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杂志 > 正文

从“四川制造”看“天府质量”的供给绩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种场合论述质量问题,特别提出要“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四川省以质量发展的持续进步不断拉升全要素生产率,成为“质量强省”的典型样本。近日,《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专程前往四川成都、绵阳等地,就相关议题进行实地调研。

p82(1) 长虹电器精密电子生产线 摄影I 熊华

长虹电器精密电子生产线 摄影 熊华

p82(2)四川航空空乘人员协助旅客安放行李 摄影I 高昂

四川航空空乘人员协助旅客安放行李 摄影 高昂

p82(3)川航机务工程师正在检修飞机 摄影I 高昂

川航机务工程师正在检修飞机 摄影 高昂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王克 | 四川报道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7年第10期)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种场合论述质量问题,特别提出要“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四川省以质量发展的持续进步不断拉升全要素生产率,成为“质量强省”的典型样本。近日,《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专程前往四川成都、绵阳等地,就相关议题进行实地调研。

挖掘“四川制造”的品质资源

四川,中国西部工业门类最全、优势产品最多的产业基地,工业增加值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40%。2015年10月,四川省发布《中国制造2025四川行动计划》,目标直指信息化普及、智能化转型、高端化突破;此后陆续出台的《贯彻质量发展纲要暨建设质量强省2016年工作计划》 《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四川省“十三五”质量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则使“天府质量”的价值导向更为清晰和精准。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当地了解到,“四川制造”已积累了众多精品样本,2016年,4家川企荣获第二届中国质量奖提名奖;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总数已达253个,连续7年居全国第一;22个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中四川占据3席;5个工业园区成为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1564个四川产品被确认为四川名牌。四川省质量强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挖掘和光大传统品牌资源并引导企业对标升级以培育新的四川品牌,一直是全省质量工作的重中之重,第4届四川质量奖、第12届四川名牌评选在全省主导优势产业中推出了数以千计的质量标杆企业和标杆产品,四川名牌产品企业产值超过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37%,利税占比超过27%。四川省质监部门还创新性地会同清华大学、四川大学等高等院校起草发布《质量对经济贡献率研究报告》《四川省质量发展状况白皮书》,与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联合开展“四川制造消费品质量状况调查”,同时,围绕全省主导产业、重点产品搭建知名品牌产品与本地同类产品实测比对信息平台,为四川企业瞄准国内外先进标准、技术法规与知名品牌进行质量对标提供了技术依据。

四川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蝉联两届中国质量奖提名奖的省属国有企业。在与《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交流时,公司党委副书记李明对川航“基于客户接触点的全流程管理方法”感到十分自豪。对于因何连获国家大奖,李明将其归结于川航渗透于组织内部、以追求卓越为核心要义的“大质量文化”——质量、安全、运行、产品、技术五个维度的管理平台互联互通,全网全程耦合式管理,从模块联动增内涵转为向体系整合要效益,确保质量管理全面可控。相关资料表明,到目前为止,川航已安全飞行29年,成为国内民航系统的安全品牌。“属地化”追求更使其建立起“中国元素、四川味道”的特色服务品牌。

总部位于绵阳的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正努力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信息家电内容与服务提供商,质量对标加快了这一前进的步伐。长虹公司副总工程师阳丹向《中国经济周刊》介绍,作为中国制造业500强排名第58位的综合型跨国企业集团,长虹积极参与四川省质量对标提升行动,其与清华大学等单位共同参与的“DTMB系统国际化和产业化的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为我国自主制定数字电视标准做出了重大贡献并开创了我国数字电视领域强制性标准在海外应用的历史,带动了行业技术、产品、服务和文化产品成套出口。

拓展“天府质量”的发展空间

产品和运行质量的整体提升有力地助推着“四川制造”的品质革命进程,“天府质量”随着社会和技术的进步又在不断地被赋予新的使命。在四川,《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注意到,“部门联动”形成“质量共治”得到了很好的诠释——发改、国资、经信、科技、质监等部门密切协作,使适应国家重大部署和地方发展需求的质量政策日益完备;农业、环保、住建、质监、工商、食药等相关单位对接迅速,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了“四川制造”的外延及内涵;以质量法律为主体、部门规章为基础、地方性法规为补充的法规体系和27个国检中心、55个省检中心则为其提供了强大的专业支撑。

四川农业可谓一个集约利用耕地资源的典型,都江堰等水利工程修建后,天府之国更是“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然而,由于缺少知名品牌,四川的农副产品附加值始终难以得到提升。近年来,四川开始实施品牌提升、品牌孵化、品牌信息、品牌创新和品牌整合五大工程,各级政府部门积极参与这一“品牌引领”的创新进程,主动支持农副产品的品质认证和品牌推广。《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当地媒体的报道中看到,一些贫困地区的市长、州长亲自担任本土农副产品的“品牌营销主管”,农业、质监等部门的厅长、局长们也积极参与其中。

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是质量工作的一个重点,作为物种多样化的宝库,四川是天然的地理标志产品富集区。四川省委、省政府把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当作富民强省的“金钥匙”纳入重点工作,并出台了《四川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战略》等规章,在政策、经费、人员、宣传等方面提供全力支持。到《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调研时,该省地标保护产品数量稳居全国第一,成为推进富民强省的巨大动力。郫县豆瓣、蒲江雀舌、剑南春酒、峨眉山茶等地标产品还成功实现“中欧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互认”,有力地推动了“四川制造”走出国门、做大做强的步伐。

位于德阳市境内的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收藏着一大批极其珍贵的历史文物,但博物馆没有将文物保护与展示看成单纯的技术和经营工作,而是建立起一整套质量管理体系。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朱家可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该馆全面实现ISO9001质量管理、ISO14001环境管理及OHSAS18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三标合一”,并实施“绿色环球21”国际旅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标准体系(全球唯一的旅行旅游行业世界性认证体系),品牌管理、品牌保护、品牌文化、品牌影响和品牌价值的工作导向不断丰富和创新着“古蜀文化之旅”的内容,形成了集博物馆、遗址于一体的文化旅游胜地,使其成为中国对外宣传的“文化名片”之一。

————————————————————————————————————————

2017年第10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2017年第10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网络编辑:何颖曦)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