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杂志 > 正文

精准扶贫看典型| 海南陵水的扶贫攻坚战

2016年开始,全国扶贫开发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这个关键时期,国家级贫困县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也给自己立下了“两年精准脱贫,三年巩固提升”的脱贫“军令状”。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赵泽︱海南陵水报道

编辑:赵泽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7年第26期)

2016年开始,全国扶贫开发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这个关键时期,国家级贫困县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也给自己立下了“两年精准脱贫,三年巩固提升”的脱贫“军令状”。

陵水黎族自治县县委书记麦正华介绍,2015年12月,陵水县组织调查组深入到100个村,在一个月的时间内,调查了8642户3.6万多人,确认贫困人口占全县人口的4.8%。

这些贫困人口80%以上分布在少数民族聚集地区。这些贫困地区或贫困村庄一般位置偏远,自然条件差,资源缺乏,基础设施落后,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也相对滞后。同时,与其他贫困地区一样,也面临着产业结构不合理,贫困农民思想观念落后等问题。

“任务艰巨!”麦正华坦言,要完成脱贫“军令状”的目标,还得付出更多努力。

扶贫攻坚,分区挂图作战

很快,一场硬仗开始了。

2016年,陵水县的任务是确保13586人脱贫,共涉及贫困户3361户。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陵水县委书记和县长同任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长,按照分区挂图作战的要求,将全县的脱贫任务划分成10个重点区域,从269个单位抽调“精兵强将”,作为贫困群众的帮扶责任人,实现干部结对帮扶全覆盖。该县还要求四套班子领导带头,各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县直机关企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每月 “驻村夜宿夜访”,摸清贫根,因户施策。

在密集扶贫措施的推动下,陵水县当年实现了13823人脱贫,完成年度任务的101.7%。

2017年,海南省下达给陵水县的任务是减贫13909人,陵水县又自我加压,将减贫计划提高到15508人。

作为一个国家级贫困县,陵水县多年同贫困做斗争,在长期的深入调研、入户走访基础上,他们对脱贫工作积累了很多经验,也摸索出了“三业”(即产业、创业、就业)、“五网”(即路网、水网、电网、光网、气网)、“十补”(教育补、医疗补、危房补、贷款补、良种补、保险补、养老补、低保补、边缘补、农机补等)相结合的扶贫措施。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例子在农村屡见不鲜,也是扶贫工作的重大难题。在这方面,陵水县全面建立了贫困人口健康档案。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个人缴费部分全部由政府财政补贴,扶贫门诊定点医院和住院定点医院实行先诊疗后付费的政策。对于经保障后仍无能力支付剩余医疗费用的贫困患者,由县医疗救助资金兜底支付予以救助。

住房保障也是贫困群众最关心的问题。2017年陵水县出台建档立卡贫困户等4类重点对象农村危房改造实施方案,在完成海南省下达的884户危房改造任务的同时,加大财政投入,将危房改造指标增加至1200户,把今年所有的贫困户危房纳入改造计划。

与此同时,陵水县也正在探索教育、医疗、卫生等人才向贫困地区倾斜的政策机制。

电商+光伏,产业扶贫不能缺

对于农村贫困群众而言,要实现真正脱贫关键还是要发展产业。在这方面,陵水县千方百计引进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到贫困村投资兴业,带动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增收脱贫。

农业是陵水的特色产业,早在2011年,陵水县就决定把做精农业作为陵水发展的重中之重。

2017年年初与汇源果汁集团签署了现代农业扶贫项目,一个100万只羊的现代农业养殖基地正在积极推进中。

陵水县慈善会扶贫专项资金管委会注资1000万元成立的陵水英州惠农扶贫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与海南润达公司共同经营新的现代设施农业,15个村的554户贫困户作为股民入股,预计每年至少有200万元的保底分红。

陵水县也在积极探索“龙头企业/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扶贫模式,鼓励乡镇创建扶贫养殖小区,以规模化养殖黑猪为主。在缺水较为严重的贫困地区,建设扶贫节水抗旱水稻基地1000亩,解决贫困村粮食生产问题。

据陵水县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该县正常运营的合作社共有63家,社员达到1620人,带动446户贫困户增收脱贫。

在中国的很多其他贫困县,他们正在利用一切现代化的手段进行产业扶贫,首推的是电商扶贫。陵水县也不例外,也在尝试把电商这一模式引入贫困地区。

2016年,陵水县成立了电子商务协会,陵水特产网微信商城、陵水淘宝特色馆、陵水特产淘宝企业店三大互联网平台相继上线。全县建成100个电商村级服务站,覆盖所有乡镇、农场及93%以上行政村,贫困村电商平台覆盖率为100%。全县100名村淘合伙人中有6名贫困户;132名淘帮手中有8名贫困户。当地贫困地区生产的农副产品通过电商销往全国。

光伏扶贫是当地仅次于电商扶贫的脱贫手段。

在陵水县隆广镇万岭村,一些村民的屋顶上装满了太阳能光板,这是陵水县的“光伏扶贫工程”。由政府出资,免费在敬老院和贫困户家试点建设光伏电站,为贫困家庭带来一笔“阳光收入”。据悉,每个贫困户家庭因此每月平均收益400多元,收入可持续25年,不用出钱,也不需要劳动力。

不只是隆广镇万岭村,据陵水县相关负责人介绍,陵水县计划用3年时间在全县10个乡镇建设光伏发电总装机为14兆瓦,保障444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每年稳定获得5000元以上收入。到2017年底,计划完成全县贫困户家家都有光伏发电站的任务。

如今,距离陵水县设下的两年精准脱贫大限越来越近。虽然脱贫任务艰巨,但县委书记麦正华表示,陵水一定要举全县之力,精准识贫、精准施策,出实招、下实功,确保两年精准脱贫、三年巩固提高,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

2017年第26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2017年第26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网络编辑:崔晓萌)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