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财经 > 宏观 > 正文

安徽原副省长陈树隆被双开:毫无政治信仰,想当大官、又想发财

陈树隆  来源:安徽日报

陈树隆 来源:安徽日报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记者 徐豪)5月2日上午11时30分,中纪委监察部网站发布消息,安徽省原副省长陈树隆严重违纪被开除党籍和公职。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记者发现,中纪委在通报中使用了“毫无政治信仰”的表述,上一次使用这样的表述,是国家统计局原党组书记、局长王保安被“双开”的通报中。

这份对陈树隆的通报570余字,其中问题概述用了320余字,可谓创造了记录。在中纪委对省部级官员的“双开”通报中,问题概要表述一般200余字。其中的一些新表述,更是值得关注。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记者在中纪委监察部网站检索发现,对陈树隆的通报中,“既想当大官、又想发大财”“将商品交换原则带入党内政治生活”“严重破坏政治生态”“政治上攀附、经济上贪婪、道德上败坏”等措辞,在以往的通报中没有过。

在十八大以来持续反腐高压态势,“不要既想当官又想发财”成为尤为引人关注的反腐声音。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曾做过《习近平的反腐观:不要既想当官又想发财》的报道,1980年代末期,沿海地区曾兴起下海经商热潮,宁德官员也有不少人意欲为之。习近平当时在柘荣县考察时告诫官员,“不要看到经商发财而感到怅然若失……如果觉得当干部不合算,可以辞职去经商搞实业,但千万不要既想当官又想发财,还要利用手中权力谋取私利,官商结合必然导致官僚主义”。

1962年11月生的陈树隆是安徽巢湖人,1987年7月参加工作,在职研究生学历,管理学硕士学位,高级经济师、高级会计师。“落马”前任安徽省委常委,省人民政府常务副省长、党组副书记。

陈树隆曾经被称为“最懂债券的副省长”,在出任地方领导之前,长期在金融国企担任负责人。担任安徽省国债服务中心主任和省财政证券公司总经理时,中国证券业遭遇“327国债事件”,陈树隆一战成名,并主导创立了安徽本土最大证券公司的国元证券。媒体报道称,此后他逐渐成为安徽省金融探索的核心人物。

2002年9月,陈树隆任合肥市副市长,此后在仕途中一路上升,2003年12月成为芜湖市委常委、副市长,2006年4月担任芜湖市委副书记、代市长,2006年7月成为芜湖市委副书记、市长,2008年6月升任芜湖市委书记、市长,2011年10月从芜湖市委书记位置上升任安徽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2012年6月起任安徽省委常委、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党组成员,2016年2月起安徽省委常委,省人民政府常务副省长、党组副书记直至2016年11月“落马”。

2016年11月3日,中共安徽省第十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出新一届省委常委,54岁的常务副省长陈树隆未连任省委常委。2016年11月8日,中纪委监察部发布消息,陈树隆涉嫌严重违纪,接受组织调查。

安徽省原副省长陈树隆严重违纪被开除党籍和公职通告原文:

来源: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日前,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共中央纪委对安徽省原副省长陈树隆严重违纪问题进行了立案审查。

经查,陈树隆严重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毫无政治信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严重扭曲,既想当大官、又想发大财,长期利用职权和职务影响进行经商营利活动,大肆攫取巨额经济利益,将商品交换原则带入党内政治生活,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严重破坏政治生态,对抗组织审查,长期搞迷信活动;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公款吃喝;违反组织纪律,不按规定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在组织函询时不如实说明问题;违反生活纪律和廉洁纪律,毫无道德底线,大搞权色、钱色交易,收受礼品、礼金,默许亲属利用其职务影响谋取私利;违反工作纪律,违规干预和插手市场经济活动及司法活动。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并收受巨额财物,涉嫌受贿犯罪;滥用职权,造成国家财政资金重大损失,涉嫌滥用职权犯罪。

陈树隆身为党的高级领导干部,政治上攀附、经济上贪婪、道德上败坏,严重违反党的纪律,并涉嫌受贿、滥用职权等犯罪,且在党的十八大后仍不收敛、不收手,性质恶劣、情节严重。依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有关规定,经中央纪委常委会会议研究并报中共中央批准,决定给予陈树隆开除党籍处分;由监察部报国务院批准,给予其开除公职处分;终止其党的十八大代表资格;收缴其违纪所得;将其涉嫌犯罪问题、线索及所涉款物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网络编辑:张芳超)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