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文化时尚 > 正文

走向世界文博会的陇原茶文化

文章导读: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栽培、利用茶叶的国家。汉代王褒的《僮约》中就有"烹荼尽具"、“武阳买荼”的记载,陆羽《茶经》中更有“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的记载。中国的茶叶走向了世界,让世界通过茶叶认识中国,了解中国,因而,茶马古道是中国几千年的经济文化发展的代名词......

林铎书记视察丝路茶韵场馆

林铎书记视察丝路茶韵场馆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每年这个季节是全国茶农们最忙的季节,因为,这个季节是新茶叶上市的季节,也是茶农收获的季节。

4月23日,甘肃五福茶艺职业培训学校校长徐文霞介绍到,丝绸之路又称为丝茶之路,这样的路有“西北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西南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这是一条经济贸易的通道,也是政治文化往来的通道。

陆上丝绸之路

两汉时期,茶叶与丝绸一道传往中亚、西亚各国。在西汉时期,中国茶叶就有可能传入朝鲜半岛和日本福冈。南北朝时期,北魏与南朝互市不绝,茶叶是其中重要的交易物品。唐至五代,茶叶传播到吐蕃及回鹘,《太平御览》记载,寿州、舒州、顾渚、昌明等地所产的茶叶已进入吐蕃人的生活中。从唐朝经略西域来看,茶叶在丝绸之路向西输出有增无减。入宋之后,少数民族所处的边疆地区成为茶叶的重要消费市场,当时宋政府与西北、西南少数民族之间的茶马贸易成为茶叶边疆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宋朝的茶叶以岁赐和榷场贸易两条途径进入西夏境内,不仅满足了西夏茶叶消费的需求,还成为西夏转口贸易的重要商品。这一切,随着丝绸之路的繁荣和茶文化的强烈辐射,加快了茶叶向中亚、东北亚、南亚、甚至东罗马传播。

海上丝绸之路

中国茶叶向世界的传播早在西汉的丝绸之路上就出现了,中国与南洋诸国海路通商,当时茶叶就成为中国向南洋诸国输出的主要商品之一。唐朝,自广州至波斯湾,中国商船独占运输业。李隆基开元二年(公元714年)特设市舶司管理商务。当时的茶叶是商买商卖,商人必然大量输出。五代时期(公元907年至960年),福建泉州的海上交通逐渐发展起来,外销商品有茶叶、陶器、铜铁等。陆羽《茶经·八之出》记载:“泉州等11州的茶叶品质未详,往往得之,其味甚佳。”

从宋代开始,海上丝绸之路就十分繁荣。《宋史本纪》记载,赵炅淳化三年(公元992年),印度尼西亚遣使来华,两国发生贸易关系。中国主要输出丝织品、茶叶和瓷器等。赵煦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在广州、明州、杭州、泉州等设立市舶司,掌管外货海舶,征榷贸易及处理一切商务。广州、泉州通南洋,明州则有日本、高丽商船往来,我国茶叶为主要输出品之一。赵桓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陷汴京(今开封),西北茶市发生很大的变化,改为商买商销,因而茶叶大量远销海外。

2016年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丝路茶韵茶文化展在甘肃敦煌举办,在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上,甘肃省茶叶流通协会和甘肃五福茶艺职业培训学校主办的“丝路茶韵” 茶文化展,向参加文博会的中外宾客从“茶、丝、瓷、香”全面复原展示了古今丝绸之路甘肃段的茶文化艺术,受到了各级领导和中外宾客的高度赞誉和好评。

敦煌文博会-丝路茶韵1

敦煌文博会-丝路茶韵

在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期间,“丝路茶韵”茶文化展按照“茶、丝、瓷、香”的主题,以文化展演和现场互动体验的方式,向中外宾客展演丝绸之路茶文化艺术。在展演现场,茶艺师们身着复原敦煌壁画上的服饰,用以各个场景演绎中华茶品饮方式的演变:唐代煮茶法、宋代点茶法、明代泡茶法和当代饮茶形式;在丝的主题上,演员们身着复原的华夏不同制式的服装,让人们穿越历史长河,用活动的画面重新理解丝绸之路上“丝”的含义;在“瓷”的体验现场,一尊尊彩塑仿佛从莫高窟的龛内和壁画上翩然而至,诉说着千年的故事,用原有的泥、原有的雕塑手法和烧制工艺,表达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精神;燃起的那一缕缕的香雾,把人们带回到了丝绸之路上运输香料的场景。

甘肃省茶叶流通协会会长唐陈虓与乌克兰文化部部长叶甫盖尼·尼修克交流中国茶文化

甘肃省茶叶流通协会会长唐陈虓与乌克兰文化部部长叶甫盖尼·尼修克交流中国茶文化

文博会期间,“丝路茶韵”茶文化展接待中外宾客约97000人,向中外宾客充分展示了中华茶及中华文化的魅力,极大的展现了历史上甘肃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黄金通道的巨大作用,也展示了甘肃在当前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

