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杂志 > 正文

中国引领全球化:“一带一路”打造“命运共同体”(3)

3月26日,《博鳌亚洲论坛关于促进经济全球化的宣言》对外发布,提出世界必须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改革全球治理体系,并为此发出6项倡议。

“一带一路”开创全球化3.0时代

在本届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一带一路”与“全球化”一样,是绕不开的话题。无论是政商要员,还是媒体领袖,都认为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更多的区域合作和繁荣值得期待。

2016年9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时表示,中国的发展得益于国际社会,也愿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公共产品。我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同沿线各国分享中国发展机遇,实现共同繁荣。

巴基斯坦前总理肖卡特·阿齐兹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期间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巴两国关系发展的新动力。巴基斯坦是“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国家,中巴经济走廊更是被视为“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一带一路”主要是通过加强互联互通,来促进各国人民走得更近。“不管公路网络、铁路网络、航运还是数字领域,一旦各国人民得到连接,就会创造出一种相互依存,从而产生更深的友谊。”

来自巴基斯坦央行数据显示,2015至2016财年,中国对巴基斯坦的直接投资总额达5.94亿美元。“如果巴基斯坦人看到这些项目真正改善了他们的生活,他们一定会更为热情地拥抱‘一带一路’。”肖卡特·阿齐兹说。

“从某种意义上来,‘一带一路’是中国版全球化的一个设想,如果各国的目标都能够在‘一带一路’大的盘子里面加以推进,走向命运共同体是可以预期的。”周文重说。

“全球化的短板,是缺少有效的、全球性的政策沟通,也缺少有效的、全球性的公共产品。我国倡导的‘一带一路’战略为解决全球化下一步发展面临的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周文重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一带一路’是中国单边发起的,但是很多国家参与其中,其中必有奥妙。”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林桂军在博鳌亚洲论坛新闻发布会上回答《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提问时表示,过去说怎么样发展经济,会说投资自由化基本上可以解决问题;而“一带一路”战略增加了新的内容,可以靠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所以说‘一带一路’提出了一个新的解决方案。”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义桅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是应对全球困局的中国方案,是中国对世界作出的新贡献。“要看到‘中国版全球化’与以往全球化的不同。”王义桅说,“一带一路”着眼于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引导投资实体经济,与过去全球化的金融自由化、泡沫化不一样;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所有人都是受益的,不像过去只是少数国家受益的;“一带一路”是陆海联通的,内陆国家也可以获益的,以往的全球化,沿海地区的产业链布局发达,内陆地区长期落后。“现在能够把小国联通在一起,建立大市场,尤其把内陆和海洋连在一起,实现陆海联通。”

“此外,以往的全球化以西方为中心的,资本的全球分工体系造成很多中心和边缘的分工体系,是不平等的。而中国参与和倡导的全球化,推动国际贸易、投资规则更加公正、合理、包容。”王义桅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如果我们把古代丝绸之路称之为全球化1.0时代,近代西方开创的全球化称之为全球化2.0时代,那么,“一带一路”倡议则开创了全球化3.0时代。

“捍卫经济全球化,中国表现出了扛大旗者的姿态。”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副行长、首席财务官莱斯利·马斯多普说,中国政府已经做好准备在全球化和自由贸易方面扮演“领头羊”角色。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主任肯特?凯尔德表示,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欧洲中部的国家同东欧国家包括波兰、塞尔维亚以及欧洲中部的国家包括德国等都建立了更强的联系,“因此,中国对全球的影响力从长期来说更加深远。”

上一页 1 2345下一页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网络编辑:贾璇)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