国与西方所有来往通道的统称,实际上并非一条路。第一条是沿昆仑山北麓达安息(今伊朗),直至印度洋,称为南道。第二条顺天山南侧行走,越过帕米尔高原,到达中亚和波斯湾等地,称为中道。但西汉以后天山北路又增加了第三条丝路,通往地中海各国,称为北道。到了唐代,由于自然条件的变化,楼兰已成古城,且末等地被吐蕃军占领,南道不能继续通行;吐鲁番盆地通往龟兹、中亚的中道,也多受吐蕃军骚扰,屡屡被战乱切断;唯有中道东段和北道构成的新北道,即伊州(今哈密)经吐鲁番盆地,过轮台城,沿天山北麓通达碎叶城的道路,则最为畅通,成为通往中亚的必经之地。

QQͼƬ20170824222816

国防体系的健全,促进了商贸活动的繁荣,丝绸北道成为当时盛极一时的商贸主干道路。唐朝皇帝规定轮台为丝绸北道惟一的收税城。《新唐书·焉耆传》说:“……诏焉耆、龟兹、疏勒、于阗征西域贾,各食其征,由北道者轮台征之。”同书同传“赞曰”:“开元盛时,税西域商胡以供四镇,出北道者纳赋轮台。”

丝绸之路北道又称“碎叶道”,总称从近哈密经乌鲁木齐、伊犁,直至伊塞克湖以西的天山北麓之道。但在哈密至乌鲁木齐之间,却有三条不同的支线。第一条从哈密到七角井,再向西北越天山经木垒、吉木萨尔至乌鲁木齐。第二条从哈密至吐鲁番,再向西北翻越天山至吉木萨尔后与第一条支线合,史书称“他地道”。第三条是从哈密经吐鲁番向西至乌鲁木齐,即“白水涧道”。在轮台收税,无论是走哪一条支线,都逃脱不了在这里纳税的命运。“由北道者轮台征之”,可谓万无一失。轮台城还是检验与更换过往使者商旅的“度牒”、“过所”,也即今天所说办理“出国护照”的重镇。

大量史实表明,轮台城在丝绸之路沿途诸城中具有中心地位的城市,在唐代确为古丝路北新道上的繁华重镇,有着西域其它城池难以替代的重要地位与独特贡献。后世学者评价说,轮台城是唐代“王道上的王城”,“丝绸之路代表城”。

尽管在新中国建立之前,古城遭遇过多次疯狂盗掘,大量珍贵文物流失。但在新疆和平解放后,考古工作者在古城内还曾看见散布的唐代碎陶片。1976年至1984年,新疆考古所和乌鲁木齐市文管所联合对古城进行了两次发掘,出土有大陶器,还有金耳环、铜镜和铁刀等文物。

唐代许多著名诗人,曾为赫赫有名的轮台作赋。边塞诗圣岑参,更是有大量吟诵轮台的名篇。游览轮台遗址,当对这些诗人及其名篇产生难以抑制的遐想,给您带来无限美好的感受。

《走马川行》、《轮台歌》、《白雪歌》是岑参的代表作,三首歌都用的是七言歌行体裁,写的都是送别,都富有奇丽雄放的浪漫色彩,又各有特色,被后人誉为“轮台三绝”。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

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

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

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

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

车师西门伫献捷。

诗人在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时,封常清出兵去征播仙,他便写了这首诗为封送行。天宝十三年(754),封常清以兼安西(库车)、北庭两大节度使等职授命全权治理西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西域社会得到了空前的详和,为之后西域支援中原平息安史之乱建立了社会基础条件。后来,封常清授命洛阳阻击安禄山叛军,以高超的战争艺术,将洛阳战役转化为退守潼关全局战略,力挽狂澜地拯救了唐朝即倾的厄运,避免了唐朝成为仅有137年短命历史的朝代。今天,将唐朝称为大唐、盛唐,其中,长期战斗和生活在西域的封常清发挥了重要作用。

岑参的这首轮台绝唱,可谓奇而壮,风沙的猛烈、人物的豪迈,都给人以雄浑壮美之感。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

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

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

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

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

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这首绝唱是七言古律,与《走马川行》系同一时期、为同一事、赠同一人之作。但《走马川行》未写战斗,而是通过将士顶风冒雪的夜行军情景烘托必胜之势;此诗则在写战阵之事,具体手法与前诗也有所不同。

