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财经 > 宏观 > 正文

水利改革发展十三五规划印发 将全面推行河长制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 12月27日,记者从发改委网站获悉,日前,经报国务院同意,发展改革委、水利部、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印发了《水利改革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为做好《规划》的宣传解读工作,12月23日,发展改革委等三部门联合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规划》编制有关情况。

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农村经济司吴晓司长介绍了《规划》总体情况。他指出,“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尽管“十二五”以来我国水利改革发展取得重大成就,但与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生态环境改善的需求相比,目前我国的水安全保障能力还存在不少差距,新老水问题相互交织,需要进一步加快完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全面深化水利改革,持续提高水资源和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水平。为指导做好“十三五”水利改革发展工作,谋划好未来五年的水利改革发展蓝图,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开展了《规划》编制工作。按照理念要新、定位要准、站位要高、研究要深、内容要实的总体要求,《规划》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和决策部署,紧扣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以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为主线,突出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健全水利发展体制机制、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保护和修复水生态环境四个重点领域,研究提出了“十三五”水利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总体布局和政策措施,是指导今后五年水利改革发展的重要依据。吴晓司长还就“十三五”如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承载力相协调回答了记者提问。

水利部规划计划司司长汪安南、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副司长章林伟分别介绍了规划的目标指标、重点任务等情况,并与水利部农村水利司司长王爱国、水资源司副司长石秋池就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农业节水、水资源节约保护、水生态文明建设、城市防洪排涝等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10余家新闻媒体参加了发布会。

会议主题:水利改革发展十三五规划新闻发布会

会议地点:水利部北楼206会议室

会议时间:2016年12月23日下午

陈茂山: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水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以及国家关于“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总体要求,2015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共同组织编制了《水利改革发展“十三五”规划》,《规划》是“十三五”水利改革发展的顶层设计,是指导今后五年水利改革发展的重要依据。

经国务院同意,12月20日,三部委联合印发了《规划》,为便于大家更好地了解有关情况,今天我们在此召开新闻发布会。(嘉宾介绍)下面首先请吴晓司长介绍《规划》总体情况。

吴晓:各位媒体记者朋友大家下午好,首先非常感谢大家对这次新闻发布会的关注和大力支持,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规划》的编制背景、过程、主要考虑和总体框架。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水利工作,“十二五”时期,中央相继作出了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保障国家水安全、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加强水污染防治等一系列决策部署,水安全上升为国家战略,水利改革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圆满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受超强厄尔尼诺事件和拉尼娜现象影响,今年我国天气异常,洪涝灾害呈现多年少有的南北并发、多地齐发态势,防汛抗洪经受了严峻考验。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各地方、部门和广大军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夺取了防汛抗洪工作的全面胜利,全国洪涝灾害农作物受灾面积、受灾人口、死亡人口、倒塌房屋相比2000年以来同期均值分别减少了14%、27%、49%、57%,最大程度地减轻了灾害损失。这其中,多年来特别是“十二五”期间兴建的一批重点水利工程设施,以及水利改革管理水平的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功不可没。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尽管我国水利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与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生态环境改善的需求相比,目前我国的水安全保障能力还存在不少差距。在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旱灾害频发等老问题仍未根本解决的同时,水资源短缺、水生态损害、水环境污染等新问题更加凸显,新老水问题相互交织,需要进一步加快完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全面深化水利改革,持续提高水资源和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水平。

为指导做好“十三五”时期水利改革发展工作,谋划好未来五年的水利改革发展蓝图,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开展了《规划》的编制工作,在深入调查研究、系统分析,充分听取有关部门、地方意见,并组织专家论证等基础上,形成了《规划》,报请国务院审批。目前,《规划》已经国务院同意,并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印发。

按照理念要新、定位要准、站位要高、研究要深、内容要实的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总体要求,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注重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和决策部署,与其他国家级相关专项规划相衔接,紧扣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以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为主线,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研究提出了“十三五”水利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总体布局和政策措施。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主要有以下考虑:

