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区域 > 甘肃 > 正文

榆中县李家庄村:以党建带动群众发展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 (李开南) 地处西北一隅的的李家庄村正在悄然迎来巨大的变迁。以开展的“治转提”专项行动为契机,该村不断转变村干部工作作风,注重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初步形成以党建促发展、以发展带党建的生动局面,取得“一加一大于二”的良好成效。

据介绍,李家庄村位于榆中县城关镇西南面,土地总面积9525亩,辖刘家桥、李家庄、官家岘、地椒沟4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803户3523人,有低保户58户206人,五保户2户2人,精准扶贫户32户120人。村党总支下设5个党支部,现有党员66名。李家庄村党支部书记张建文表示,以加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落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深入开展“治转提”专项行动,用实际行动为民办实事、解难题。

该村推行“党建+”产业发展模式,以支部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群众富在产业链的“三链”为抓手,增强党组织引领产业发展能力。村支书张建文作为“双培双带”的优秀代表,回村创立了榆兴生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2013年底换届时被选举为村委会主任,成为全村生态农业发展的“领头雁”。

同时,该村由党员致富带头人牵头成立万科生态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新兴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文华养殖专业合作社等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并在合作社上建立党支部,把21名党员致富能人和技术能手聚在产业链上当先锋、作表率,在他们的示范带动下发展合作社会员252户,有效的将党员和村民吸引到了生态农业这条产业链上,形成了带动一户,拉动一片的效果。

李家庄村还紧紧抓住作为全县“支部+协会”村级发展互助资金54个试点村之一的契机,村党组织牵头成立了互助资金协会,通过协会建在支部上、支部依托协会的方式,由财政贴息贷款注入资金50万元,为村民提供贷款服务,有效解决了村民发展生产资金短缺的难题,提高了村党组织谋划发展、引领发展的能力。村民陈进宝原来经营的传统大棚,因水电路等问题制约,年收入不足2万元,加入互助资金协会后申请了贷款,在榆兴生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技术员的指导帮助下,将传统大棚改造成为智能大棚,今年种植的圣女果收入达到10万元。

在张建文的带领下,该村推行“互联网+”产业发展模式,打造集便民服务、信息公开、电子商务、党的建设等信息化平台,在村级活动阵地建成“惠农e站”,实现了便捷高效服务群众、服务产业发展。推行“公司+园区+贫因户”的产业发展模式,打造现代农业、商品加工、乡村旅游、脱贫攻坚“四位一体”的联动发展新格局。

立足于李家庄村发展的甘肃榆兴生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借助“智慧农业”大数据云平台信息系统,以“O2O+C2B”运营模式,打造集观光、旅游、休闲、娱乐、疗养为一体的榆兴高效农业产业示范园,吸引了一批80、90后的大学生来到李家庄创业,成为生态农业建设的生力军。

是什么引起李家庄正在发生的变迁?张建文认为,关键是村党总支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充分。如今,李家庄村着眼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为依托,以乡村旅游市场需求为导向,着力整合村农业发展资源,挖掘乡村文化资源,加快整村推进步伐,走出了新型智慧化农业促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的新路子,让全体村民离家近、有事干、能致富,加快了奔向小康生活步伐。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网络编辑:崔晓萌)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