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杂志 > 正文

【记者回乡记】浙商富二代:钱难赚才是可持续的经济

据统计,在外浙商每年创造的财富总量和浙江全省年GDP相仿,可以理解为,数百万在省外、海外的浙商再造了一个浙江。旅途中的见闻,就从返乡浙商说起。

p30

记者回乡记

回家,是在外游子一年的期盼。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带着喜悦、激动、思念,还有不舍。

如今,随着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回家这两个字又掺杂了另一丝意味——重新认识。

新常态下,经济增长的放缓;雾霾笼罩下,生态环境的恶化;消费升级之下,新生活方式的出现……这一切也让家乡的人们像大城市的人们一样对经济、房价、雾霾、旅游等话题保持高度敏感。他们关心新一年的经济环境是否会更好,关心房价是否还上涨,关心PM2.5是否爆表,关心自己能否有更多的钱和闲去旅游,当然也关心未来的养老生活。

2017年春节,我们又一次重新认识家乡。

p31-浙江海宁皮革城内的商户与顾客 CFP

浙江海宁皮革城内的商户与顾客 CFP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曹煦 | 浙江报道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7年第6期)

鸡年春节,每一个刚到萧山机场的人第一感受便是这里的空气。这是杭州立法全面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第一个春节,没有了绚烂烟花,却收获了优良的空气质量。

如果说空气关乎每一个游客呼吸的本能,作为财经记者,浙江自然是一个值得用心关注的省份。它是常年位列中国GDP前五的“尖子生”,“浙江模式” “浙江经验”等,早已不绝于耳。

同时,它又贡献了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浙商”。据统计,在外浙商每年创造的财富总量和浙江全省年GDP相仿,可以理解为,数百万在省外、海外的浙商再造了一个浙江。

旅途中的见闻,就从返乡浙商说起。

天台商人 甘肃故事

毫无疑问,这是台州市天台县一年中最热闹的时节。

腊月二十八,在县城最繁华的劳动路上,悬挂全国各地车牌的车辆川流不息,堵车和春节的步点高度吻合,都是一年才有一次的事情。

几天前,55岁的老严开车载着妻子和儿子,还有5只宰好的羊,耗时一天一夜回到老家。里程表上记录着这次返乡的距离——2240公里,横跨甘肃、陕西、河南、安徽、江苏、浙江6省。

老严邀请记者参加的饭局上,来的10人均为天台本地人,其中有7人曾经或正在甘肃闯荡。“钱难赚了”,是这个老乡们的年度聚会上多次被提起的话题。

记者粗略将这7人的甘肃经历做了一个简单的样本分析:从时间上看,最早离开家在西北打拼的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末,最晚的近两年才过去;从行业属性来看,20多年前第一批前往西北“淘金”的浙商更多是白手起家、以商贸流通为主,如今浙商兴办的企业已经转型涉足房地产、生物制药、新能源等多个领域。

7人中目前还在甘肃发展的有4人,他们几乎毫无例外地带着自己的“二代”子承父业。与父辈们相比,新生代浙商的成长环境和受教育条件明显更为优越,他们往往有更高的学历,不乏在国外学习与工作的经历,视野开阔,对于现代企业制度、现代商业模式有更深的理解和领悟。

“钱难赚才是正常的经济,才是可以持续的经济。”老严的儿子小严去年刚大学毕业,现在随着父亲在甘肃经商,他的一席话颇让人意外。记者意识到,以浙商为代表的私营经济,从草根成长而来,低调而规模庞大,具有极其顽强的生存能力和扩张能力,他们正努力抗击着经济寒潮。这种“草根经济”的韧性,也许正是浙江经济稳健的奥秘。

这个回忆西北往事的聚会自然少不了谈及曾经的“甘肃首富”张国芳,时至今日,他依然是在兰州乃至甘肃打拼的浙商中的一个话题人物。

张国芳的经历在他的每个浙江老乡中耳熟能详:出生于浙江东阳农村,小学文化,21岁便到甘肃闯荡,凭借其精湛的木匠手艺,创办沙发厂,其研制的“西湖”牌床垫曾畅销一时。在兰州打拼的数年里,他奇迹般入围中国百富榜。2004年,张国芳被纪检部门以“协助调查”带走,至今鲜有他的消息。

尽管张国芳的故事结局令人唏嘘,但他传奇般的发家经历依然激励着更多的浙江人从中国的东南来到西北。

冷清义乌 火爆海宁

上百万外来经商务工者的离去,让义乌看起来格外冷清。

1月31日上午,记者来到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义乌国际商贸城,整个街区像是一座空城。双向十车道的马路上,除了公交车,很难看到社会车辆,只有稠州北路上的几个临街宾馆,以及国际商贸城一区对面居民小区内的几个商铺零星开着门,其余清一色大门紧锁。