一是明确“十三五”水利改革发展主线。特殊的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决定了我国是世界上治水任务最为繁重、治水难度最大的国家之一。从现实情况看,水已经成为我国严重短缺的公共产品,成为制约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成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严重安全问题。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不仅事关农业农村发展,而且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就保障国家水安全发表重要讲话,从治国理政、文明兴衰、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深刻阐述了保障国家水安全的重大战略和实践问题。因此,必须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重视解决好水安全问题。基于这些考虑,规划编制过程中把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作为主线贯穿始终。

二是突出“十三五”水利改革发展重点领域。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提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谋划“十三五”水利改革发展必须紧紧围绕这一顶层设计和战略方向。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加快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实施“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等重大战略,要求加快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体系,更加精准有力地发挥对区域协同发展的先行引导作用,强化水资源管理,全面提升水利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同时,着力解决好水利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加快推进水利公共服务均等化,强化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需要水利重点领域改革实现新突破,进一步完善水利体制机制,推进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建设美丽中国,要求加快转变用水方式,着力缓解水资源、水环境约束趋紧的矛盾,在推进水利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方面迈出新的步伐。因此,《规划》编制突出了四个重点领域,即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健全水利发展体制机制、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保护和修复水生态环境。

三是科学有序推进规划项目实施。综合考虑各类项目规划基础、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项目建设制约因素、需要与可能等情况,在继续加快推进172项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的基础上,筛选确定了一批大中型水库等项目纳入《规划》,这些项目是“十三五”期间选择建设项目的控制范围和审批、核准项目建设的前提条件,不是必须完成的约束性任务。在实施过程中,要逐项扎实做好各项目前期工作,妥善解决好工程建设中的生态环境保护、移民征地、区域水量分配、利益协调等问题,合理确定建设方案,严格履行建设程序,科学决策实施。对存在较多问题,经论证协调仍难以有效解决的项目,不得审批和建设。

《规划》分三大板块,共十二章,前言和第一章、第二章构成第一板块,主要是介绍规划编制的背景、定位,总结“十二五”成就,分析“十三五”面临的形势,明确未来五年水利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第三章至第十章构成第二板块,从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改革创新水利发展体制机制、加快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提高城市供水和排涝防洪能力等八个方面,全面谋划了“十三五”水利改革发展重点任务。

第十一章、第十二章构成第三板块,分别为环境影响评价和保障措施,为保障《规划》实施,主要提出了五个方面的措施,包括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目标责任、深化前期工作、提高质量效益、凝聚社会力量等。

以上是对《规划》的编制情况的简要介绍,关于《规划》具体内容,将由今天到会的相关部门同志进一步介绍,谢谢。

陈茂山:感谢吴司长,下面请汪安南司长介绍《规划》的目标指标和重点任务。  

汪安南:各位新闻媒体的记者朋友们,下午好,刚才吴晓司长对《规划》的编制背景、过程、主要考虑和总体框架做了介绍,下面我就《规划》的目标指标和重点任务做一介绍。

一、关于《规划》目标指标。

《规划》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防洪抗旱减灾体系、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制度体系,水利基础设施网络进一步完善,水治理体系和水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国家水安全保障综合能力显著增强。

在指标设置上,《规划》从防洪抗旱减灾、节约用水、城乡供水、农村水利、水生态环境保护和水利改革管理等6个方面提出了16项指标,其中4项为约束性指标,主要包括用水总量控制在6700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15年分别降低23%和20%,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80%以上。

其余12项为预期性指标,主要包括洪涝灾害和干旱灾害年均损失率分别控制在0.6%和0.8%以内,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以上,新增供水能力270亿立方米,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0%以上,农村集中式供水人口比例达到85%以上,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3000万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亿亩,新增小水电装机容量500万千瓦,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27万平方公里,城镇和工业用水计量率、农业灌溉用水计量率分别达到85%和70%。

