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财经 > 宏观 > 正文

试点还剩半年,检察提起公益诉讼交出成绩单

图片1

在无营业执照、无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情况下,擅自从事废树脂桶和废油桶的清洗业务,并将废水排向无防渗漏措施的露天污水池,被判赔偿款150万元;中医院未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未提供环评合格报告的情况下,卫生和计划生育局评定《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校验结果为合格,被检察机关提起行政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县环保局长期对污染企业视若无睹,既不履行监督管理职责,也不督促违法企业停业整改,被判决确认怠于履行监督管理职责的行为违法……如果没有检察机关积极介入,很难想象,这些污染环境的行为、行政机关的不作为会受到法律的严惩。

4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围绕环境公益诉讼主题发布第八批5个指导性案例。据最高检民事行政检察厅厅长郑新俭透露,2015年7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北京等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为期2年的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试点以来,截至2016年12月底,各试点地区检察机关共办理公益诉讼案件4378件,其中诉前程序案件3883件,提起诉讼案件495件,法院目前已审结32件。  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从无到有,有效弥补了实践中一些损害公共利益案件无人提起诉讼的问题。公益诉讼,已经逐渐成为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一种新型工作方式和开展法律监督工作的全新领域。

此次发布的5个指导性案例既有全国首例由检察机关提起的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又有全国首例行政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之所以围绕环境公益诉讼主题发布指导性案例,主要目的在于指导全国检察机关准确适用法律和规范司法办案行为,汇总提炼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的特点和规律,提升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工作的力度和质量,同时也为完善民事、行政诉讼制度,修改完善相关法律提供实践基础。

在试点地区检察机关提起的495件公益诉讼案件中,行政公益诉讼437件,占比超过8成;在检察机关办理的3883件诉前程序中,涉及行政公益诉讼的3763件,占比97%。由此可见,针对行政机关违法作为或者不作为是检察机关监督的重点情形。一些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行政机关怠于履行法定职责,既不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也未对侵害人实施行政处罚,导致环境污染不断扩大,公共利益持续受侵害。在试点检察机关所办理的公益诉讼案件中,就有某县环保局对困扰该县60余年的石棉污染问题一直未采取切实有效监管措施的案例。

为增强行政机关纠正行政违法行为的主动性,最高检明确要求,检察机关在提起行政公益诉讼前,必须严格履行诉前程序,依法督促行政机关纠正违法行政行为、履行法定职责。诉前程序的设立最大限度节约了司法资源。有统计数据显示,试点一年半来,检察机关共督促行政机关主动纠正行政违法行为或着依法履行职责2838件,通过诉前程序,75.4%的行政机关主动纠正了行政违法行为。吉林省检察机关通过诉前程序督促行政机关恢复林地4万公顷,恢复湿地3.9万公顷,关停整改污染、违法企业19家,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近2亿元。内蒙古检察机关督促行政机关恢复草原植被3万余亩。贵州省检察机关督促行政机关恢复耕地、林地5.8万余亩,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7.5亿余元。从司法实践看,诉前程序充分调动了其他适格主体保护公益的积极性,发挥了行政机关纠正行政违法行为的主动性,诉讼程序则强化了公益的刚性,两者相得益彰。

全国人大对于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试点的授权将于今年7月份结束。在剩下的半年时间里,最高检将着重做哪些工作?郑新俭表示,最高检将针对实践中存在的思想认识不到位、人员素质能力不适应、配套机制不健全、理论研究待加强等问题攻坚克难,要求试点检察院办案不放松、不减速,全面办理试点范围涉及的各领域案件,同时加强指导督促,努力提高案件质量。

目前,除了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国有资产保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的公益诉讼工作也取得了积极进展。比如湖北十堰市检察院对周克召销售假冒碘盐案提起了民事公益诉讼,福建福清市检察院对福清市国土局怠于履职行为提起行政公益诉讼。(人民日报中央厨房·一本政经工作室出品)

1467958922390

(网络编辑:张芳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