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杂志 > 正文

产业投资基金促进混改创新

在新常态下,产业投资基金广泛运用多种形式参与各行各业改革创新,截至目前,中央企业发起和参与的基金超过200只,总规模超过6000亿元。在多重因素激发下,产业投资基金迸发出新的活力,成为当前混合制改革的有力助推器。

汪杰 王华艺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7年第14期)

在新常态下,产业投资基金广泛运用多种形式参与各行各业改革创新,截至目前,中央企业发起和参与的基金超过200只,总规模超过6000亿元。在多重因素激发下,产业投资基金迸发出新的活力,成为当前混合制改革的有力助推器。

2014年10月,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修订版,其中新增第九条“鼓励依法设立的并购基金、股权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等投资机构参与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近年来,在政府主导、上市企业牵头的模式下,产业投资基金如雨后春笋般迎来了蓬勃发展的阶段。

产业投资基金作为一种金融创新工具,是企业实现表外化融资的重要手段,对引导产业发展特别是科技、文化、体育、教育、传媒等新兴产业,推动多元化经济改制,让社会资本分享经济发展成果实现共赢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推动多元化股权结构,社会资本分享经济发展红利。以“母基金+子基金”的方式成立产业基金,广泛吸引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与社会资本参与到产业创新中来,社会资本通过股权投资方式参与公司特别是国企的经营发展,有助于实现股权结构多元化,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当前上市企业重组整合的主浪潮中,需要借力产业基金“杠杆功能”撬动金融机构与社会资本的大规模资金。

推进国企债转股试点,缓解银行不良资产风险。2016年10月,国务院对外发布《关于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权的指导意见》,严禁将“僵尸企业”、失信企业和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作为债转股对象,并正式出台《关于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意见》,提出把有序开展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权作为降低企业杠杆率的主要途径之一。产业基金通过股权方式推动债转股模式开展,可缓解银行不良资产风险,解除银行对周期行业债务危机的担忧,解决企业经营暂时出现的资金困难等问题。

提高企业经营效率,推动产业战略方向转型。单一的投资主体容易形成企业自我经营、自我监督的封闭局面,导致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的低效率,因此推动混合制改革势在必行。若以产业投资基金方式投资国有企业,将为国企引入战略投资,通过外部富有活力的团队经营,去治理现有体制僵化、效率低下、滋生腐败等国有企业固有顽疾。产业基金投资者在全程参与产业投资基金运营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通过个人的投资业绩吸引资本的聚集,收购低价成熟资产或解决目标公司阶段性融资需求;另一方面通过增值服务提升了企业的内在价值,从而有效提高企业竞争能力,提升企业经营效率,推动战略方向转型。

实现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单一的公司直接参与资本运作往往可能受到证监会的严格监管,通过契约型产业投资基金委托基金管理公司管理运作基金资产,通过财务投资形式,用新兴的股权投资模式代替原有注资剥离方式参与资产负债率高企甚至面临破产的企业改革,具有革新意义。在不改变国有企业实际控制权的情况下,减轻国有企业包袱,推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改革,有利于国有企业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保持长期健康稳定发展。

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完成产业升级革命。在混合制改革主导下的国企并购重组,重点在于行业有效整合,使之符合未来的产业发展方向。通过产业投资基金选择性投资,重点关注“互联网+”、智能制造、航空航天、生物医疗、节能环保等领域,瞄准未来科技前沿方向,着力培育新的先进技术、尖端人才与高端设备等,积极培育和孵化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打造“3+1”现代产业体系提供投融资服务和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同时,产业投资基金通过“此消彼长”的间接方式,推动“两高一剩”等落后过剩行业与产能的加速退出,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实施产业转型升级。

————————————————————————————————————————

2017年第14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2017年第14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网络编辑:何颖曦)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