二、关于《规划》重点任务。

围绕上述目标指标,《规划》提出了“十三五”水利改革发展的八项重点任务。

一是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开展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把节水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政绩考核。加强农业、工业和城镇等重点领域节水,推进重点用水行业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完善节水激励机制,推行合同节水管理,培育发展节水产业,积极开展节水宣传教育。

二是改革创新水利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完善水治理体制。全面推行河长制,稳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加快建立用水权初始分配制度,开展水流产权确权试点,积极培育和发展水市场。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工程建设运营,加大金融支持水利工程建设,深化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

三是加快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以大江大河干流及重点湖泊治理、控制性枢纽建设、蓄滞洪区建设等为重点,完善大江大河大湖防洪减灾体系。进一步加强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重点易涝区治理、山洪灾害防治、重点海堤达标建设等防洪薄弱环节建设。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实施一批重点水源和重大引调水工程,加快抗旱水源工程建设,鼓励非常规水源利用。

四是提高城市防洪排涝和供水能力。构建和完善城市泄洪排水通道,保护和恢复城市水体自然形态,加强河道的系统治理,保障城市排水出路畅通。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加快城市排水防涝和防洪设施建设,完善地下综合管廊及排水管网、泵站等设施,解决城市内涝问题。通过加快污水再生利用设施建设、加强雨水利用,进一步完善城市供水结构,加强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建设,提高城市供水水源安全保障能力。

五是进一步夯实农村水利基础。大规模推进农田水利建设,完成434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推进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完成251处大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在水土资源条件具备的地区建设一批节水型、生态型大型灌区。在重点灌区全面开展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行动,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提高农村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供水保证率、水质达标率。以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偏远地区和民族地区为重点,推动农村小水电扶贫工程,促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六是加强水生态治理与保护。加大水资源保护力度,全面开展全国重要饮用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开展入河湖排污口综合整治,科学确定和维持河湖生态流量,严格河湖生态空间管控。加强京津冀“六河五湖”、西北内陆河、重要湿地等重点河湖水生态修复与治理。对重要江河源头区、重要水源地和水蚀风蚀交错区等区域进行水土流失综合整理。严格地下水水量和水位双控制,开展重点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与修复,加强地下水保护和涵养。

七是优化流域区域水利发展布局,围绕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统筹流域和区域水利改革发展,加强重要流域治理开发与保护,强化“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实施的水利滞尘支撑,加强贫困地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推进水利扶贫攻坚。

八是全面强化依法治水、科技兴水,全面加强水法治建设,推进重点水利领域立法,加强水行政综合执法,全面加强水利依法行政。切实加强涉水事务管理,加强河湖水域管理与保护、防汛抗旱应急管理和水利建设市场监管。强化水利科技创新,完善水利科技创新体系,加强水文监测服务能力建设,大力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

陈茂山:感谢汪司长,下面请章林伟副司长介绍《规划》有关情况。

章林伟: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刚才两位司长把这个规划的编制背景、过程、主要考虑和框架,以及一些重要的指标和重点任务给大家做了一个介绍,我简单地补充一点。我们积极配合国家发改委和水利部编制这个规划,大家都知道,城市是人口密集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地区,现在我们国家城镇化率已经达到了56%以上,应该说城市的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都是非常严峻的。刚才两位司长已经介绍了,这个《规划》当中也有很多的重点任务,也包括保证城市的水安全和城市的水资源利用,还包括城镇节水的制度。

住房城乡建设部主要负责城市建设方面,有很多工作要跟这个《规划》进行衔接,尤其是在城市水的方面。目前推进的海绵城市也好、城镇节水也好,城市黑臭水体的治理也好、城市的排水防涝也好,都是跟这本《规划》相关的,这些任务也都是环环相扣的。具体的指标刚才两位司长也都介绍了,相信各位媒体也都看到了,下一步我们主要是将城市有关水的工作与这个规划衔接好,保证好城市的安全,解决好城市水的生态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和安全问题,使我们的城市能够有更好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谢谢。2016-12-23 14:57:17

