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杂志 > 正文

第四次工业革命来袭 呼唤中国的“工业安卓”(5)

历次工业革命的列车都落下了相当数量的乘客:世界上仍有13 亿人、约17%的人口无法获得电力供应,尚未完整体验第二次工业革命;而以计算机应用为标志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更是落下了全球一半以上的人口,有40亿人仍无法接入互联网。

p26 2月20日,索为公司董事长李义章参加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举办的“2017工业互联网峰会”并做主题演讲。《中国经济周刊》视觉中心 首席摄影记者 肖翊 摄

2月20日,索为公司董事长李义章参加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举办的“2017工业互联网峰会”并做主题演讲。《中国经济周刊》视觉中心 首席摄影记者 肖翊 摄

“用软件业的方法干制造业”

——专访北京索为系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义章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姚冬琴|北京报道

在工业技术软件化领域深耕10年,北京索为系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索为公司”)服务过的客户,远比它自身更为出名。

索为公司给中国商飞公司做C919的布局和强度分析,将耗时从原先的4个月降低到一周时间;与玉柴合作,一到两天就可以拿出原来两三周才能做出的柴油机设计方案⋯⋯还有在飞机、直升机、导弹、坦克、车辆、舰船、航母、核潜艇等多个领域的应用案例,由于涉及军工行业的机密而不能对外透露。

2月21日,在2017工业互联网峰会上,海尔COSMO平台正式发布并对外提供社会化服务,这是中国首个也是最大的自主研发、自主创新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该平台也正是与索为公司合作搭建而成。

日前,索为公司董事长李义章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工业技术软件化不能只站在软件行业去看问题,当前是中国推动工业技术软件化的黄金窗口期,是中国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实现弯道超车的重要路径。

2020年全球工业APP市场规模将超2250亿美元,而中国工业APP 市场几乎仍是空白

《中国经济周刊》:工业技术软件化被看作中国应对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路径。在实际的工业企业生产中,工业技术软件化的必要性在哪儿?

李义章:我们知道,工业3.0的核心是用信息化技术、数字化技术帮助产品从研发、设计、工艺到制造各个环节提升效率。这些新型工具尽管实现了很大进步,但工具再先进,需要人来操作、使用。这就导致现在出现一些问题:一是很多企业买了先进的软件、设备,但是用不起来,用不好。二是这些技术工具需要大量手工操作,导致工程技术人员“80%劳动,20%创造”现象非常普遍。工程技术人员很大程度上更像体力劳动者,工作强度非常大,很聪明的人还得做低级的事儿,要想创新但还有很多事务性的工作要做。三是由于长期忽视工业技术的软件化建设,致使我们工业化进程中产生的许多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无法持续积累、有效保护和充分利用。这些核心技术和知识经验,散落在各个企业,闭锁在技术人员头脑中,无法积累、整合和重用,并且随着人员的流动而不断耗散和流失。

而工业技术软件化的核心就是,把人脑袋里的方法、知识、技术显性化、模块化、模型化,形成工业APP,来操作那些新型工具。将来工业智能化还是需要人参与,机器做事务性、执行性的工作,人来做决策、分析等高级的智力工作。

GE公司去年年初做了一个预测,到2020年全球工业APP市场规模超过2250亿美元。这个规模相当于再造一个全球数控机床市场,目前全球数控机床市场大概是2300多亿美元。而工业APP市场在中国几乎是一片空白。

《中国经济周刊》:国际工业巨头在工业技术软件化方面一个新的趋势是平台化,并将这样的平台类比为工业领域的安卓平台,如何理解平台化发展的重要性?

李义章:我们先通过一个案例来解释,过去10年,移动互联网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构建了非常庞大的产业。移动互联网行业的成功,实际上是软件业的成功,安卓、iOS这样的平台屏蔽了很多硬件细节。移动互联网行业从业人员不用了解详细的硬件的细节,掌握Java语言就可以开发一个很大的系统。

反过来看制造业,制造业工程师做产品研发设计要面对几十种、上百种工具,难度可想而知。

软件业一个高级工程师,3个月可以做好一个大的系统,同样复杂度的系统放在制造业可能需要3到5年时间。因为软件业做一个大系统60%~70%都是用“重用模块”,编程序调用函数库就可以。而制造业做一个新的产品研发,几乎每个零部件都是从头设计,很少有像软件行业的重用程度。再有就是软件业通过互联网,可以将很多成熟的模块按不同的价值快速组合在一块。这就是为什么这几年移动互联网发展很快,一个新兴公司用不到一年时间就可以搭一个很大的系统,包括各种后台系统、前台系统、物流系统等等。

我认为中国制造业完全可以借鉴软件业的方法走自己的路径,在工业领域需要一个类似安卓的工业平台,把工业领域的设备、软件、硬件统一在一块,在这个平台上由统一的语言来描述定义工业知识和技术,类似软件行业的Java语言。我们还需要建立工业领域的函数库、模块库,将来研发产品就会比现在快10倍。再通过工业互联网,把整个价值链快速重构。这是我的观点,用软件业的方法干制造业。

《中国经济周刊》:10年前,您就进入工业技术软件化这一领域,当时您看到了什么样的发展契机?

