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经济 > IT > 正文

共享汽车驶来,卖了私家车,享受新集体主义时代?

文章导读: 2016年,有学者认为是智能共享单车发展元年,诞生了世界上第一辆智能无桩自行车的中国,正在持续创新,以B2C分享经济模式,让产品不再私人所有,而是公众共享。眼下,另一种新的共享模式出现——“共享汽车”,以手机预订、车型自选、随租随走、新能源汽车为特点。那么,卖了私家车,用“共享汽车”衔接公共交通出行靠谱吗?占有路权和资源更多的共享汽车,与共享单车发展模式有何不同?和中国文化有无冲突?会催生出某种“新集体主义”吗?且听大江东工作室为您一一解析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沈文敏   

大江东

在上海,路人发现不少绿白相间的小型车很抢眼,在购物中心、商业场所、办公楼、交通枢纽等地都有专用车位——EVCARD电动汽车分时租赁,已有超过2000多个无人值守网点。3公里内的短途出行用共享单车,如果更远呢?共享汽车就有用武之地了。

上海虹桥交通枢纽共享汽车网点,EVCARD已经在上海各大交通枢纽布局,和城市间远距离的交通工具飞机、火车等形成了无缝衔接。

选择共享汽车,环保方便不算贵,省了购车费,还免了支付保费、税收和维修麻烦

“买车?我打消这念头了。”在张静看来,选择分时租赁汽车,不仅省去购车费用,还免了支付保险费、税收和维修。乘车人数多或者有优惠券,分时租赁比公交还便宜呢!

试运营时,张静就成了EVCARD会员,其网点越铺越广,她的活动半径也逐渐扩大。由于住在分时租赁试验点“上海汽车城”所在的嘉定区,虽属郊区,网点最密,便成了她的主要交通工具。

由于工作关系,张静经常在上海多个地点拜访客户,有时去机场接人,接着又去别处办事。每天多点行动,一度想买辆车,但郊区的沪C牌照不能进市区,市区牌照又难拍又昂贵,共享汽车简直就是为她量身定制。

“如果目的地附近没车位,或停车场略远,我会选择共享单车。”张静说,市区网点停车位较少,有时还会被私家车占用,“但这样的情况不算多”。   

从客户公司出来,张静用手机APP,在地图上找到最近租赁点,看了看可用车辆数和每辆车的可用电量,预约了一辆电量较足的,更骑着一辆共享单车直奔过去。到达后,她先拔掉充电手枪,取出会员卡,在挡风玻璃的感应区刷卡打开车门,启动后开出停车位——前后只用短短几分钟,“还可以通过手机APP开关车门。”

回到小区附近,张静驶入专用车位,下车后插上充电手枪,刷卡锁车门,通过手机支付宝支付费用,也可选择微信、银联等方式。    

EVCARD在上海提供之诺1E、荣威E50、奇瑞EQ三种车型。之诺是1元/分钟或360元/天;张静多数选择另两种,0.5元/分钟或180元/天。

对很多加班族,上海夜间打车难、车费也贵,经济实惠的共享汽车成为首选2月22日,EVCARD推出特惠包夜租活动,价位更低。

“便宜、低碳、环保,最重要的是方便。”张静的看法很有代表性。

共享汽车占用路权和公共资源更多,企业能否搞定?电动车如何插上共享翅膀?

上海、北京、重庆等十几个城市纷纷出现的电动车分时租赁,已成新的共享风口。   

和共享单车相比,共享汽车领域的企业来头更大。新一轮的共享出行大战中,首汽集团旗下“gofun出行”、上汽集团联手EVCARD打造“环球车享”、乐视汽车平台“零派乐享”等运营商都在积极探索运营模式,而戴姆勒、北汽、奇瑞、比亚迪等汽车制造企业也投入了大量车辆进入这个市场。和共享单车相比,共享汽车领域的企业来头更大。新一轮的共享出行大战中,首汽集团旗下“gofun出行”、上汽集团联手EVCARD打造“环球车享”、乐视汽车平台“零派乐享”等运营商都在积极探索运营模式,而戴姆勒、北汽、奇瑞、比亚迪等汽车制造企业也投入了大量车辆进入这个市场。

其实,汽车企业觊觎共享市场,心中都有打得嘀答作响的小算盘。

买车、养车成本越来越高,加上限行、上牌难及停车位饱和,在京沪,传统汽车市场空间有限,而顶着“共享经济”和“新能源汽车”两个闪亮光环,分时租赁汽车倒打开了一片崭新天地,提高了新能源交通工具的占比。

