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杂志 > 正文

【经济ABC】银监会为什么要整治“表外业务”?

在金融去杠杆的背景下,银行业重点领域的风险问题仍是监管部门关注的重点。

文︱牛绮思 综合整理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7年第30期)

编辑:牛绮思

在金融去杠杆的背景下,银行业重点领域的风险问题仍是监管部门关注的重点。

前不久,央行发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7)》(下称《报告》),指出银行业的表外业务继续增长,其风险隐患值得关注。据《报告》内容,截至2016年末,银行业表外业务余额253.52万亿元,表外资产规模相当于表内总资产规模的109.16%,比上年末提高12.04个百分点。

日前,银监会党委书记、主席郭树清同志主持召开党委扩大会议,传达学习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表示把主动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着力防范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影子银行业务风险等重点领域风险。有计划、分步骤,深入整治乱做表外业务等市场乱象。

那么,这里提到的“表外业务”具体指什么?为何要将其纳入全面风险监管之中?

“表外业务”是不计入资产负债表内的其他业务

表外业务(Off-Balance Sheet Activities,OBS),指商业银行所从事的,按照现行的会计准则不计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形成现实资产负债,但能改变损益的业务。表外业务根据特征和法律关系,可分为担保承诺类、代理投融资服务类、中介服务类、其他类等。这里的“表”就是资产负债表。

在银行业发展初期,以存贷业务为主的表内业务是商业银行主要的利润来源。但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金融管制的放松,国内外商业银行更全面深入地参与金融市场,逐步突破单一传统的表内业务模式,转向发展形式多样、利润也更加丰厚的表外业务。随之而来的,是表外业务收入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逐年提高,目前欧美主要国家银行的表外业务收入占比已经超过四成;国内银行业在金融改革的推进下,表外业务也进入了飞速发展通道。

“表外业务”本身具有不确定性和隐蔽性等特点

然而,表外业务也存在着风险,且其风险表现形式较表内业务更为分散、隐蔽性更强。

表外业务是多元化经营业务,涉及的流程多、部门广,防范风险的难度较大。而且一项表外业务常常涉及多种风险,各种风险之间的弥补关系也更为复杂,增加了风险决策的两难性。

另外,许多表外业务并不在财务报表上反映,现有的会计信息很难全面反映表外业务的规模与质量,经营具有一定的隐蔽性,致使金融监管机构难以了解银行的全部业务范围,无法正确评价其经营成果,难以对银行的表外业务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督与管理。

不仅如此,银行的部分表外业务的开展也还没有金融法规的严格限制,尤其是金融衍生工具类表外业务,大多数不需要相应的资本准备金,并且没有规模限制,自由度较大,潜伏着巨大的风险。

再有,对于担保类表外业务,虽然在出具之时不确立债权与债务关系,但客户一旦违约,所产生的风险与贷款风险无异,风险产生后银行往往处于不利的法律地位。

因此,银行要更加注重表外业务风险管理,并加强对表外业务的风险监督,促进表外业务的持续健康发展。

————————————————————————————————————————

2017年第30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2017年第30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网络编辑:贾璇)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