陈茂山:感谢三位司长对《规划》的有关介绍,下面进入提问环节,请各位记者提问。

答记者问环节

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您好,我是人民日报海外版的记者,我想问一下汪司长,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相比,我国水利基础设施还存在一些不足,“十三五”期间如何进一步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谢谢。

汪安南:刚刚我已经简要地介绍了一下水利基础设施网络所包含的内容,总体来看,特殊的国情水情决定了像我们这样的国家,要想保障国家水安全,必须要完善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作为支撑。今年的大水再次证明,防洪基础设施建设是夺取防汛抗洪胜利的坚实基础。但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求相比,我们国家的水利基础设施保障能力还是有差距,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来讲,需要补齐水利这个短板。

大家都知道,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出台的《建议》将水利作为需加快完善的八大基础设施网络之首。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在构筑现代基础设施网络一篇中单独设了一章。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都把水利作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纳入“三去一降一补”中补短板的重要领域,作为加强基础设施薄弱环节建设的重要任务。

“十三五”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我个人认为必须要立足于破解中国的新老水问题,围绕着保障国家水安全这条主线,“十三五”规划一条明确的主线就是保障国家水安全。通过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我们水资源的科学开发、合理调配、节约使用、高效利用,优化水资源的配置格局,完善综合防灾减灾体系,保护水环境,修复水生态,着力保障供水安全、防洪安全、粮食安全和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2016-12-23 15:01:29

刚才,我已介绍了加快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的重点任务,下面我就如何更好地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谈三个方面的考虑。

一是坚持用新的发展理念和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指导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新时期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要求,强化需求侧管理,合理控制开发强度,努力维护河湖健康,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按照“确有需要、生态安全、可以持续”的原则加强水利工程前期论证,特别是要把生态环境影响和征地移民问题摆在突出位置,科学慎重决策。对于工程作用明显、有利于生态环境改善和区域协调发展且不存在重大制约的项目,要用“快思维”、做加法;对于一时看不透或者认识不统一的项目,要用“慢思维”、做减法;对于生态环境难以承受的项目,则坚决不能上马。

二是坚持系统治理的思想注重发挥水利工程的综合效益。要树立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思想,以流域为单元强化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协调解决水灾害、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等问题。在水利工程前期论证和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协调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兼顾多方利益主体关系,既要考虑防洪、供水、灌溉、航运、发电等传统功能,也要考虑环境功能、生态功能,把水利工程建成生态文明的工程,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综合效益。

三是坚持把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补齐制度短板结合起来。要把落实重大工程项目与推动改革、创新体制机制结合起来,着力解决制约水利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建立完善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大力拓宽投融资渠道,保障各重点项目建设资金需求。积极探索创新项目建设管理和运营模式,不断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特别是要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把重大水利工程建成精品工程。按照“先建机制后建工程”的要求,创新水利工程运行管护机制,明晰工程所有权和使用权,落实管护主体、责任和经费,确保工程良性运行、长期发挥效益。同时,要优化水利工程体系的调度管理,充分发挥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在保障国家水安全中基础作用。

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的主要任务,一是完善防洪减灾体系,二是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推进一批引调水、重点水源工程,包括非常规水利用等等,三是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包括一些重点区域和重点河湖的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四是把农业节水作为重大工程,作为水利基础设施网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来加以推进。我就回答这些,谢谢。2016-12-23 15:05:38

经济日报记者: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十三五”时期,新老水问题交织,水利改革发展还存在一些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请问,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承载力相协调方面,“十三五”将采取哪些措施?

