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杂志 > 正文

思考中国金融:缘何“脱实向虚”?如何实现“弃虚入实”?(2)

无论如何推进金融改革,都必须遵循“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根本原则,这是一切金融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偏离这个根本目标,一切金融行为将失去意义。

“三去一降一补”要有出牌顺序和系统性解决方案

2017年政府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无非是以“三去一降一补”为核心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但“三去一降一补”是经济系统中的五个方面,所以必须寻求“系统性的解决方案”,防止单兵突进,更要防止不分轻重缓急,无视先后次序——“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工作作风。

笔者认为,“三去一降一补”的第一个抓手应当是“降成本”,因为降低企业成本目标明确、操作简单、见效迅速。“降成本”首先应当降低企业的财务成本(或融资成本),然后是包括税收在内的政府和社会成本。对于后者,政府已经做出了巨大努力,所以在此,笔者从金融角度集中讨论降低企业财务成本的问题。

从金融角度看,“降成本”分为两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是宏观层面,绝不能“大水漫灌”,但必须通过“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不增加货币总量的前提下,实现“稳健中性、略微偏宽”的货币政策,关键是着力于“金融供给侧结构性调整”。

笔者认为,央行可以考虑把“1至5年期的长期流动性便利”作为货币操作的工具,向市场注入长期流动性,并以此置换同等规模的短期流动性。实际上,这只是一个“锁短放长”的简单置换,在不增加货币总量的前提下,使金融市场真正感受到“稳健和中性并举”,但对实体经济而言,这属于“稳健中性、略微偏宽”,从而有效压低债务融资和财务成本。与此同时,监管部门要以各种“新规则”压缩“包括互联网货币基金在内的‘货币金融’规模”,同时推动“资本金融”迅速扩张,让中国缺少货币投机套利的有效通道,而引导或逼迫各路资金和金融机构迅速“安静下来”,并开始考虑通过长期投资获得更高的利润。

第二个层面是市场层面,象征性降低印花税、交易手续费,并对创业及天使投资公司实施税收优惠,同时宣布“中国将全面梳理A股市场管理制度、交易机制,修正长期困扰股市发展的不公平问题,比如投资者和融资者地位不平等的问题,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交易制度不公平的问题”等等,以此激励股权和股票市场投资的蓬勃发展。在此前提下,股市受到激励而上涨,从而允许中国股权融资力度加大,并允许上市公司用股权融资置换债务融资,进一步降低企业财务成本。当然,加强监管,铲除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给股市、债市投资者一个放心、舒心的投资环境,当属其中应有之义。

金融如此所为,会更加有效地推动“三去一降一补”,实现中国经济的良性循环。

(一)财务成本降低的部分立即可以变成企业利润,变成良好的股票市场预期,提高公司估值和股价,用“利润预期+严管公平”——规范的投资理念而非炒作概念的手段提高全社会投资股市的热情,激励股权投资。

(二)长期重视股权融资,必然大幅降低企业债务率——去杠杆。同时,金融杠杆率必将自然回落,银行信贷风险和存贷款期限错配的流动性风险都会随之大幅降低,从而为进一步治理“金融乱象”创造出良好的市场条件。股权融资的特性可以从根本上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并兼顾经济增长的政府愿望,结束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减少中国经济阵痛。

(三)股市上涨会带给全社会更为积极的投资和消费意愿,有效拉动内需,不仅有利于“去库存”,而且全社会新增投资可以对冲“去产能”的损失,给“去产能”留出更大回旋空间。

(四)新投资带来的新发展和新税收,让政府“补短板”获得更大的能力。

由此可见,降成本,尤其是降低企业财务成本、融资成本才是系统实现中国经济“三去一降一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力抓手,同时也是决定“企业去杠杆和金融去杠杆先后次序”的关键。实践已经证明,“去杠杆”从金融端发起,极易导致“金融塌陷”,反而更大程度上破坏实体经济的生存环境,而且根本达不到“三去一降一补”的目标,这恐怕也是李克强总理之所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把企业去杠杆作为当作重中之重”的核心要义。这需要我们的金融管理者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千万不要颠倒了“出牌顺序”。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网络编辑:贾璇)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