全诗四层,写来一张一弛,顿挫抑扬,结构紧凑,音情配合极好。有正面描写,有侧面烘托,又运用象征、想象和夸张等手法,特别是渲染大军声威,造成极宏伟壮阔的画面,使全诗充满浪漫主义激情和边塞生活的气息,成功地表现了三军将土建功报国的英勇气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黪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这首绝唱,是一首咏雪送人之作。天宝十三载(公元754年),岑参再度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武某或即其前任。为送他归京,写下此诗。“岑参兄弟皆好奇”,读此诗处处不要忽略一个“奇”字。充满奇情妙思,是此诗主要的特色。作者用敏锐的观察力和感受力捕捉边塞奇观,笔力矫健.有大笔挥洒(如“瀚海”二句),有细节勾勒(如“风掣红旗冻不翻”),有真实生动的摹写,也有浪漫奇妙的想象(妙“忽如”二句),再现了边地瑰丽的自然风光,先进浓郁的边地生活气息。全诗融合着强烈的主观感受,在歌咏自然风光的同时还表现了雪中送人的真挚情谊.诗情内流丰富,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诗的语言明朗优美,又利用换韵与场景画面交替的配合,形成跌宕生姿的节奏旋律。诗中或二句一转韵,或四句一转韵,转韵时场景必更新:开篇人声起音陡促,与风狂雪猛画面配合;继而音韵轻柔舒缓,随即出现“春暖花开”的美景;以下又转沉滞资涩,出现军中苦恋情事。……末四句渐人徐缓,画面上出现渐行渐远的马蹄印迹,使人低回不已.全诗音情配合极佳,当得“有声画”的称誉。特别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新奇的比喻更是千古绝唱,脍炙人口,真称得上神来之笔。

一位前来探访乌拉泊古城的老者表示,乌拉泊被誉为乌鲁木齐第一城。轮台城设置是乌鲁木齐沿革史的一项重大历史内容。随着丝路北道繁荣发展,乌鲁木齐已有1350余年的历史,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

唐代以后这里继续屯田、建设、规模逐渐扩大,宋属高昌回鹘,明代蒙古厄鲁特部又筑新堡,清代乾隆二十年(1755年),在明瓦喇国古堡废墟上(今九家湾)筑土垒,并正式命名为“乌鲁木齐”。乌鲁木齐源于9世纪突厥语,意为“绿色牧场”。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在其河东旧土垒之北筑汉城,赐名“迪化”。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筑满城(今新疆农业大学),定名“巩宁”。光绪十年(1884年)新疆建省,缘于外忧内患,尤其是沙俄蚕丝鲸吞,清政府设在新疆的军政管理中心由伊犁转到迪化,迪化成为省会,陆续兴建了许多富丽堂皇的衙署、庙宇、亭台楼阁,城周扩展十三里,经济文化也获得了很大发展。1949年9月25日,新疆和平解放。12月17日,迪化市人民政府成立。1954年2月1日,迪化正式恢复使用原名乌鲁木齐。

新疆德昌旅游开发公司董事长马明义表示,2004年11月,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一行,在自治区文物局领导和乌鲁木齐市领导的陪同下,专程到乌拉泊(唐轮台)古城视察,对民营企业参与国家文物的保护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表扬,并提名为“乌拉泊(唐轮台)遗址公园。”

对于古城的保护和旅游开发事业,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职能部门一直很关心,乌鲁木齐市委和市人民政府更是高度重视。十几年来,乌拉泊(唐轮台)古城的保护和旅游开发工程被列入市委、市政府决定重点抓的“四个一”旅游项目,也被市政府批准为绿色通道工程。2004年,乌鲁木齐市成立了由市委副书记和几位副市长任正副组长、有关部门和项目承担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乌鲁木齐市乌拉泊古城保护和开发项目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协调古城的保护和开发工程。历届市委市政府领导和宜明、王忠孝、隋吉平、张鸿、王建玲等同志,多次关心并到古城调研。天山区市委市政府及各职能部门帮助解决了大量困难问题 。

原乌鲁木齐市市长雪克莱提·扎克尔2005年到古城视察调研时做了批示并说:“德昌公司守好乌鲁木齐第一城就是守好乌鲁木齐的根,将乌鲁木齐市历史推向1300多年前,他是祖国不可分割一部分的有力见证。”更是一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乌拉泊(唐轮台)古城虽然距乌鲁木齐市中心仅17公里,但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古城雄姿与周围优美的自然景观相互衬映,给游客以流连忘返的美妙感受。

夕阳西斜,极目远眺······古城北侧,是著名的乌拉泊水库,是乌鲁木齐市的主要水源地。这座水库以黏土斜墙坝拦截乌鲁木齐河向北流去的河水,用于解决乌鲁木齐200万人口的饮水问题。水库初建于1959年,经过几次扩建,目前坝高26米,长1100米,库容量5000万立方米。宏大的水库以雄伟峻险的博格达雪峰为背景,与蓝天白云浑然一体,形成水天一色的广阔景观;宽阔而平静的蔚蓝色湖面上,天鹅自由飞翔,野鸭尽情嬉戏,实为一幅绝妙的平湖飞禽图画。

