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公司 > 正文

“圣茵兰”造就者周世明:永不言弃的“点金手”

文章导读: 2017年1月19日,周世明投入15年精心培育的圣茵兰,首次推向东莞迎春花市,便迎来众多关注。在这朵奇花的另一面,是周世明“点金手”的人生。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 (邹锡兰) 2017年1月19日,周世明投入15年精心培育的圣茵兰,首次推向东莞迎春花市,便迎来众多关注。在这朵奇花的另一面,是周世明“点金手”的人生。

周世明有一双巧手,手掌上有一道道很深的疤痕,那是七岁随父母下乡在煤油灯下斩猪菜时留下的伤痕。

她的这双巧手,做过很多女人没做过的事。在每次“坚持下去还是干脆放弃”的抉择之时,她都选择了坚持。不轻言放弃,做自己想做的事,没有什么能击倒这个坚韧、执着、倔强、勇于担当的女人。

她曾经自学成为一名药剂师;她亲手在东莞种出第一支玫瑰;她带领团队以几十万的低价承接“几百万”的园林绿化工程,在“自取灭亡”的质疑中,她夺得广深高速公路的竞标并实现盈利。

她挑战了一个更艰巨的项目——将生活污泥变成绿肥。“点泥成金”,周世明为这项研究投入了1500万和8年时间。投资方兴冲冲地来、悻悻然地离开;研究团队曾踌躇满志,也曾消极落寞。只有周世明,此心不改。

为了不与农田争肥,将城市的污泥化成绿肥,再用绿肥养出更艳更茂盛的植物,用五颜六色装点灰蒙蒙的城市,是周世明小小的愿望。

为了这个研究项目,周世明跑了全国几十所大学,十几个国家,学习国外先进经验,“有时一个月有20多天满世界跑”。“进口的肥料上万块钱一吨,而我们研发的污泥肥料几百块钱一吨,并且用这种污泥肥料培育出来的花卉,花期更长、花色更艳、草更绿、树更壮”

周世明的坚持再次结出了硕果。

广东圣茵花卉园艺有限公司董事长周世明

广东圣茵花卉园艺有限公司董事长周世明

转型:好花好草要好肥

周世明与污泥结缘,是从一通电话开始的。

2004年3月,东莞石鼓污水处理厂的一位朋友告诉周世明,可以免费提供一批污泥。从事花卉行业十多年的周世明首先联想到的是肥料。“听说这些污泥是很臭的,臭就想到是肥料。”周世明以为能把这么多污泥作为花肥使用,于是立即答应了。

20多吨污泥很快运来了,但这些从污水处理厂出来的污泥并不是周世明想象中的肥料,不仅黏滑而且坚韧,根本无法切割。“撕开也撕不了,打也打不碎,切也切不开。”

无计可施之时,周世明的办公室来了一位“不速之客”——中国农业科学院教授蔡永平。“碰巧”来此的蔡永平教给她一个复杂的工艺。然而,周世明按这个方法处理污泥,却没有任何效果。污泥没有发生丝毫变化,依然是软软黏黏的果冻状,而且如此多的污泥把苗圃的空地占满,臭气熏天。“当时整个苗圃都是那种臭味,那是很难闻的怪味,当时没想到那个东西那么臭。”一位公司高管说。

“这些污泥别说拿来种花,人都靠近不了。这么一大堆臭哄哄的东西,时间长了还会污染环境。”无法利用就只能放弃,但周世明认为,无论把它们扔在哪里都是一种污染,并造成二次污染。而长年累月从污水处理厂清理出来的污泥不是个小数量,如何将这些污泥变废为宝呢?

带着问题,周世明到广东省农科院向专家咨询,专家为她提供了肯定的答案,更坚定了她对污泥资源化利用的信心。“如果研发成功,我种东西的成本就降低了,我们当时一年光是花卉肥料的费用就得一两百万。”

为了实现“点泥成金”,周世明开始组建研发团队。2005年,她邀请了蔡永平专门负责研发工作。一位朋友在得知污泥的研发项目后,主动要求入股。当年,东莞市政府也给予周世明的圣茵公司一定的资金支持。

资金人才的投入,使周世明带领的这家中小型企业,开始从花卉种植转向污泥资源化利用领域拓展。然而,这样的转型并不简单。

圣茵兰

圣茵兰

烂泥扶不上墙?