乌克兰文化部部长叶甫盖尼·尼修克与丝路茶韵茶艺师合影

乌克兰文化部部长叶甫盖尼·尼修克与丝路茶韵茶艺师合影

甘肃省茶叶流通协会会长,国家一级评茶师唐陈虓,介绍到:中国的茶文化渊源流长,西汉时期,中国只有四川一带饮茶。两汉时期,茶作为贡品,首先传到京城,并逐渐向当时北方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传播;另一方面,四川的饮茶风尚沿长江向长江中下游地区传播。从西汉直到三国时期,在巴蜀之外,茶是供上层社会享用的珍稀品,饮茶限于王公大臣,民间还很少饮茶。

比尔·盖茨的母亲玛丽·盖茨到访丝路茶韵展区

比尔·盖茨的母亲玛丽·盖茨到访丝路茶韵展区

两晋时期,文人士大夫间流行饮茶,民间亦有饮茶。南北朝时期,帝王公卿、文人道流,饮茶之风更浓。

唐代开元以前,饮茶不多,开元以后,特别是建中(公元780)以后,举凡王公朝士、三教九流、士农工商,无不饮茶。不仅中原广大地区饮茶,而且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也饮茶。甚至出现了茶水铺,“自邹、齐、泡、隶,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买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陆羽《茶经》初稿约成于代宗永泰元年,定稿于德宗建中元年。《茶经》认为当时的饮茶之风扩散到民间,以东都洛阳和西都长安及湖北、山东一带最为盛行,都把茶当作家常饮料。这个时期,茶就像米、盐一样不可缺少,对于田间农家,尤其嗜好。

宋代继承了唐代饮茶之风,日益普及。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市)茶肆(注:类似今天的茶馆)林立,不仅有人情茶肆、花茶坊,夜市还有挑担点茶汤方便游人饮用,有提茶瓶沿门点茶,有把茶水冲好送门面铺席(注:类似今天的送外卖)等。茶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明以后散茶开始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直到今天,生活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已成为我们中国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自唐宋起至明清,甘肃都是茶马互市的主要地区。隋唐时期,秦州(今天水)通过成县、两党与陕西相通,巩昌(今陇西)经漳县、岷县、宕昌可到达阶州(今武都)。明清时期,甘肃地区的茶马古道以陇南故道、羌氐道、阴平道、唐蕃古道为基础,各茶马司为主要节点的道路网络,东接陕西,南连四川,西进青海,北往新疆。至今陇南还有古驿道的栈阁。

2009年在陇南的康县发现了一块残存的石碑,上面刻有“茶马贩通番捷路……”等字样,是迄今国内发现唯一确证有茶马古道存在的碑刻。

明清时,欧美诸国经大西洋、绕非洲好望角、过印度洋、马六甲海峡至广州的“黄金水道”非常繁忙,它一直是中国茶叶输往欧洲、北美的主要海上通道,直至1869年苏伊士运河开通。香港、菲律宾棉兰老岛、印度阿萨姆、斯里兰卡、肯尼亚等城市和国家也因茶叶贸易而兴起。“海上茶路”一度使英国成为中国最大的茶叶市场。十八、十九世纪,茶叶是海上运送的最重要物资,英国人把茶叶卖到欧洲,大量的茶税推动了工业革命,同时英式下午茶文化也传播开来。

中国的饮茶风俗不仅席卷英伦,还风靡世界。英国的民谣这样唱到:“当时钟声敲四下,世界一切瞬间为茶而停了。”1662年,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嫁给英王查理二世,她的陪嫁物品中,就有中国茶具和红茶。17世纪,中国茶叶的出口,就已超越瓷器和丝绸,约占出口货物的90%。

英国学者艾伦·麦克法兰在他著作《绿色黄金:茶叶帝国》一书中说道:“只有茶叶成功地征服了全世界。”

2002年,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的第七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上,马来西亚首相马哈蒂尔的献词说:“如果有什么东西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话,那便是茶。”由此可见,茶及其所包含的茶文化精神已经被世界认同,并成为国与国之间交往的纽带。

茶,已经不再是一片简单的叶子和一类植物,而是一种富有生命力的文化,一种和谐精神的代表。

丝路茶韵工作人员和参会来宾合影

丝路茶韵工作人员和参会来宾合影

新闻链接

1.茶叶的健康生活

在我们生活的周边,茶叶随处可见。饮茶代表着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茶叶是无酒精饮料,成品茶内含茶多酚、氨基酸等类物质,对人体健康有益。茶叶具有生津止渴、益思提神;消热解暑;利尿解毒;坚齿防龋;增强免疫;延缓衰老;杀菌抗病毒;降脂减肥;预防心血管疾病;消臭、助消化;明目护肝;防止坏血病;抗辐射;抗过敏;抗溃疡;抗癌变;治疗腹泻便秘等作用。

