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区域 > 安徽 > 正文

全国人大代表郑孝和:保障食品安全应加快品牌质量建设

文章导读: “假奶粉、肉产品抗生素超标、”……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令人担忧。它涉及到生产、加工和流通各个环节,怎样才能让老百姓吃得放心吃得舒心?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天方茶叶(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孝和。1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天方茶叶(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孝和。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 (吴晓光 ● 杨小璇) “假奶粉、肉产品抗生素超标、”……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令人担忧。它涉及到生产、加工和流通各个环节,怎样才能让老百姓吃得放心吃得舒心?

今年全国“两会”上,关于食品安全问题,再次引起了代表们的热议。全国人大代表郑孝和认为,食品作为人们每天生活的必需品,直接关系到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社会的稳定,是重大的民生问题,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守住食品安全底线,强化食品安全意识,就是要推动品牌质量建设,弘扬工匠精神,创建国际知名品牌。

抓源头、多方共筑食品安全防火墙

近年来,政府相关部门严把食品安全市场关,制定了严厉的管理制度和严格的管理手段。郑孝和认为,广阔的田间地头才是食品安全的第一关,如果源头不加以把关的话,一旦原料流向市场再去把关就很困难了,所谓治标不治本。目前,农产品在种植生长过程中只有农业部门在监督管控,由于管控范围面积大,加之管控人员不足,执法力度十分有限,就很难全面控制食品安全源头关。  

在郑孝和看来,保障食品质量安全必须从源头重视,对农产品种植生长过程实施全范围全过程质量监控。过量使用化肥、滥用添加剂和抗生素,这些都是种植、养殖环节中的常见隐患,一味追求产量和利润,忽视质量,还会出现“劣币淘汰良币”的现象,那行恪守规范的种植户、养殖户反而吃了亏。只有政府、行业协会、企业携起手来,才能共同筑起食品安全源头的防火墙,让生态、放心的食品占领市场、走进餐桌。

因此,郑孝和建议,国家在政策上要重点支持生态农业建设,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引领生态农业健康发展,发挥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以大农业为出发点,按“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更有效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源头上保证农产品的安全。

讲信誉、助力民族食品企业品牌建设

当前,食品安全的核心问题是没有品牌化,而广告和价格竞争过度。“广告只是对商品的广而告知,让消费者快速知道,提高了商品的知名度,但广告不能解决商品的美誉度。商品的美誉度来自品牌的质量,质量才是品牌的生命之根、企业的生存之本。”郑孝和说。

事实上,品牌的质量不只是来自于权威部门评出来的“金杯”“银杯”,更重要的是来自于消费者的“口碑”。品牌永远活在顾客的心智中,品牌和商品质量的美誉度一定是消费者用“货币”选出来的。没有品牌化的认知消费,是导致食品安全隐患的重要原因。

郑孝和认为,当前阻碍我国食品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生产设备上的滞后不再是主流,真正困扰行业发展的是食品安全问题,因此,推动品牌建设是关键,品牌是信誉的保证,是信誉信息传递的重要工具,是缓解信息不对称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有效途径。

郑孝和建议,食品安全要从源头抓起,要加大民族品牌质量建设,营造出品牌发展的良好环境,创建更多地国际知名食品品牌。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网络编辑:张芳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