污泥中确有“宝贝”。

“污泥的有机质含量,氮磷钾养分含量,和养殖场的畜禽粪便基本是一个水平的养料,有时候污泥的有机质比牛粪还要高,所以它是一个很好的养分资源。”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季说。

研发团队首先要解决的是污泥的分解。污泥含水率达80%以上,为了降解水分,蔡永平采用多种添加材料,但效果未能如愿。于是,他决定到内蒙古拉羊粪回来作为添加材料。

那几年公司效益不错,周世明尽量满足研发团队的要求。一年多时间下来,研发进度进展并不佳,但周世明仍然鼓励研发人员。

2007年,研发团队终于在污泥的脱水上取得了成功,第一批污泥肥料也生产了出来。周世明非常欣喜,但没想到这批“肥料”却无法被植物吸收。

两年的研发最终产出的是“无用”的肥料。研发小组无法解答原因,参与投资的股东也因为没有获得一分钱的回报、看不到希望而选择退股。在这项研究中,圣茵第一次遇到了重大困难。

“那时候真的是十面埋伏。股东已经退了,处置污泥的前景也看不到了,当时我们的专家也不是很想呆了。而且,那年公司效益也偏淡了。”周世明感叹。

“当时股东退股对我们的打击很大,一度是没有希望了,所以我们研发人员也是感觉到前途未定。总感觉这个项目是‘烂泥扶不上墙’的感觉。”一位公司高管说。

当时,有公司高管劝周世明停止这个项目,但周世明心有不甘,因为实验数据显示,污泥完全达到了肥料的标准,是可以利用的,她觉得就此放弃太可惜了。面对如此困境,她一如既往地选择了坚持。

周世明重启了研发小组,开始寻找污泥肥料无效的原因,终于在一年之后,找到了问题的根源。原来,这种污泥肥料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缓慢释放肥效,才能滋养花木,短时间内根本看不出效果。

中国农业大学曲周实验站段英旗指出,污泥肥料发挥的是一种综合效益,肥效长,能给作物长时间提供充足的营养,而且它能带来大量的有机质,在滋养作物的同时改良土壤,从根本上改善作物的生长环境,达到良性可持续发展。

这正是用污泥肥料种植的花卉比使用其他肥料的更茂盛的原因。

研究的延续终于证实了污泥中有“宝贝”的方向是正确的,但危机又紧随其后。

圣茵兰2

圣茵兰

“我的责任是有始有终”

2010年,研发污泥肥料已经进入到第6年,公司已经投入了1500多万元,却从没有获得一分钱的效益。这时候,研发团队领头人蔡永平突然提出辞职。同时,公司管理层质疑的声音也越来越多,有公司高管提议把这个项目处理掉,“不能再拖公司的后腿。”

“每次听到别人这种责怪,我没有半句回话,只能心里面在难受。”在这项目遇到最重大危机的时刻,周世明开始迷茫。但她依然不愿意轻易放弃这个研究了多年的项目,这一次,她决定自行外出求教。

当年4月,她再次重启研发小组,自己则在近一年时间内,拜访了国内外几十家专业研发机构,求教了60多名专家学者。有学者对这样一个企业做这么庞大的科研项目感到很诧异。“作为一个中小型企业,原来做花卉,后来转到污泥的资源化利用的项目上面,还是比较难的。”李季说。

在众人的帮助下,周世明开始从多学科的角度去思考污泥肥料。“它涉及到工科、农科和微生物,因此不能单纯地依靠农科技术。”

在确定新的研发思路后,周世明和团队开始了新的研究,经过数百次试验,圣茵主导的《城市污泥无害化与资源化利用一体化技术》终于在2011年5月通过了广东省科技厅的成果鉴定。接着在2012年4月,东莞市道滘镇政府转发“关于下达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及污水管网工程项目2012年中央预算内及投资计划”的资金,获得政府资助1350万元。

污泥肥料的项目,将对城市生活污泥的处理提供一条新的途径。“污水处理厂里沉淀的污泥,主要来源是人粪尿,而它们最初都是从农田、食品来的,从农业上说,是碳的循环,你把碳从土地拿走,就要归还回去。把可利用的污泥进行处理做成肥料归还给农田,正好是一个循环。”李季说。

“当这个成果鉴定拿到手的时候,我就像刚拿到儿子的出生证一样,是那种痛苦和欣慰的心情。”周世明用这双手,艰难地实现了“点泥成金”。在公司其他核心人员以及研发人员信心动摇的时候,她的责任感让她选择一次又一次的坚持。她曾说,“不敢说有很大的信心,但就凭着一种责任开始了这个课题,就要有始有终。”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网络编辑:何颖曦)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