2.茶叶的社会经济价值

茶叶既是植物又是农作物,是食品还是文化的载体,具有多重属性。中国的茶叶种植面积世界第一、茶叶产量世界第一。甘肃的茶叶种植面积有16.1万亩地,主要产在陇南市的武都、文县和康县。是当地茶农的主要经济来源。

除了茶叶的经济价值外,茶叶还有其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文化的特性,品茶悟道,是提高人们修养的一种途径。中国茶倡导的是一个和的世界,称为茶和天下:一个人喝茶是和气,一家人喝茶是和睦,一个国家喝茶是和谐,全世界喝茶是和平。

3.古人有好茶贵于金的说法

古代茶叶采制不易且产量稀少,比黄金还贵,产茶地的官员多以茶作为贡品敬献,因此好茶大多都被贴上了“贵族”的标记。而今,随着人们对茶的认知逐渐地深入,茶叶种植面积、产量逐年递增,更多的寻常人家都可以喝到了茶,但是,好茶依然价格不菲,这主要受季节、采制水平、产量等因素的影响。

4.茶文化在全国及甘肃高校的发展状况

柴米油盐酱醋茶,琴棋书画诗酒茶。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茶不仅从物质角度还是精神层面,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是不可或缺的。著名社会学家、教育家苏步青提出:弘扬茶文化得从娃娃抓起!素质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的主旋律。而高等教育既肩负着传统文化传承的职责,也有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任。

各高校的茶文化及教育工作正逐步繁荣起来。这种形式主要通过学年制或短期学习、座谈、讲座、培训及参观茶博物馆、展览馆、茶厂、茶园、茶庄,欣赏茶艺、茶道表演,观看茶学教育影视,阅读茶学普及读物等进行。

全国高校中设有茶学专业或茶文化专业的以浙江大学、西南大学、安徽农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湖南农业大学等有近20所学校。更多的高校则以学生社团组织进行茶文化活动。

甘肃省茶叶流通协会、甘肃五福茶艺职业培训学校致力于在甘肃高校中推动茶文化的发展,以“和”为目标的茶文化作为价值取向,已帮助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省中医药大学建立了大学生茶学社团,并以讲座、品鉴和表演等多种形式展开活动,深入大学生人心;除以上学校外,还在省内很多高校进行过茶文化方面的讲座。

5.茶文化进校园的必要性(健康、孩子喝茶不喝饮料)

茶文化是中华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对社会文明进步与经济发展作用很大。茶文化进校园,以崇尚  “和”为目标的价值取向,对于学生们建立团结和睦、和诚相处、和谐一致的人伦和人际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推广茶文化过程中相应传承、复活相关的许多文化事物,学生通过学习茶文化,感受到茶文化的魅力,情感得到深化,提高了审美能力和自信心,让集体意识和道德观念得到改善,才能真正的从本源上树立文明的“文化自信”。

现在的孩子,伴随他们成长的基本是各种的碳酸饮料和奶茶饮品,真正喝茶的并不多,而关于碳酸饮料和奶茶饮品的添加剂、多糖、高热量等物质引起的消化不良、罹患龋齿、骨质酥松、贫血、肥胖、早衰等危害的报告已屡见不鲜。

健康淡雅,赋有中华传统的人文情怀的一杯清茶,是应当在校园中大力提倡的!

6.茶叶是用来喝的,而不是用来“炒”的

茶叶作为一种商品在市场流通,价格受质量  、供求关系等市场规律的影响而变化,茶叶又是一种特殊的消费品,也会受到消费心理、品牌、资本等的影响。

茶品质的好坏是通过感官审评来确定的,包含了对茶叶外形、汤色、滋味、叶底的品鉴,这是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甚至需要借助专业工具辅助完成,而现实生活中往往是卖茶的人和买茶的人都不懂,凭感觉、经验,讨价还价完成购买行为。

茶叶价格与其品质密切相关,影响茶叶品质的因素有品种、产地、土质、加工水平、受污染程度等,有些因素的影响根本无法判断。茶的品种繁多,有二千二百种,看起来差不多的茶品质却相去甚远,价格自然也差很多,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茶叶市场价格的虚高现象。

另外,随着社会资本的介入,利用信息的不对称,大肆传播“越存越好喝,越存越值钱”等概念,借机炒作,使茶偏离了原本“茶是用来喝的,喝茶有益健康”的属性,这要引起人们足够的认识。好在人们的消费心理正在逐渐理性化,品牌化、价格合理的茶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宋爱民 姚银全)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网络编辑:何颖曦)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