义乌市区一家咖啡厅里的埃及商人穆萨,正百无聊赖地玩着手机游戏。除了市场停业之外,穆萨的生活通常是这样的:早上9点到他的商贸公司,处理一些业务后开车到义乌国际商贸城“进货”,下午返回公司或到仓库处理有关订单,晚上和朋友们聚餐后回家。他采购的商品主要发往北非几个国家,每月发送的标准货柜都在20个左右。“客户需要什么,我就采购什么。”穆萨说。

义乌国际商贸城四区从事袜业批发的商户刘女士,此刻正在海南旅游,但她的生意却没有停歇:“魔力袜、钢丝袜,现货供应,2月8日统一发货。”刘女士说,“市场是正月十二开市,但从初八开始就要安排工人,理货、打包,回义乌后即第一时间发货。”

与义乌国际商贸城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0公里外的海宁国际皮革城的喧嚣。

这个因皮革和观潮而被广为人知的城市,此刻迎来了一年中的人气高峰。

1月31日中午12点,“海宁中国皮革城”A座门前,偌大的停车场上已是“一位难求”。悬挂苏、浙、沪、鲁、闽、赣、皖等车牌的私家车和旅游大巴随处可见。在皮革城内,人流熙熙攘攘,操着不同口音的游人拎着大包小包成群结队地在此穿梭。就连皮革城外几公里处的海宁工业园里的皮衣工厂店,也是人头攒动。

在这个传统皮革销售高峰期的春节,商家也打足了精神,毕竟像春节这样的销售旺季只占全年的少数时间,皮革城的多数时间比较冷清。一位经营皮帽生意的老板告诉记者,目前零售基本上只是一个展示的窗口,去年他的网店收入已超过实体店。

如果仔细逛完这个琳琅满目的商场,按照商家的说法最少需要三天,多数顾客会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出购物的决定。上海来的孙女士已是第三次来皮革城“淘货”了,她有一套自己的购物心得:“裘皮、貂皮这些贵重衣服吊牌价都比较虚,老板开价也高,照着对折或三分之一去砍。”孙女士向记者“传授”道,“过完年还会更便宜,那会儿旧款都要清仓了”。

令人欣喜的是,海宁皮革城已经吹响了进军海外的号角。不久的将来,“莫斯科中国海宁皮革城”将会出现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街头,“海宁模式”有望在遥远的俄罗斯复制。

淳安免票 游客暴涨

2月1日,记者来到绍兴,尽管已是春节长假的尾声,但景区里依旧是人山人海。

在鲁迅故里的步行街上,一片红火的灯笼下人头攒动。鲁迅故居、三味书屋、鲁迅纪念馆、沈园等传统景点门外,游客队伍排出了50多米。乘坐乌篷船的码头边,长龙般的游客队伍也是随处可见。以三味书屋为例,正常游览时间约20分钟,排队进入却要耗费半个小时。

来自东北的一位游客告诉记者,他们一家三口刚从杭州过来,“西湖边人山人海,走都走不动,想着绍兴可能人少一些,结果还是这样”。尽管如此,作为江南水乡和文化名城的绍兴还是让他觉得不虚此行。

绍兴市旅游委员会的数据显示,春节假期7天,该市共接待游客378.6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0.73亿元,成为浙江各地旅游创收翘楚。

在另一个5A级景区淳安县千岛湖,春节期间景区推出免票和优惠措施。据统计,黄金周期间千岛湖游客接待量首次突破10万人次,创下该景区的纪录。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全域旅游的不断推进,乡村度假设施越来越完善,精品民宿、登山基地、绿道骑行等新兴旅游产品受到青睐。从湖州来的张先生从千岛湖景区游览结束后本想返程,但被淳安当地的乡村游所吸引,一路度假一路采购,甚至亲自体验了年货的传统制作工艺,第二天才返回湖州。

数据佐证了这一点,以往“早出晚归”的千岛湖“一日游”正在从时间跨度和游玩深度上发生变化。这个春节前往千岛湖乡村的游客达14.93万人次,同比增长了59.3%。黄金周期间,淳安县共接待过夜游客16.52万人次,同比增长93.1%。

浙江旅游局发布数据显示,春节7天假期里,浙江全省接待了2148.49万人次的游客,旅游相关收入近18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4%和18.1%。在已经公布春节旅游收入的28个省份中,浙江位列第四。


(网络编辑:何颖曦)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