古城南侧,是久未耕种的大片荒地,野草丛生,鲜见人迹。游客置身其中,荒凉与怀古心情悠然而生。

古城东侧,是一片绿草如茵的牧场,由于地下水位较高,有数眼大小不等的甜泉,泉水汩汩,终年不绝,水质清澈,形成几处湿地和小湖。受其滋润,牧草茂盛,空气清新,视野柔和,令人心旷神怡。

新闻链接

一、乌拉泊(唐轮台)古城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乌拉泊(唐轮台)古城位于距新疆首府乌鲁木齐市中心约14公里的天山区大湾乡乌拉泊村,大约建于公元648年前后,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是现今乌鲁木齐市已发现的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唐元代古建筑遗址群之一。2001年6月25日,乌拉泊(唐轮台)古城被国务院公布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名副其实的“乌鲁木齐第一城”。

作为地处丝绸之路北道的经济、军事重镇,乌拉泊(唐轮台)古城在历史上曾经有过无比辉煌的一页,是唐代在西域的交通商贸重镇和军事要地。它与米东区古牧地古城、昌吉古城共同构成了北庭都护府的第一道安全屏障。伟大的边塞诗人岑参一生两次出塞,曾在“轮台城”居住三年,留下了一批讴歌轮台,格调高扬的诗作,其中明确标有“轮台”一词的诗作至少有16首,《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被后人誉为“轮台三绝”。诗人为轮台赋千古绝唱,轮台为诗人留万世英名!

因为这种特殊的性质,使古城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丝绸之路的代表城,它的存在是乌鲁木齐古老历史的一大实物见证,为现今中外游客追寻古老文明,赞叹昔日辉煌,提供了难得的历史遗迹,是人们追寻丝绸之路访古文化中不虚一行的重要古迹。

二、乌拉泊(唐轮台)古城保护的基本情况

乌拉泊(唐轮台)古城项目的开发,自2001年启动至今,已达16年之久。它曾入选乌鲁木齐“新十景”,被列入“乌拉泊到达坂城古丝绸之路黄金旅游线路核心项目”,并被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和乌市的重点项目。

自2001年以来,我公司认真贯彻自治区、市领导有关文物保护、旅游开发、绿化等工作的指示精神,严格执行国家文物保护法、环境保护法和水源地保护法、坚持古城开发与文物保护、环境保护相结合,古城的全面保护与合理利用紧密结合等原则,与市旅游、文物部门密切合作,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

1、古城保护:根据 “先保护,后开发”的要求,我公司自筹资金兴建了古城防护围栏,并制作了有关指示和警告标牌,聘用责任心强的人员昼夜在古城守护,有效地防止了人为破坏;

2、全面规划:编制完成了古城保护整体规划、乌拉泊古城旅游建设项目整体规划、古城旅游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这些规划和报告,已经得到自治区发改委、自治区旅游局、自治区环保局、自治区文物局和国家文物局的认可及批准;

3、申报景点:2003年经过精心策划和申报,乌拉泊(唐轮台)古城,在市政府组织的百万市民评选景点活动中,荣膺“乌鲁木齐新十景”称号;

4、领导调研:2005年原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对乌拉泊古城进行调研并指出:“民营企业保护文物在全国是第一家,德昌旅游公司为文物保护事业做了一件好事,值得表扬”。原市长雪克莱提、市委和宜明副书记等领导同志也带领工作组对乌拉泊古城进行了检查指导,原市长雪克莱提·扎克尔调研时做了批示并提出我公司守好乌鲁木齐第一城就是守好乌鲁木齐的根,同时也将乌鲁木齐市的历史推向1300多年前,是新疆作为祖国不可分割一部分的有力见证

5、基础设施的建设:2005年,我公司兴建了仿古门楼,门楼内设有古城陈列馆。馆内布置了古城展览,该展览分五个专题,以形象生动的图片和文字,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唐代轮台历史文化,还专设展厅,设列了200多件唐-清代西域文物;我们还逐步兴建了景区内外道路,完成了供电、供水、供暖、停车场及围栏等基础设施的建设。2005年9月举办开馆仪式,并对外进行了试营业,2006年由于道路不通又停业至今。

6、绿化工作:我公司在古城保护范围外为了改善古城周围的环境,通过十几年的不间断投资绿化植树,将1000多亩荒漠变成了绿洲,不但国家文物得到了保护还有效地保护了水源地,生态环境也得到了很大改善。

7、对外宣传:近年来,通过自治区和乌鲁木齐市多种媒体,加大对古城的宣传,重点突出“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单位”、“丝绸之路代表城”、“乌鲁木齐第一城”和“乌鲁木齐新十景”四个特色。已经编撰了《乌拉泊古城探秘》、《岑参轮台三绝》、《雪梨花》三册介绍古城历史和现状的图书和摄影画册《轮台神韵》(初稿)。目前,正在组织力量制作专题电视宣传片,扩大了古城的影响,为进一步搞好保护和合理开发工作做好宣传氛围。

