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杂志 > 正文

“一带一路”上的中国企业(7)

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前夕,《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了多家直接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中国企业,听他们讲述如何谱写丝路合奏中动人的音符。

在“一带一路”上转型升级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中国愿同沿线国家一道,构建“一带一路”互利合作网络、共创新型合作模式、开拓多元合作平台、推进重点领域项目,携手打造“绿色丝绸之路”“健康丝绸之路”“智力丝绸之路”和“和平丝绸之路”,造福沿线国家和人民。

因此,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不是中国对外输出过剩产能、落后产能。许多中国企业都在依托“一带一路”加快转型升级,促进结构调整。

“走出去”的创新思维、转型发展

中国电力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电建”)4月21日披露非公开发行结果,募集资金119.99亿元。募资将投向老挝南欧江二期水电站项目、巴基斯坦卡西姆港燃煤应急电站项目等。

这是建筑板块央企上市公司规模最大的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项目。中国电建是全球水利水电工程龙头,占有中国65%以上水电建设市场和全球50%以上大中型水利水电建设市场。分析人士认为,在“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下,中国电建将迎来海外市场的黄金发展期。

“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和政策支撑下,通过强化国际经营,集团加快传统产能转移、业务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中国电建董事长晏志勇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

中国电建此次定增项目中,由诚通集团牵头设立的国家级基金——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也参与其中,认购1.54亿股,投资金额约12亿元,成为中国电建第六大股东。

诚通集团总裁、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碧新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结构调整基金参与此次中国电建非公开发行项目,将优化中国电建资本结构,进一步推动中国电建加快国企改革步伐,充分体现了结构调整基金的战略定位及引领作用。未来双方将建立更加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在水利水电优势主业及水环境治理等新兴环保板块开展更深入合作。

“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工程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实现国际化带来重大机遇。同时也应看到,海外工程呈现出一些不同于以往的新特点,需要建设者的创新思维、转型发展。

中交二航局总经理由瑞凯告诉记者,海外工程呈现三个新特点:一是工程项目模式多样化,既需要单纯的工程施工,也需要设计施工总承包,还需要项目前期规划、管理咨询、设计咨询,需要对工程项目的投资与开发;二是工程项目专业领域日趋多样化,既有房建项目,也有港口、公路、铁路等交通基础设施项目,以及石油天然气、发电等能源基础设施等专业领域的项目;三是要素国际化和本地化。以往,我国对外工程承包的传统优势是价格,同时也以带动中国劳动力和中国设备材料输出为特点。但是,“一带一路”涉及的国家众多,情况各异,且多数国家对于国外劳动力和一些设备材料的进入限制越来越严。

由瑞凯表示,这些新特点都要求工程企业充分利用“一带一路”机遇,实现自身转型升级,从而在国际工程建设市场中能有更大作为。

与此同时,随着“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模式越来越多样化,金融机构能够担当的角色也越来越多。

“在‘一带一路’倡议推进的过程中,对银行综合化服务的需求是存在的,但需要银行补充发展的短板,提升服务功能。只能提供存款贷款就谈不上综合化服务。”建设银行董事长王洪章表示,“一带一路”给银行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也对深化转型、增强“一带一路”金融服务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认清转型发展的“时”和“势”,力促服务“一带一路”战略真正落地。目前,针对“一带一路”相关金融服务需求的创新,建设银行整合境内外资源,积极开展跨境贸易及投资并购、全球授信、投资银行、现金管理等产品创新。

组建“走出去”联合舰队;充分防控投资风险

3月15日,中国石化集团与中远海运集团确定了2022年中国石化船用润滑油在中远海运的用量力争达到50%的目标,进而彻底打破外油品牌垄断中远海运润滑油供应的局面。

当前世界贸易的80%以上都是通过航运完成,中国外贸出口货物的80%以上也是由航运完成。然而,全球船用油市场80%以上一直以来控制在壳牌、埃克森美孚、雪佛龙、嘉实多和道达尔这五大外油品牌手中。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企业拥有了更大的发展平台,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组建“联合舰队”共同开拓海外市场,成为不少企业新的选择。

近日,东方航空与中国中车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航空客运、航空物流、航空旅游、设备制造、金融投资等领域开展深层次、全方位的合作。后续双方将建立高层互访机制、部门联络机制、合作推进机制,充分发挥各自的资源和品牌优势,努力实现业务互补、联动发展,共同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市场,不断提升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营效率。

五矿集团董事长何文波也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资源开发能够带动冶金冶炼、装备制造、工程建设、电力交通等下游行业,目前五矿已与南美等国探讨矿产开发产业链下游合作,希望能带动其他企业一起“走出去”。

“总体来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区域矿产资源开发环境还不成熟,意味着一定的风险,上下游企业可以‘联合出海’,降低投资风险。”何文波建议,国家在“一带一路”方面能够搭建平台,组织相关企业联合出资。

有了多年实践经验,中国企业对于“走出去”的风险有了更多考虑和更好的把握。

东方航空总经理马须伦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积极投身“一带一路”建设,但同时也要看到,“一带一路”沿线市场也是有风险的,法律风险、文化风险、经营风险都存在。“尤其法律这一块,不能小视。我们现在的做法是,在海外聘请法律顾问,跟海外著名律师事务所合作,把法律风险降到最低。”

诚通集团总裁朱碧新则提示,企业走出去开展“一带一路”建设,需要建立和完善保障机制。希望政府能够统筹规划,引导企业,避免企业在境外寻找项目过程中的不正当竞争。企业也要对项目所在国的政治形势、法律法规、投资环境有深入的了解,在投资决策和落地实施、运营中充分防控风险。

“目前,率先走出去的企业多是国企以及大型工程项目,对于中小型民企如何走出去,不走弯路,不进入灰色地带,不给国家带来负面影响,值得高度关注。建议要充分发挥国资境外平台的作用,助推民营企业融入‘一带一路’。”朱碧新对《中国经济周刊》说,政府搭台,央企领军,民营企业抱团出海,境外华商转型升级,将是未来“一带一路”建设的主旋律。

上一页 1 2345678下一页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网络编辑:贾璇)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