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杂志 > 正文

钮文新:不能宽容高杠杆的源头

6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2017陆家嘴论坛上谈及金融健康时表示,防范金融危机首先要保证金融机构的健康性。对那些高杠杆、低资本、不良贷款等现象均不得宽容。

文| CCTV证券资讯频道总编辑 钮文新

责编:赵泽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7年第25期)

6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2017陆家嘴论坛上谈及金融健康时表示,防范金融危机首先要保证金融机构的健康性。对那些高杠杆、低资本、不良贷款等现象均不得宽容。他认为,不开放、不竞争往往纵容了低标准;金融行业是竞争性服务业,受益于对外开放,还要进一步扩大开放。

我不反对金融开放,但对“没有外国人竞争,中国金融监管就会低标准”的判断不敢苟同。金融监管标准是人为制定的,也是在历史发展中不断演变的。如果中国的金融安全、金融健康需要一个高标准,那就制定并执行一个高标准。难道没有外国金融机构竞争,中国的金融监管就会弱化?显然不合逻辑。

事实也不支持这样的判断。中国金融开放多年,全世界几乎所有的著名商业银行早就在中国开展业务,中国内资银行也早就与它们开始竞争了,为什么今天的中国内资银行还会出现高杠杆、低资产、不良贷款增多的问题?换个角度看,美国金融市场汇集全球6000家金融机构,竞争不激烈吗?监管不标准高吗?为什么还会发生2008年的金融危机?为什么金融危机之后世界各国都在检讨金融监管的不足?

我们不能把政府监管和市场发育混为一谈。难道不用政府监管,引入外国金融机构竞争就能自然生发出“高标准”?我认为,无论是金融机构内部的自律还是外部约束,其标准的不断提高,都是因为市场失灵或竞争失败,包括今天所出现的高杠杆、低资产和不良率上升问题,不是因为竞争不充分,而是因为“竞争过度+监管放松”所致。

所以我认为,“纵容低标准”不是市场竞争不足,而是金融自由化背景下放松金融监管、市场过度竞争的必然产物,它是监管不到位的具体体现。不只是中国,发达国家一样如此。

理论上,市场的过度竞争会导致所有参与者利润不断趋近于零,而生存的本能欲望,极易导致“经营失德”。当所有金融机构都拿不到足够钱去运营的时候,它们必然要冲击监管红线,最基本的行为就是加杠杆,通过放大风险去博取高收益。如果这时候监管机构对这样的行为放松监管,将导致金融自由化,金融风险也必然上升。对此有疑惑的人不妨去看看,中国这几年金融的发展是不是沿着强化竞争、放松监管、引发混乱、加强治理这样的道路在走?

有人美其名曰:这是在试错。我不以为然。因为,这样的历史教训多如牛毛,如此低级的“错”根本不用试,否则社会将为之付出巨大的代价。不是吗?监管不足的情况下,市场化配置金融资源,把多少金融资源送进了无底洞?过往的教训摆在我们面前,可我们的监管者为什么不做深刻的检讨?反而进一步推进自由化?这着实让人痛心。

所以我们郑重地提醒中国央行,高杠杆只是表象,而形成高杠杆的背后原因才是最可怕的。如果我们不能找准原因,找到症结,仅“就高杠杆说高杠杆”,那中国将找不到治理高杠杆的正确方法,而且杠杆率会越治越高,甚至有引发债务危机的风险。

——————————————————————————————————————

2017年第25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2017年第25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网络编辑:张芳超)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