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杂志 > 正文

中国中车的“一带一路”生意:从“走出去”到“留下来”

截至2017年4月,中国中车在全球26个国家和地区设立75家境外子公司、13家境外研发中心(含筹建)。这75家境外子公司中,有50家诞生在2013年9月“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

p120 中国中车董事长刘化龙。《中国经济周刊》首席摄影记者 肖翊 摄

中国中车董事长刘化龙。《中国经济周刊》首席摄影记者 肖翊 摄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张璐晶 | 论坛现场报道

责编:周琦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7年第20、21期)

5月15日,在北京参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现在菲律宾的交通还不发达,没有高铁列车,希望未来在中国的帮助下拥有高铁列车。

与此同时,让中国高铁成为一张亮丽的国家名片,则是中国中车集团(下称中国中车)的追求和目标。

此次受邀参会的中国中车董事长刘化龙表示,中国名片的打造要靠合力,需要方方面面的关注,需要全方位的支持。“一带一路”倡议提出来的4年间,中国中车主动对接各国各地发展需求,为沿线各国提供了各具特色的产品。目前“中车制造”已经遍及全球六大洲102个国家和地区,全球83%拥有铁路的国家都运行着中国中车的产品。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从中国中车获悉,得益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国中车境外资产、境外员工数量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境外资产从2013年的30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306亿元;境外员工总数从2013年的509人攀升至2016年的4808人。

截至2017年4月,中国中车在全球26个国家和地区设立75家境外子公司、13家境外研发中心(含筹建)。这75家境外子公司中,有50家诞生在2013年9月“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

获得美国市场认可

近年来,中国中车在美国市场逐渐站稳了脚跟。

2017年5月5日,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下称“中车唐山公司”)收到美国东南宾夕法尼亚交通局发来的合同书,正式获得费城双层车订单。这份采购合同总价约11亿元人民币,包括动力集中动车组的45辆不锈钢双层控制头车和中间拖车,后续可增购10辆,服务于费城及周边地区的通勤交通。

这仅是中国中车集团获得的美国市场最新的一笔订单。在过去的一年之内,中国中车先后成功中标美国芝加哥、洛杉矶、波士顿、费城地铁车辆订单,不仅刷新了我国向发达国家出口地铁车辆的纪录,而且在北美最大的三个城市群立足生根,充分展示了中国制造的力量。

根据中国中车的年报披露,2016年,中国中车新签订单约2626亿元,其中国际业务签约额约81亿美元,同比增长40%,期末在手订单约1881亿元。

100多年前的1872年,清政府为了学习西方的工业文明,从中国选择了30个幼童去美国一个叫春田的小镇去进行培训,中国铁路人的先驱詹天佑先生就在其中,当时他只有12岁。巧合的是,在100多年后的今天,也是在春田的这个小镇,中国中车在美国的第一家工厂今年年底将正式投产,目前样车已经推出。近期,美国工厂的33名美国员工来到了中国中车,接受输出地铁和城轨车辆的技术培训。一样的地点,不同的时空,中美之间的角色悄然互换。

“中国中车在美国市场实现了从‘走出去’到‘留下来’,成为一家颇有口碑的国际化大企业。”中国中车董事长刘化龙说,“这主要得益于商业模式的创新,我们不仅实现了整车产品的输出,还实现了核心部件的输出;不仅实现了产品的输出,还实现了产品、技术和资本的全要素输出;不仅拓展了中国中车的市场,也实现了中美在轨道交通领域的合作共享。”

刘化龙将中国中车在国际市场的核心优势归结为四点:一是研发周期短,中国中车的研发周期比国外平均短20%;二是交货快,这依仗于国内从零件到整车的全产业链,联动性好,系统性强;三是性价比,以往中国制造靠性价比取胜,但如今随着国际竞争对手纷纷在发展中国家设厂以及国内劳动力成本的攀升,这种优势已不比从前;四是产品谱系齐全、运营经验丰富,凭借着过去在海内外项目上的积累,中国中车能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马来西亚市场:探索走出去的“五本”模式,承担起“四个角色”

从合作模式上看,中国中车的出口已经从简单的产品合作转变为技术、产品、资本、服务等多种模式的合作。2015年7月,中国中车在东盟建立的首个铁路工厂——马来西亚中车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简称“东盟中心”)正式建成投产,这是东盟区域内技术水平最先进的轨道交通制造基地。

刘化龙表示,从这几年实践情况来看,在“一带一路”建设推进过程当中,一定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一定要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一定要把发展成果做到共享。

马来西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过程当中,中国中车积极探索“五本”模式,积极担当起“四个角色”。

“‘五本’模式就是我们的产品和合作方要做到本地化生产、本地化采购、本地化用工、本地化售后服务和维修以及本地化管理。通过实践证明,‘五本’模式的实施,对当地的就业、对当地产业的发展,都带来了比较积极的影响。”

刘华龙还解释道,“四个角色”也是中国中车“走出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第一个角色是文化的“传译者”。中国中车为马来西亚提供的动车组上,既考虑了当地的风俗习惯,也考虑到宗教信仰等。除了融合当地的文化要素之外,还针对具体情况、具体线路进行设计。

第二个角色是人才的“孵化器”。在推进“一带一路”、和对方共建的过程当中,把中车马来西亚公司的员工交流到中国的学校、企业中进行学习,进而提高技能。

第三个角色是产业的“推进器”。在产业布局上,追求繁荣共享。中车马来西亚公司是东盟区第一家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对拉动当地的产业链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第四个角色是要做社区的“好邻居”,和当地真正融合在一起。在马来西亚遭受水灾的时候,中车马来西亚公司积极承担责任,积极进行捐款、赈灾等等。

经过努力,中国中车在马来西亚这几年的订单源源不断,最近3年来共收到近100亿元人民币的订单,“这也证明‘一带一路’为双方经济社会发展会起到一个很好的作用,大家实现了利益共享。” 刘华龙说。

p121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张璐晶在论坛现场提问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张璐晶在论坛现场提问

————————————————————————————————————————

2017年第20、21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2017年第20、21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网络编辑:张芳超)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