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杂志 > 正文

【悦读】巴菲特:挣钱比花钱容易

埃琳娜·奇科娃认为,巴菲特的投资经营哲学的简化版本,虽然流传甚广,但仅仅是冰山一角,显得过于概括,难以真正有效把握。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7年第13期)

86

《巴菲特投资与经营哲学》

推荐指数:★★★★

作者:埃琳娜·奇科娃

(Elena Chirkova)

译者:石艳蕊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

埃琳娜·奇科娃

莫斯科高等经济学院的金融学副教授。她曾经在德勤公司金融咨询部和N.M.罗斯柴尔德家族莫斯科公司任职。

巴菲特本人非常喜欢分享他的投资经验,即众所周知的“选择价值被低估的股票,然后长期持有”。这显然是很容易学会的方法法则,虽然很多人未必真能做到长期稳定持有股票。问题是,遵循这样的简化方法,却没有再涌现出一个能够复制巴菲特成功的投资大师。

埃琳娜·奇科娃认为,巴菲特的投资经营哲学的简化版本,虽然流传甚广,但仅仅是冰山一角,显得过于概括,难以真正有效把握。依照埃琳娜·奇科娃的观点,巴菲特驾驭投资的过程特别是对于投资对象的分析以及相关的谈判、经营,这些才是隐藏在水下的“冰山”的大部分。

沃伦·巴菲特曾说,他从一出生就想着要如何赚钱。也许他的意思是说他从记事起就开始思考如何实现财务成功。一位写过巴菲特传记的作者曾这样描述他:“他总是提起他事业中的小插曲,似乎总想把他的过去当成神话故事反复讲给大家听,他还常常把他的成功部分归功于好运,而不是他毕生的努力。”那么,巴菲特在回忆自己早期经历时是在讲神话故事吗?他的成功是否真的只是因为运气好?

7岁时,巴菲特在住院时对护士说:“现在我没有多少钱,但将来我会有的,我会让我的名字出现在报纸上。”11岁时,他断言,自己会在35岁以前成为百万富翁。从商学院毕业后,他就到父亲的经纪公司工作。当被人问到公司是否应该更名为“巴菲特父子公司”时,他非常认真地回答说,公司的名字应改为“巴菲特及父亲”。27岁时,他已经有了20万美元(大约相当于现在的 150 万美元)。他在给一位朋友的信中写道,他不知道将来如何处置自己的遗产,他并不想留给孩子们。他认为挣钱比花钱要容易些。由此可见,当巴菲特谈起这些往事的时候,他或许并不完全是在讲神话故事。

巴菲特童年的愿望成真了。1995年,《时代周刊》刊登了题为《沃伦·巴菲特有多聪明》的文章。作者写道:“很多石油巨头、房地产大亨、货主和强盗贵族站在了财富峰顶,但巴菲特是靠选股登顶的第一人。”1982年,巴菲特的财富值为2.5亿美元,凭此,他出现在了福布斯财富排行榜上。随后,他的排名一路攀升,1993年荣登榜首时,他已经拥有了82亿美元的财富。2001年至2007 年以及2009年,他都排名第二(仅次于比尔·盖茨)。2008年,他以620亿美元的财富重回榜首。2010年至2012年,他排名第三(那时,他已经把部分财富转给了某慈善基金)。2013年,他排名第四。

在开启投资生涯时,巴菲特只有很少的靠小时候送报纸攒下的钱作为启动资金,最终他成为了享誉全球的“世纪成功投资者”和“经济界的摇滚明星”。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规模(市值、收入和利润)可以与全球最大的企业集团之一——通用电气比肩。2013年,伯克希尔公司的收入达到了1820亿美元,净利润更是达到了195亿美元。2014年11月,公司市值已经超过了3550亿美元。人们普遍认为,比起很多共同基金、合伙企业、对冲基金或者上市公司,巴菲特及其公司为更多人创造了更多的财富。

在创富的过程中,巴菲特没有得到任何来自他人的经济资助。年轻时,作为一位名不见经传的投资人,他的确需要资金,但他从未依赖过富有的、当国会议员的父亲。父亲于1964年辞世,他没有从父亲那里继承任何财产。父亲在遗嘱中写道,自己并没有为儿子做任何安排,这不是因为他们的感情不好,而是因为巴菲特名下已经有了足够的资产,而且巴菲特甚至还要求父亲不要给他留任何东西。由于巴菲特拒绝接受遗产,他投资的成功完全是靠自食其力实现的,是一次完全没有外来资金支持的纯粹的实验。

2000年,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开始对外公开其资产账面价值的数据,具体数据包括自1965年巴菲特掌管公司以来公司的年平均回报率。从2002年开始,这些数据被放在了沃伦·巴菲特致股东的信的首页上。这样做的结果令人印象深刻。1965年至2013年间,公司的平均年资产增长率为19.7%,同期,标准普尔指数的年回报率(经股息调整后)是9.8%,因此巴菲特给出了高于指数9.9个百分点的回报。1977年之后,公司利润的平均年增长率是20.6%。同期,伯克希尔公司每股的资产账面价值大约增长了7265倍,与此同时,包含股息的标准普尔指数大约增长了93.4倍。伯克希尔的收入增长了4500倍。

巴菲特会以资产账面价值的年化增长率来发布这些结果。为了鼓励人们不要对公司股票存有投机心理,除了仅有的一次,他从未评价过伯克希尔股票的市场价格。因为会计和其他一些原因,在很多行业中,资产账面价值常常比公司股票的市场价格增长得慢,但伯克希尔的股价在1965年至2013年间却比其资产账面价值增长得快——增长了9184倍(从1965年底的19美元增长到2013年底的174500美元),或者说年增长率为20.9%。巴菲特青睐的这种展示方式实际上弱化了他的投资成果。

在过去的 49 年中,伯克希尔公司的表现都是以这样的形式公布的。成功的投资者通常能够在比这短得多的时间段,比如大约10年保持其收益。 2001年,互联网泡沫的破裂引起了大范围的市场下跌,伯克希尔股票的每股资产价值也首次出现了下跌。经股息调整的标准普尔指数的回报率几乎接近-12%,伯克希尔的资产账面价值的回报是-6.2%。2008年,伯克希尔的资产账面价值再次下跌,跌幅达9.6%,而经股息调整的标准普尔指数的回报是-37%。在49年中,伯克希尔的资产账面价值有39年都跑赢了市场。正如巴菲特所说,这49年间发生了越南战争、工资与价格调控、石油危机、总统辞职、苏联解体以及股票市场的最大单日波动,我们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如果我们将巴菲特在收购伯克希尔公司之前的业绩也考虑在内,那他的成就就更不错了。在哥伦比亚商学院读书时,他就已经有个人资产了(1950年刚入学时,他有9800美元的存款)。在1956年创立巴菲特合伙公司前,他的钱每年以超过61%的速度增长。在1957年至1969年间,巴菲特合伙公司的年回报率为惊人的29%,比道琼斯指数高23.8个百分点。也就是说,如果你在1957年投资该合伙公司10000美元,那么到1969年,你就有了270000美元。总体来说,60多年来,巴菲特一直保持着良好的投资记录。

(本文节选自本书正文,有删改,标题为编者所加)

————————————————————————————————————————

2017年第13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2017年第13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网络编辑:贾璇)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