吴晓:谢谢您的提问。水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水是万物之母、生存之本、文明之源,水资源条件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产业布局等相关规划和重大项目建设决策的重要因素,水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家十三五规划的《建议》和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坚持以水定产、以水定城,对水资源短缺地区实行更严格的产业准入、取用水定额控制”、“加快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推进水资源科学开发、合理调配、节约使用、高效利用,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为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实新的发展理念,引领经济新常态,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水资源承载力相协调方面,“十三五”期间,将主要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第一个方面是落实节水优先方针,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主要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健全完善节水制度,通过完善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节水技术标准体系、节水考核等措施,形成倒逼机制,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转型升级。二是全面实施节水行动,大力推进农业、工业、城镇生活等重点领域的节水;三是大力创新节水机制,通过合理制定水价、完善财税优惠政策、推行合同节水管理等,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和价格杠杆的作用来促进节约用水。经国务院同意,今年10月份,水利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印发了《“十三五”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强化水资源总量控制以及节水等约束性指标管理的各项任务和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采取有力地措施,确保双控行动方案落实和如期实现目标。2016-12-23 15:09:02

第二个方面是要优化完善水资源配置格局,增强水安全保障能力。牢牢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线,切实从满足需要出发,统筹谋划,加快以重大水利工程为重点的各项水利工程建设,提高流域、区域防洪减灾和水资源配置能力,补齐发展短板,增强有效供给。加大海水、再生水等开发利用力度,把非常规水资源纳入水资源配置。按照国务院的要求,2014年5月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采取建立协调机制、落实目标责任、强化检查督促、专题会商、定期调度、动态管理等措施,全力推动加快重大水利项目前期工作和建设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国家确定的172项重大水利工程已经开工了105项,其中2016年新开工20项,在建工程总投资规模已经超过了8000亿。云南牛栏江滇池补水、河南河口村水库、江西浯溪口水利枢纽等14项工程基本建成或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已经开始发挥效益。在需求和用水侧,我们要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推动高耗水行业沿江、沿海布局或向水资源丰富的地区转移。加快淘汰超出用水定额的落后产能。按照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调整种植结构,退减不合理用水量。健全水资源安全风险评估机制,加强水资源风险防控。

第三个方面是要以三大战略实施为重点,优化流域区域水利发展布局。围绕“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以改善提升水利基础设施、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为重点,积极实施水利“走出去”战略,加强水利双边多边合作。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总体部署,强化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刚性约束,优化水资源配置,加强河湖水系综合整治和水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在全国率先全面建成节水型社会。在长江经济带建设方面,切实把保护和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首要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协调处理好江河湖泊、上中下游、干流支流等关系,建设沿江河湖水资源保护带、生态隔离带等绿色生态廊道。加强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建设完善综合防洪减灾体系。

第四个方面是深化改革,创新水利发展体制机制。加大水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力度,推进水价、水权、工程投融资机制和建管体制改革,着力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水管理体制机制。谢谢。

中央电视台记者:我是中央电视台的记者,中央提出了节水优先的治水方针,农业是用水大户,农田水利条例中明确厉行节约用水,保护生态环境。“十三五”期间,如何推进农业节水、节水灌溉发展?

王爱国: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推进农业节水、发展节水灌溉是这些年我们国家的一项重要举措,特别是“十二五”期间,水利部会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有关部门贯彻落实“节水优先”指导方针,制定出台《国家农业节水纲要(2012-2020年)》和相关规划,大力推进农业节水和节水灌溉。通过实施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新建了一批生态节水型大中型灌区;积极推进东北节水增粮等区域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在灌溉面积增加、灌溉保证率提高的前提下,保证了农业灌溉用水总量基本稳定,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3以上,应该说节水成效相当显著。“十三五”规划提出全国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亿亩,到2020年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以上,今年国务院全国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电视电话会议和刚刚结束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都反复强调必须把加强农业节水设施建设、发展节水灌溉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把推进农业节水作为方向性、战略性的大事来抓,水利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地重点从政策、工程、技术、管理等方面抓好贯彻落实。