李义章:我最初创业,想法其实很朴素:国外能卖给咱们的,其实都不是最核心的东西,比如波音公司,那7000种私有软件才是最核心的,但是人家不卖,我们能不能做出中国自己的7000种软件?从2006年到2010年,我们只做飞机总体设计这一件事,做了1000种软件,这个工程非常浩大。

从2010年开始,我们进入航天、兵器、船舶这些行业后发现,不光是飞机制造有7000种软件的问题,其他行业都有这个需求。所以这10年,我们一方面结合具体的行业去做工业技术软件化;另外,我们在开发一套类似于工业安卓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把工业领域的各种软件、硬件、设备整合在一块;第三,在工业安卓这个平台的基础上,我们研发了图形化的语言,让工程师可以把他的工程设计、仿真、工艺、制造的知识和技术,转化成APP。最近这两年又研发了互联网的平台,让知识和技术能够流通,我们把它叫做知识和技术的互联网。

如果单纯搞概念,在军工行业是行不通的

《中国经济周刊》:索为公司是军工二级保密单位,具备承担机密级项目科研生产任务的资格。去年11月,索为公司还参加了由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会同教育部、工信部、国防科工局、全国工商联举办的第二届军民融合发展高技术成果展。作为一家民营企业,是怎样“打入”到门槛高、相对封闭的军工行业的?

李义章:我原来在外企工作,就是和航空、航天领域的企业打交道,后来创业做索为,自然而然就想到先为航空、航天领域服务。

航空、航天等军工行业的特点是,技术非常复杂、周期非常长、门槛非常高,相对而言也比较封闭,所以要做这个行业的业务,必须要沉下心来去做,必须得拿出过硬的东西。如果单纯搞概念,在军工行业是行不通的。

《中国经济周刊》:在与军工企业的合作中,工业技术软件化发挥了哪些效应?

李义章:通过工业技术软件化,首先带来的是效率大幅度提升。举个例子,我们在中国商飞做大型客机的总体设计,用原来传统CAD、CAE去做,做一遍大概3周时间,用我们的平台,一到两天就可以完成。其实把人解放出来了,让人可以做更多创新性的工作。

另外,通过这样的系统,还解决了规范性可追溯性的问题。原来工程师要用几十种工具来工作,每种工具就是个“黑盒”,做完了得到的就是结果,中间过程保留不下来。通过我们的平台,设计员的整个设计活动都在这个平台上进行,每一个参数、每一个模型都有来龙去脉,提供了产品研发的证据支持。比如,上海商发(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在研制航空发动机时,要求工程师全部工作在索为搭建的平台上完成,因为产品要拿到美国试航,需要研发各阶段的数据支撑。再比如,上海728院(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也应用了我们的系统。核电装备是安全性要求特别高的产品,中国核电装备现在要出口,客户要求必须要带一套软件系统,研发过程中的各种数据必须要放在软件平台上,对产品的安全性、规范性提供支持。

《中国经济周刊》:2月21日,在2017工业互联网峰会上,海尔COSMO平台正式发布。这对互联工厂会带来什么革命性的改变?

李义章:互联工厂已经成为海尔的名片。海尔希望将成功经验与模式复制到中国其他的企业,帮助这些企业进行转型升级。海尔COSMO平台采用的就是工业软件化技术。我们在这方面找到了用武之地。

把海尔的工业实践包含的知识、技术软件化,变成工业APP,通过这样的互联工厂APP去改造其他企业,包括海尔自己的工厂。过去海尔建一个互联工厂投资10亿,花两年时间,现在通过互联工厂APP改造一个工厂可能只需要半年的时间,5000万就可以实现。

除了企业研发、设计、运行,索为还把海尔的供应商、产品和服务、资源模块化,也放在云平台上。企业只要运行这个平台,就可以利用海尔的供应链和资源。打一个形象的比方,有一个厨师做的菜非常好吃,过去要想吃到这个菜,得厨师做,现在把厨师做菜的方法形成APP,你在家里就可以做出好吃的菜。做菜用的原材料、调味品,通过平台可以提供。

我认为与海尔的合作在中国的智能制造领域是非常前沿的探索。这种模式如果能够成功,我们和德国、美国是可以并肩的,甚至赶超他们。

建立知识和技术的流通交易机制,

激活工业技术领域

《中国经济周刊》:过去10年,你在工业技术软件化的实践中,遇到的最大的难点是什么?

李义章:过去10年,索为做的很多探索是比较超前的,花了大量时间、精力是在做科普,很多企业甚至政府领导曾经觉得要先解决工具、软件、设备、硬件的问题。不过现在是个很好的机遇,国家创造了很好的舆论氛围。

第二,工业技术软件化门槛非常高,得懂工业、懂工程,还要懂信息化。跨界其实是很难的,要找到跨界的人才本身就比较难。

第三,中小企业缺人才缺资源缺资金,一开始做起来确实非常难。我们最难的时候,经常是下月的工资不知道从哪儿发。也曾有西门子等公司找到我们要合作,对我们来说,跟这些外企合作,可能更容易一些,生存也没有那么艰难,但是对我们来说,去代表这些国外软件公司的利益,跟我们的理想是冲突的。

《中国经济周刊》:为了让新技术的潜力得到有效、全面释放,搭建合理、完善的制度性框架非常必要。同时,社会在多大程度上接受技术创新,也是决定技术进步的主要因素。推动工业技术软件化,还需要从哪些方面进行努力?

李义章:工业技术软件化,是全行业的事。索为只是其中一家小公司。如何把这件事真正推动起来,我觉得有几件事非常重要:

第一,要建立我们自己的标准,至少先有行业标准,将来有国家标准。

第二,要形成我们自己的工业平台。工业平台应居于战略性位置。索为已有的实践可以发挥很多作用。

第三,工业技术和工业知识的软件化,特点是非常分散,专业性非常强。 按照过去主要靠企业自发去建立,难度很大,无法避免重复建设、重复投入。需要政府牵头,解决一部分共性的东西,需要有总体性的规划。

第四,一定要建立知识和技术的流通交易机制。应当从政策层面,允许工程技术人员把他多年工作所形成的知识和技术,转变成APP,允许流通和交易,允许个人在其中享有一定的收益。只有这样,才能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把知识和技术这个领域激活。

上一页 1 2345下一页

(网络编辑:张芳超)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