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公司 > 正文

全球首创CO2转O2新科技 或将改变整个能源市场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 (于承龙) 2017年4月21日,在第五届上交会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主题日暨技术贸易国际论坛,上海四埃美微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埃美微”)的新材料——一种可以把CO2(二氧化碳)转换成O2(氧气)的材料,并提出新的环保理念——环保不仅只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1 (1)

上海四埃美微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黄肖辉(左五)在论坛专题讨论环节发言

据介绍,这一技术发明给当今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的可能,这一基础前沿科技创新给碳排放领域、碳交易以及温室气体效应和空气优化提供了崭新的技术手段。

“在应对气候变化这一全球最大问题上,我们是所有解决方法中最直接的、 0.1毫米偏差都没有的方法”,四埃美微董事长黄肖辉在采访中表示,“把CO2 转O2这项技术的突破,我相信我们是全世界第一个,在国外,能够把二氧化碳吸收都是件很了不得的事情,更不要说把它变成氧。”

黄肖辉说:“在这100多年工业化进程当中,二氧化碳在整个大气中的含量增加了约三分之一。”当今社会,随着森林越来越少,人口、汽车、工厂、发电等越来越多,二氧化碳变氧能力越来越弱,雾霾等环境事件频发,环保、可持续发展、绿色经济越来越成为全世界各个国家共同追求的发展理念。

亿万级的前景市场

新事物、新希望是人类生存和未来发展的根本。

“我有一个40年的梦,通过15年去创造”,黄肖辉在此次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主题日暨技术贸易国际论坛专题讨论上说道。

在这15 年时间里,黄肖辉通过对量子物理的探索和研究建立了自己独特的介观量子共振系统,成功在无动力环境下创造了一种可以把CO2 转O2的新材料。

以1.5立方米实验仓采集的数据为例,经过多次实验,这种新材料2 小时可以让O2从18%(一般室内房间的氧气状态)达到22%(森林氧的最佳状态),同时CO2 从0.08%(一般室内房间的二氧化碳状态)降至0.04%(一般室外二氧化碳状态)。

目前黄肖辉带领的四埃美微公司团队已经成功将“CO2 转O2”这项技术产品化,于2015年针对C端消费者推出名为“叶子丽富”的空气净化剂,并同时推出针对B端公共项目的“无霾、低碳、转碳空间模型”,推动绿色经济发展。

据了解,这些空气优化净化产品、装置和设备可以除PM2.5、甲醛等有害物质,类似森林的功能。在室内、汽车、电子车间、地铁等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需要用到,用黄肖辉的话说,没有地方是不要的东西,前景是亿万级的市场。“我们的售价按50立方米一个特定空间使用费用,平均每天大约2元钱,很低。”

据悉,四埃美微公司空气优化净化的设备和装置,在去年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在维也纳举行成立50周年庆祝活动展示时,得到了高度评价。

一种全新经济模型

每一次基础科技的飞跃都会给我们人类社会带来一次“质”的飞跃,例如人类会用电了是一次飞跃;会用压缩能、蒸汽了又是一次飞跃;而这次带来的飞跃和改变,用黄肖辉的话说,可能改变我们整个能源体系。

据黄肖辉介绍,这项将“CO2 转O2”技术发明相当于我们会用这个在氧原子里带的中子的同位素了,同位素能量在全球新能源里面实际是未来能源,未来能源方向中使用同位素能量作为能源的,是一种简单高效和对环境影响最小的方法。我们这次技术的突破不仅仅是转碳的问题,它是打开了一个全新的领域,而这个领域有可能使我们对能量的使用和认识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任何一项发明都需要付出实践,而且要付诸于整个社会的推广运用,最后才会带来对整个社会的推动。

现阶段,黄肖辉的将“CO2 转O2”空气净化设备和装置已经在消费品和公共环境项目领域推进,已经产业化,可以批量生产,而后者是重点打造对象。

在采访中,黄肖辉表示,对于公共环境这块项目,未来三年,四埃美微公司预计投入15 亿人民币,率先以公益形式打造无霾、低碳、转碳空间模型,向全世界展示。目前产品已经在北京燕莎友谊商城、金源燕莎商城、北京南站布点,投入使用,现处于定量过程,包括一小时“CO2 转O2”能转了多少量,星期一和星期六、晚上和白天、冬天和夏天转量有哪些差别,这都需要很多实践和精确数据。国际市场上,正与瑞士苏黎世国际机场洽谈,此外,也给英国碳组织发出了邀请,希望在英国也建设模型。

微信图片_20170422175250

上海四埃美微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无霾、低碳、转碳空间模型”

“我们邀请了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中国铁路总公司(北京南站)、中检集团实业有限公司、首旅集团、中国华盛绿基金会作为转碳模型空间的观察、计量、鉴定、实施以及公益第三方。”黄肖辉说道。

也正是在此次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主题日暨技术贸易国际论坛上,黄肖辉正式向一带一路国家进行推荐。他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这次会议把这项技术通过一带一路的国家走向全世界,为人类的共同命运去承担,实现可持续性发展这一人类共同目标。(摄影:周天琪)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网络编辑:何颖曦)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