一是政策节水。把推进农业节水、发展节水灌溉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和战略举措,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和政策支持体系。加快贯彻实施《国家农业节水纲要(2012-2020年)》,细化目标任务和措施;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和金融信贷支持力度,采取补助、贴息、价格、税收优惠等措施,鼓励、引导各类受益主体和社会资本参与高效节水灌溉设施建设和运营,支持和带动农业节水企业发展与市场繁荣。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农业水权和水市场,强化用水效率约束和监督考核,加大宣传引导和舆论压力传导,形成农业节水的奖惩激励和倒逼机制。

二是工程节水。加大灌排骨干工程节水改造力度,开展灌区现代化改造,同步完善田间节水设施。全面实施区域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行动,大力推广喷灌、微灌等先进节水灌溉技术,在井灌区和有条件的渠灌区加大推广输水管道化、田间自来水化。谋划建设一批规模适度、技术先进、管理科学的从水源到田间整体推进的重大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十三五”期间,将按照确保每年完成200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的考虑,顺利实现“十三五”期间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亿亩的目标。

三是技术节水。加强节水灌溉基础研究,强化核心技术和重大装备研发与攻关,加快开发种类齐全、系列配套、性能可靠、适合我国特点的节水灌溉技术和产品,加速研发成果市场化、产业化进程。加强节水灌溉工程与农艺、农机、生物、管理等节水措施的集成与融合。重视灌溉试验站网建设及灌溉试验成果应用。因地制宜推广先进灌溉技术和科学灌溉制度。我们现在有些地方工程设施上的比较快,但管理手段特别是科学灌溉,按作物需水规律、按灌溉试验来进行灌溉还是一个薄弱环节,有的地方有先进的灌溉设施,但未达到我们预期的灌溉效果。这方面今后必须进一步强化。 

四是管理节水。推行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加快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加强灌溉用水计量设施、自动化监控设施建设和信息化手段应用,强化农业用水管理;坚持先建机制、后建工程,明晰节水灌溉工程产权,落实工程管护主体、责任和经费,保证工程长效运行;鼓励和支持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技术服务单位、设备生产厂家等开展节水灌溉技术推广与服务。加强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及其能力建设,积极推进节水灌溉工程专业化管理。2016-12-23 15:20:24

中国日报社记者:我想问章司长一个问题,由于今年汛期强降雨,不少城市出现内涝,武汉、南京开启了抗洪模式,我想问一下在“十三五”期间,对于城市内涝有哪些具体的处理措施?

章林伟:问题提得很好,非常感谢。确实现在我们城市面临的问题很多,尤其是一到汛期,城市内涝问题就成了媒体报道的焦点。原因是多方面的,尤其是在规划、建设和水系之间的关系,这方面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去完善和研究。当然城市现在也重地上、轻地下,一些重要的基础设施的建设严重滞后,以及以前我们的建设标准很低,也导致我们现在严重的硬件不足。本周国务院常务会已经明确,把城市排水防涝作为一项短板,跟水利工程设施一样,要补齐短板。

首先是各地,尤其是城市,要明确它的标准,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强城市排水防涝的指导意见。这个意见出台以后,住房城乡建设部及时地按照文件的要求,修订和制订了关于城市排水防涝的标准。我们是按照不同的城市规模和它的经济发展水平确定的,不是“一刀切”的。直辖市、省会城市、一般的地级市、县级市,都有不同的标准。各地首先得按照这个标准,对它已有的设施情况进行评估,在这个基础上制定规划,安排一些重要的补短板设施建设,这是第一项工作。

第二项工作,我们现在指导和督促各地落实去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加强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海绵城市建设主要是城市建设方式的转变,过去我们只关心末端治理,不大注重源头的问题。所以现在我们把治理的环节往前移,提出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的思路。首先要加强源头减排,既起到了责任分担和资金分担的作用,也起到了消峰、错峰、减排的效果。现在我们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在这方面有明显的成效。