纯电动车从无人问津,到现在年销售达40万辆,只是目前技术还有待提升,价位也不菲,充电设施还不完善。此时,分时租赁商业模式,给电动车击一猛掌,助力不小。障碍当然存在,运营牌照少、停车位稀缺,都让人头疼。

汽车分时租赁在欧美已存在十多年,最早源于瑞士,后来德、意、荷、美、澳、日等国陆续风靡,缓解了停车、堵车,慕尼黑就因为分时租赁应用多出1500个车位。

国家信息中心去年2月报告预测,每分享1辆汽车,就减少13辆汽车购买行为。目前一辆车一天仅行驶1.5个小时,分时租赁后可跑6-9个小时,停车效率极大提升。目前,EVCARD在上海已布局4000余辆运营车辆,每天的使用超过15000人次,每辆车平均行驶时间为将近4个小时,客观上提升了汽车的使用效率。像EVCARD在上海布局4000余辆,每天使用超过15000人次,平均行驶近4小时。

城市出行的多种方式中,汽车分时租赁的优势最为明显

分时租赁离不开政府支持。从中央部委到地方,都用各种优惠政策扶持新能源汽车,眼下更和分时租赁一拍即合,因此成为绝对主导车型。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交通管理部门,均表达了鼓励态度。

《北京市电动汽车推广应用行动计划》提出建设电动汽车分时租赁网络;上海在《关于本市促进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更具体,到2020年底,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服务网点超过6000个,纯电动车超过20000辆,充电桩超过30000个,每年运营车辆额度安排不少于4000辆,涉及公共网络租赁等费用,还给予财政补贴。

共享汽车会否冲击私人购车计划?答案应是肯定的。

据调查,近40%的欧美人士表示不再买车,租车完全能满足出行需求。在国内,大城市私家车保有量日增,道路资源、停车资源供不应求,买车出行都很艰难。共享汽车的出现,给了缓解道路资源紧张、遏制空气污染一条崭新出路。

共享方式创新,是中国对世界的贡献;共享汽车还能促进个人信用和道德提升?

共享经济,让不少中国学者喜出望外。

不久前,一个名为“智能共享单车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研讨会,选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发祥地之一的同济大学召开,颇意味深长。同济副校长江波认为:共享单车体现了中国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诸大建教授更有些激动地将2016年看成智能共享单车发展元年,为世界上第一辆智能无桩自行车诞生在中国而欣喜。他认为,“中国创新的意义,是将前沿的移动互联网科技与中国擅长的制造业结合,也是B2C分享经济模式的代表——企业拥有产品,但不是卖给用户,而是让其不断周转,大家共享。

难怪学者们兴奋。如果共享单车和共享汽车发展顺利,可以与网约车甚至飞机火车一起,共同构成一个城市交通出行的新体系。

未来共享汽车的智能科技运用

复旦大学于海教授则超越经济和技术意义,向大江东记者提出颇具新意的观点:“不能低估妨碍共享技术和理念的文化因素。比如共享汽车,体现的分享和平等,恰恰让有些人失去表现优越性的机会。”

汽车和单车不同,在中国社会中,私家车除了提高出行效率,更体现身份感成就感和优越感。通过共享经济真能“断舍离”?于海认为不能低估百姓对过体面生活的强烈欲望。“我们这代人从集体经济走出,对私人产权的热情异乎寻常。像中国商品房私有率绝对高过东京、香港和北欧。开发商要用一梯两户甚至一梯一户为卖点,连公共空间都不愿分享。”

不过,人均一房一车的消费模式,地球无法承受。于海教授乐观地认为,共享汽车被赋予的可持续发展、资源再生与分享理念,可能打破信息时代的电子阻隔,人们将有更多机会和他人接触、分享,或能催生出一种“新集体主义”——与旧式集体主义不同,所有个人在共享中都有平等权利,不受压抑;与传统私有化也不同,不因个人财富多少而带来不同议价能力。他笑说,“数字技术也能促进道德和个人信用,在共享经济中你如何表现,体现了你有品还是没品,有教养还是没教养。”

眼下,共享汽车刚刚起步,特别是在共享单车市场出现乱象的背景下,共享汽车要走得更稳,还要充分吸收前车之鉴。(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江东工作室 沈文敏)

中央厨房_副本

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出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网络编辑:何颖曦)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