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杂志 > 正文

中国经济时评:“债券通”多重利好值得期待

“债券通”带来的最直接效应是有望吸引数千亿美元国际资本进入内地债券市场,而除此之外,这一机制还将在未来推动产生更多值得期待的利好效应。

《中国经济周刊》特约评论员 葛丰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7年第27期)

7月3日,香港与内地债券市场互联互通合作机制(下称“债券通”)中的“北向通”上线试运行,这是继“沪港通”“深港通”之后,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进一步融合的又一盛事。

“债券通”带来的最直接效应是有望吸引数千亿美元国际资本进入内地债券市场,而除此之外,这一机制还将在未来推动产生更多值得期待的利好效应,其中包括:

首先,“债券通”的推出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程度加深。此前中国内地债券市场存量规模虽已高居全球第三(仅次于美国、日本),但是境外投资者持有的市值占比仅略高于1%,甚至比巴西、俄罗斯、印尼、马来西亚、泰国等新兴市场都要低得多,与人民币的国际地位显著不符。因此,这就反过来说明,通过有序开放内地债市,推动国际投资者扩大以人民币计价的资产配置规模,是当前及未来可预见时期内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最重要推动力。

其次,中国的市场化进程中很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中国不断融入全球经济金融体系,学习、适应国际规则并逐渐发挥自身作用的过程,其实也就是中国内部不断完善市场经济体系建设的改革与发展过程。这一点,具体到“债券通”的推出,可预期的是随着市场投资者结构更趋于多元化、国际化,内地债券市场乃至整个金融市场的信用环境与定价效率都将获得极大提升。

目前内地债券市场“刚性兑付”思维仍较浓厚,不同债券的信用与价格识别度都明显偏低。有资料显示,现阶段中国3600余家信用债发行人中,评级在AA级以上(包括AA+与AAA)的债券余额占比高达98%。预计“债券通”推出后,国际投资者熟悉并期待适用的国际通行市场规则,将与内地市场体系产生更多良性互动并倒逼后者加速完善。

第三,内地与境外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有利于逐渐拉平内地与境外融资成本差距,有效缓解内地企业较普遍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目前从国际比较来看,中国内地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都还维持在较高水平,反观发达国家利率水平则将长期处于历史低位甚至绝对低位(美国前财长萨默斯预计,2020年前所有大型工业化国家的实际利率都不会“比零高出太多”),而两者间的息差之所以存在,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境内、外市场相互隔绝,因此随着“债券通”的推出以及后续更高水平的开放(例如,经由“债券通”过渡,内地债市被纳入全球债券指数),内地利率水平有望自然、逐渐被拉低。

第四,“债券通”作为内地与香港互利合作的又一典范,其对于巩固与强化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意义重大。依托祖国内地,目前香港已经是全球最为成熟的离岸人民币交易中心,其功能发挥中相对的短板主要集中在债券领域,而如今随着“债券通”的推出,这块短板也将极大地被补齐,香港债市以及整个金融市场都将因此再上台阶。

——————————————————————————————————————

2017年第27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2017年第27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网络编辑:何颖曦)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