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杂志 > 正文

数百家媒体、数亿网友 共同关注这场年度经济盛会(8)

据不完全统计,共有30家中央媒体和政府网站、15家地方媒体、27家门户网站及专业类媒体、46家新媒体报道了此次盛会,传播稿件近300篇;人民网、人民日报客户端、经济网、中国经济周刊微博等,进行了现场图文、视频直播,并推送给数亿网友;新浪网等门户网站进行了专题报道;《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媒体还将持续进行深度报道。

农村金融变局:构建一体化的综合服务体系

2016- 12- 08 来源:农村金融时报 作者:孙金霞

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农村金融市场会出现怎样的变化袁金融机构应做出怎样的调整,如何形成一个综合性的农村金融体系?

近日,第16 届中国经济论坛在北京举行。在主题为“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农村金融破局”的高端对话中,与会嘉宾就农村金融如何破局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农村金融改革见成效

近十几年来,我国对于农业发展、农村金融的政策支持力度非常大。我国农民的收入也逐年增长,这与财税、金融政策的支持是密不可分的。“金融支持不再像过去那样,或者不仅仅像过去那样,一谈到农业、农村金融,就是小额信贷,那些东西固然现在还要,但不能解决大问题。我们搞现代化,搞适度规模经营,这就是大农业,没有大金融支持它,从体量上来讲也是不匹配的。若仅靠传统信贷支持,可能这种风险就不愿意去冒。所以,需要借助风险投资和资本市场的一些工具。”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长纪敏说。

同时,纪敏表示,农业也同样面临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刻调整,农业生产的短板还是比较突出。农业提质增效的任务艰巨。随着农业增长方式的变化,农村金融也面临着一个大的变局。

在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任常青看来,农村金融涉及的面很广,除贷款以外,还包括存款、汇款、保险以及其他的融资方式等等。目前,大家对农业贷款、信贷难题感受较深。许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普遍反映是贷款难。从农民或者经营主体的贷款难易程度和可获得性来看,农村金融改革任重道远。

吉林省金融办副主任苗忠有表示,从主体、产品、风险、政府补贴方面和资源整合几方面看,吉林农村金融改革已经有了良好的开端。第一,从机构的主体方面,吉林省今年批了一家九银租赁公司,九台农商行牵头的。第二,贷款量增加,截止到11月末,吉林省的农业贷款余额6000亿,增长速度达到21%,这是在过去没有的速度。第三,不良率也在下降。

吉林省白城市委常委、副市长李振仲认为,数年农村金融改革的成效显著。从涉农贷款额度来看,2014年底,涉农贷款占整个金融机构贷款为28.3%,2015年超过29%了。而就农业占GDP比重而言,2014年该数字是9.8%,这一比重还在下降。这种数据的不平衡很能说明问题。应该说,农村金融是综合性的体系,在金融供给方面,有的已经走在前面一点,有的还不足,甚至还有很多的缺位。

寻找农村金融改革切入点

农村金融改革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解决一揽子问题,那么改革从哪里入手?

“作为一家在县域当中逐渐成长起来的金融机构,我们所面临的就是三农,面临的就是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吉林九台农村商业银行行长张海山表示,在县域中服务,探索农村金融的供给侧改革,应该着眼于资源、资本、土地、人力、科技和制度。

这方面,九台农商行也做了一些探索:第一,以资金供给、服务供给和人力供给为重点做文章。第二,创新金融渠道,优化金融服务。尝试建立了农村信息化示范村,建立助农服务网点。第三,创新引领培育,加强了农村金融支撑。

任长青直言,金融生产方面存在金融抑制,这意味着一部分人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得到满足的人也没有得到他所需要的。目前,农业正处于转型时期,新型农村主体的需求,相对于一家一户的需求可能要更大。农村金融改革的目标是要建立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只有令农村金融成为真正的在农村金融市场的金融提供者,一个可持续的商业化的提供者,农村金融的服务才可能得到改善。

在谈及农村金融供需的矛盾时,任常青认为,微观机构不愿意提供贷款,主要有两个方面原因,一是农村金融需求量比较小,交易费用比较高。二是信息不对称比较严重,也缺少担保抵押物。

苗忠有介绍,在吉林农村金改大框架中,创新设立了以“三支柱一市场”为核心的物权融资服务体系,即物权增信服务支柱、信息信用服务支柱、基础金融服务支柱和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流转市场。据介绍,作为吉林农村金改实施方案的重要内容之一,此举破解了土地经营权无法抵押的法律障碍。

农村金融政策需要转型

“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既是巨大的挑战,也是巨大的机遇。”纪敏表示,在农业的转型升级过程中,大农业需要大金融。在他看来,未来政府对农业、对农村金融支持应当转型,要逐步地从单一的补贴,直接降低成本或者风险分担,转变为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市场机会,允许更多投资人、投资主体在农业、农村金融当中去大显身手。“今后的金融支持是开放式的,是功能式的。无论哪个主体去做这件事都能享受到相应的政策,政策本身也存在一个转型。”

任常青认为,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较弱、农业生产成本高的一个原因是资金成本在上升。这体现了金融效率的低下。应当建立一个高效的、竞争性的农村金融市场,使农村金融通过竞争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李振仲表示,白城市下一步农业将向着规模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这对农村金融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第一是机构上、贷款产品创新上。第二是发展资本市场。他认为,好的金融服务需要满足几个条件:便利性、可获得性、价格合理、风险可控。要让农民和金融机构两方面都放心,事情就容易做成。他援引燕昭王以千金买千里马骨的例子,强调信用环境建设的重要性。这一方面,根据“各地的情况不同,也会有很多创新”。

————————————————————————————————————————

fm

2016年第48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上一页 1 2345678下一页

(网络编辑:崔晓萌)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