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经济 > IT > 正文

嗨镜推出新品“大画”,CEO表示VR产业距爆点仍有不短距离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 (记者 银昕) 6月上旬,个人大屏娱乐品牌HiSpot发布了最新个人大屏视频娱乐终端“大画”,提出头戴电视概念,希望将电视、投影等传统大屏视频娱乐方式注入头戴设备中。创立于2014年的嗨镜2在成立初期便提出个人大屏娱乐概念,前两代产品都定位在4000元档位,新近推出的大画头戴电视,配置4K超清、1000英寸巨幕、全网内容免费看等功能,但价格仅在2000元档位。嗨镜CEO王集森表示,相比于前两代产品的“发烧友”受众,“大画”希望能将目标市场向大众方向拉伸,“主要还是希望大家先把VR设备用起来,毕竟目前VR还不是大众消费品。”王集森表示,嗨镜目前的市场策略是“新瓶装旧酒”,将传统的内容放在新生的设备中,配以更高清的体验,才是目前处在用户习惯培育期的VR市场应该做的。

2015年下半年,在部分投资人和媒体的双重鼓吹下,VR(虚拟现实)产业被誉为将在2016年成为“爆发”元年,VR设备被誉为智能手机的下一代产品,未来将人手一台。然而,“爆发”元年并未出现,2017年VR产业又骤然变冷,廉价的VR手机盒子销量下降70%,投资人避之惟恐不及,大量VR创业公司倒闭。

王集森对此表示,所谓“爆发”元年肯定是不会出现的,整个行业都处在“默默耕耘”的阶段,2016年所谓的“爆发”元年也可以理解为产业元年,但只可视为是产业准备期,而非“爆发”元年。王集森表示,目前若以过于超前的视角追随微软、谷歌和Magic Leap等国际巨头的步伐,并非是中小规模的VR企业最好的选择。“中小企业的活路在于迎合目前介于发烧友和普通大众之间的目标市场,让他们渐渐地接受VR,先把设备用起来再说。”于是,HiSpot团队在2014年进入VR行业初期时就主打视频,在早期阶段,用户不认可,不接受,不习惯,纯VR娱乐在早期无法迅速跨越鸿沟被大众接受。据了解,HiSpot在2014年8月研发立项智能眼镜项目,2015年11月发布全球首款单眼1080p超清头显嗨镜H1,2016年9月发布嗨镜二代H2,该款产品在京东众筹653万,是京东众筹平台智能眼镜类产品的最高众筹额。截至目前,H1和H2两代产品累计销售20000多台,在行业低迷时期维持了相对客观的销量。

早在2015年的下半年,VR行业技术上面临两个问题:眩晕感和并不方便的有线控制器。对此王集森解释说,一个产业的成熟和所谓爆发背后是产业链上游供应商的成熟,“若计算能力和电池续航能力以及CPU能力这些基础数据达不到要求,那短期内就是没办法,VR界的厂商应该聚焦于现阶段可以解决和改善的问题,短期内解决不了的问暂时就还不是问题。”不过他也相信,这三个问题得到解决的一天终究会到来。

除技术问题之外,VR行业在投资人眼中还有商业模式上的弊端。多数对VR不感冒的投资人表示,VR设备是厂商自己生产的,模式比较“重”,成本较高,此外,VR并非“刚需”,仍属低频词的消费,对流量聚集的能力并不强。王集森对此表示,投资人的观点没有错,只有VR行业在包括基础技术以及供应商等多个方面做好了准备,才可能迎来如智能手机在五年前的“爆发”趋势,VR厂商需要再默默耕种数年。“2010年前后很多人也认为智能手机不是刚需,然而随着iPhone4的出现,一切就都变了。整个市场都在静待这样一款产品的出现。”王集森说。

“嗨镜的思路是将个性化的娱乐影音体验最终取代电视。人未来的消费主力90后以及00后等新人类们个性越来越鲜明,每个人的娱乐需求都大不一样,年轻人聚在一起打游戏没问题,聚坐着看电视的可能性极低,没有哪个家庭会为每个成员都配备一台电视机,但人手头戴设备却很容易实现。”王集森认为,目前网剧、网络大电影市场环境大热,视频消费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刚需”,若厂商可以借助这个“刚需”,将其转移至VR设备上,对商业模式的探索则是善莫大焉。据统计,截至2016年12月,中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5.45亿,较2015年底增加4064万人,其中手机视频用户规模渐近五亿,增长率为23.4%。“大众娱乐消费已经分化,不同人群共同构成了长尾娱乐趣味,娱乐不再是共享,而是独享,如同音响的使用频次远远低于耳机。传统电视未来的使用频次将远低于头戴电视。”王集森表示,手机等移动设备更适合观看碎片化短视频,而对电影、电视剧等适合巨幕呈现的内容则大大损伤了体验,未来随着头戴显示设备更加小巧便携,最终可能完全取代手机,成为新一代个人终端。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网络编辑:崔晓萌)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