三、充分利用乌拉泊(唐轮台)古城的历史文化价值的建议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文化、多宗教信仰、多人种汇集的地方,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与内地一直进行着全面广泛的文化交流,新疆与内地各民族群众共同缔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新疆有着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深厚牢固的政治基础、思想基础、群众基础和历史基础,特别在危难时刻,各族群众生死相依、并肩作战,互爱、互敬、互助、互救,血浓于水、同仇敌忾。乌拉泊(唐轮台)古城就是这种爱国主义传统的历史载体。

自治区党委要求通过扎实开展新疆“三史”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使全疆各族干部群众正确认识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正确认识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正确认识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种宗教并存的地区,引导各族干部群众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进一步澄清模糊认识,增进团结,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努力培育爱国、感恩、勤劳、互助、开放、进取的新疆精神。

文化战线是反分裂、反渗透斗争的重要领域,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长期以来“三股势力”始终没有放松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企图通过意识形态领域与我们进行长期较量。文物考古领域不仅是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窗口,也是意识形态领域的一个前沿阵地。文物保护和开发工作必须把坚持马克思主义“五观”和“五个认同”放在首位,用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和守土尽责的政治担当与责任,充分运用科学严谨的研究成果,通过大量的珍贵历史文物和各类文献等,向各族人民尤其是青少年阐述新疆历史文化和民族、宗教的演变进程及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们伟大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用事实来驳斥“三股势力”的反动谬论,增强各族干部群众同民族分裂主义作斗争的坚定性和自觉性。要充分利用好我们的文化阵地,发挥自身的双语专业优势和特长,用科学严谨的科研成果,大力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引导广大群众明辨历史事实,使新疆文物考古成果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新疆的大发展、大繁荣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为乌鲁木齐市唯一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通过对古城历史的不断挖掘,使乌鲁木齐历史指向1300多年前,从而见证了乌鲁木齐是名副其实的文明古城,更是为自古以来新疆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提供了重要佐证。在乌拉泊古城项目在文物保护的前提下,合理的开放展示给大家,可作为全国乃至世界了解乌鲁木齐历史的一个重要窗口,为乌鲁木齐以至新疆的民族团结、社会繁荣稳定做出贡献,不仅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而且对乌鲁木齐市历史研究也有着深远的政治意义。

尤其是应结合深入开展群众爱国主义教育,广泛开展意识形态领域“去极端化”思想宣传工作,使各族干部群众更好的了解新疆历史、民族发展史、宗教演变史,我公司郑重建议,将乌拉泊(唐轮台)古城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免费对各族市民开放,以史实向各族群众揭示新疆的历史是各族群众携手共同的创造,新疆自古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聚集地,倡导各族群众热爱伟大祖国,积极维护民族大团结的良好局面,增强对祖国的认同感,从而进一步打牢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思想基础。

四、乌拉泊(唐轮台)古城保护与利用存在的困难

1、交通问题:基本无法进出。

2、基础建设不完善。

3、文化研究:乌拉泊古城历史文化成果太少。

4、将该项目列入“达坂城-盐湖-野生动物园-乌拉泊古城-南山”旅游黄金线路。

五、建议:

1、交通部门:吐乌大高速公路-乌拉泊收费站北边公安检查站只有临时入口,乌市劳教所分局专用通道只能供工作人员进入,游客基本不能进出,希望政府交通部门尽快解决交通出入问题。

2、宣传、文化旅游政府部门:关于乌拉泊古城作为乌鲁木齐市年代最早、历史最悠久的历史文化遗址及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应该给予高度重视。乌拉泊古城从历史文化挖掘与研究、宣传,并申请列入乌鲁木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议:建设“乌拉泊(唐轮台)古城历史文化展示馆”、“岑参博物馆”、“乌鲁木齐城建史展示馆”、“乌拉泊生态保护展示馆”等,并将该项目列入“达坂城-盐湖-野生动物园-乌拉泊古城-南山”旅游黄金线路。市区政府给予专项资金支持并立项申请国家专项资金,作为基础建设及文化研究(影视制作)等项目支持,并将国家已下拨的专项资金合理使用。

3、乌鲁木齐政府有关部门:应对乌拉泊古城给予重视并将该项目列入“达坂城-盐湖-野生动物园-乌拉泊古城-南山”旅游黄金线路;建议:建设“乌拉泊(唐轮台)古城历史文化展示馆”、“岑参博物馆”、“乌鲁木齐城建史展示馆”、“乌拉泊生态保护展示馆”等基础建设。(宋爱民)


(网络编辑:何颖曦)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