第三项工作,就是我们必要的排水设施和蓄滞设施建设。大家都知道,解决内涝就是两个方面,要么排,要么蓄。如果从理论的角度讲,你有足够的蓄滞空间,就不至于涝的话;如果有足够的排水设施,能尽快将水排出,也不会涝。因此我们要根据城市不同的特点,按照标准设置蓄排设施。

第四项工作,我们要加强调度,尤其是北京这样的城市,北京过去城八区是790多平方公里,现在五环以内是1006平方公里。经常出现东边下雨、西边日出的情况。这就需要人为的、系统的调度,需要智能化的手段。我们利用精细化的管理,充分发挥现有设施的效果,解决短时间内硬件不足的问题。当然还有很多细节的问题,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做法。我就简单地介绍这些。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在“十三五”期间,水利部门会通过哪些措施,来加强水资源节约和保护,推进水生态文明和生态文明社会的建设,能不能介绍一些具体的措施?2016-12-23 15:27:06

石秋池:谢谢您的提问,刚才几位司长已经介绍了一些措施,我想用“十二五”期间开展的有关工作,进一步说明我们采取相关措施的必要性。“十二五”期间,我部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为指导,始终把节水摆在首要位置。从“十二五”期末实行最严格水资源制度考核情况看,全国的用水总量控制在2015年的目标范围之内,用水效率也有了明显的提高,万元GDP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的下降幅度都比较大,分别下降了31%和35%,这个数字还是比较可喜的。刚刚王爱国司长也介绍了,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从0.5提高到0.53以上,应该说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也反映了水资源的约束作用在逐步提高,这是一个方面。

另一方面,我们按照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生态理念,启动了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工作,全国105个城市或区域参加了试点工作。正像章林伟司长说的,城市的水域是人类活动影响最频繁的地区,所以我们把城市的水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把一个城市或者一个区域作为一个整体,从流域或者区域的角度,统筹治理河流、湖泊,采用顺应自然规律,尊重生态特点的方式,统筹治理水域,改善人居环境,让河流、湖泊更加畅通、流动,水质更加清洁。 通过三年的试点建设,现在我们有了比较可喜的成绩,刚刚完成的山东济南试点验收,得到了非常好的评价,试点城市在节水水平、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方面均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尤其是当地的老百姓对水生态文明建设带来的居住环境的明显改善给予了充分地肯定,应该说这是最得人心的一件事情。因为有了这样的一些改变,所以家乡有了更强的吸引力;因为美好,所以才有了美好的乡愁记忆。

“十三五”期间,我们将继续秉承节水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继续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大力推进节水工作,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在推进工业、农业、城镇节水同时,还要继续实施用水定额和计划管理,节水载体建设等有效措施。除此之外,刚才吴晓司长也提到了,水利部和发改委联合开展双控行动,一方面控制用水总量,另一方面提高用水效率,以此破解水资源短缺瓶颈,促进产业结构、经济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相协调,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水利改革发展“十三五”的规划目标。

同时,将继续加强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开展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到建设。深入推进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根据中央关于全面推进河长制的意见,将河长制作为水生态文明建设一个重要的抓手,统筹强化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和河湖水域岸线管理,落实责任,将工作任务落实到具体的河湖水域,不断完善河湖保护管理机制。刚刚章林伟司长提到的海绵城市的建设,我们水利部门将也从流域的角度,从尊重自然规律的角度,继续深入开展河湖连通工作,制定具体的工作目标,确定“十三五”期间打通多少断头河、增加多少生态用水量、完成多少公里的生态护岸。通过水系连通,使阻隔的水域、破坏的水域得到有效修复。同时科学合理开展适宜的引调水,维持重要河湖、湿地及河口的基本生态需水,实施地下水保护,加强水土流失治理,把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从城市向乡村进一步推进,这些措施我想都能够有力促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的建设。

陈茂山:再次感谢各位记者朋友长期以来对水利工作的关心、支持,希望大家继续宣传报道好水利工作,引导全社会关心水利、支持水利,大力推进水利改革发展的良好氛围,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记者。

(网络编辑:何颖曦)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