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杂志 > 正文

高端对话 |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农村金融破局

农村金融应该如何破局,才能更好地支持和配合农业供给侧改革呢?在第十六届中国经济论坛“高端对话”现场,来自央行、地方政府、研究机构和农村金融机构的嘉宾共谋良策。

p78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贾国强 |论坛现场报道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6年第48期)

作为“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今年我国政府连续出台了 《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粮食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全国农村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等多个农业领域中长期重磅规划文件。从这些文件来看,供给侧改革将作为主线贯穿这几年的农业发展。

总体上看,农业仍然是一个弱势产业,农村金融更是一个薄弱环节。缺乏抵押物、信息不对称、经济基础差等是阻碍农村金融发展的现实困境。

在此背景之下,农村金融应该如何破局,才能更好地支持和配合农业供给侧改革呢?在第十六届中国经济论坛“高端对话”现场,来自央行、地方政府、研究机构和农村金融机构的嘉宾共谋良策。

p79(1)

21

导师主题阐述

纪敏:“大金融”才能支持“大农业”

今天这个题目叫农村金融破局,我认为可以改成农村金融变局。一是这十几年来,我们对农村金融的政策支持力度是非常大的,也想了很多办法。2014年人民银行编的《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报告》,报告里面有关政策的各种支持清单,一个一个文件能排二三页。当然,这最终结果要看农民是不是增收了。近三年来,实际上农村居民的收入的增长是超过了城镇居民,因此,这个“局”应该是破了。

当然,这个“局”还要变。无论是财税的支持、金融的支持,主要是靠大量的增加投入,进而提高粮食、农产品的产量,最终通过保证收购,进入到市场,包括国际市场。

和我们实体经济面临的主要任务一样,当前农业也同样面临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刻调整。总体来讲,农业本身是一个弱势产业。如果从横向比较来看,制造业有产能过剩的问题、大而不强的问题、效益不高的问题、供给侧结构不适应日新月异变化的问题。而农业这些方面的问题,如果从国际比较来看,总体问题是更突出的,竞争力更弱。所以,农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加任重道远。

首先,比如说,现在粮食库存的压力就很大。粮食安全作为一个长期的战略,对我们这样的大国无疑是应该坚持的。可短期来看,我们这几年由于国际市场粮价持续低迷,甚至内外粮价的倒挂,连年增产的同时,也就带来了丰收的烦扰,库存的压力的确是非常大。处理库存,还要不停地倒库,这当中是会有损失的,还有各种各样的成本支出。

其次,农业生产的短板还是比较突出。几十年前,毛主席讲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毛主席也讲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现代化。一个代表基础设施,一个代表现代化的方向,在这个方向上,我们的短板还相当大。虽然这几年农业现代化的程度、现代化水平有所提高,但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农业的供给侧改革,现在叫提质增效,这方面的任务是更为艰巨的。对于金融来讲,我们的金融支持不再像过去那样,一谈到农村金融就是小额信贷,虽然现在还很必要,但不能解决大问题。我们有关农业的补贴,中央要求每年一号文件里都讲只能增加不能减少。其中大量的税费补贴都是真金白银,实际上意味着对农业的支持是很大的。如果说到金融方面的政策,无论是货币政策还是监管政策,都非常多。关于农业信贷资金的投入,也已经连续好多年保持“两个不低于”,增量不低于上年,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的平均增速,这么一个态势保持了好多年。

我们搞现代化,搞适度规模经营,这就是大农业,没有大金融支持它,从体量上来讲也是不匹配的。我们农业要提质增效就要提高科技含量,这就要增加研发的投入。如果仅仅靠传统的信贷支持,可能这种风险就不愿意去冒。所以,得借助风险投资和资本市场的一些工具。

现在为了改变农业资产的不确定性,我们更多地去推广应收账款或者基于订单的贷款,比如“订单+保险+期货”的综合性的产品,鼓励去创新。订单加上期货,锁定价格风险,加上保险,锁定自然灾害的一些风险,所以订单产生的现金流,相对来说是比较靠谱的。在订单的指引下,整个融资就有保障了,有销路,订单的价值是能保障的。

p81 央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长纪敏(中)阐述农村金融小额信贷与大金融的关系。

央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长纪敏(中)阐述农村金融小额信贷与大金融的关系。

钮文新:农村金融是一个非常重大的命题,这蕴含着非常多的机会。中国经济不管什么时候都离不开实体经济的成长,无论金融多么的热闹,我们最终还得以实业精神来振兴中国,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梦想。

但中国的农业成本在不断提高,这可能是一个大的趋势。尽管现在农业的利润率还不足以吸引资本,但资本下乡仍是一个明显的趋势,“谁吃上了这一口,谁就是大赢家。”

任常青:信用贷款才是农村金融发展的方向

农村金融破局的关键问题,是怎么样给金融需求者提供所需要的金融服务、金融产品。我们在金融生产方面存在金融抑制,金融抑制就是一部分人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得到满足的人也没有得到他所需要的。

我个人认为现在农村金融和政府的联系还是太紧密了,什么时候能打破这种非常紧密的关系,农村金融才能真正成为在农村金融市场的一个金融提供者,一个可持续的商业化的提供者,农村金融的服务才可能得到改善。我们的目标是要建立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多层次,就需要满足多层次的需要。因为农村金融的需求是分层次的,既有小额分散的需求,也有大额融资的需求。我们农业正处在转型时期,新型农村主体的需求,相对于一家一户的需求可能要更大。多层次的农村金融体系是否建成了,我们现在看还没有。

广覆盖,现在虽然说在农村金融市场准入方面做了一点改革,从2006年底开始,三类农村金融机构,到现在也有10年的时间。现在三类里面只有村镇银行得以生存,其他两类基本全部没有。村镇银行发展了1400多家,相对于2000多个县来说,1400多家远远不够,一个县还不到一家,这个覆盖面肯定不够的。

从可持续角度来说,如果农村金融机构还这样严重依赖于政府提供这么多协助、帮助的话,农村金融机构可能是永远长不大的孩子。在我们的担保体系中,农民的那些土地,需要政府来登记,政府要给支农提供补贴,所有收的东西要到政府,政府把这些东西都准备好了,才下去发贷款,如果一直这样的话,这个问题永远解决不了。

我们的矛盾就在于,现在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是供给和需求的问题。农户或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有需求,但是金融机构为什么不提供这样的贷款呢?它面临三个方面的障碍:交易费用比较高,农村金融的需求量比较小,交易费比较高;信息不对称,面对着千家万户,收集这些人的信息和收集一个企业、两个企业的信息来说成本差得很远;还缺少担保抵押物,农民没有可用于银行所要求的抵押的财产。

现在虽然实行“三权分置”,农民的承包权可以抵押,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需打个问号,因为这个政策没有和金融机构商量,金融机构愿意不愿意这样来做担保?从现实调查来看,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的这些金融机构,除了有经营权证抵押之外,还需要有担保人或者其他的担保,这等于是没有真正起到抵押作用。

信用贷款才是我们真正要发展的方向。农村金融机构是可以挣钱的,并且是可以挣大钱的。现在国际上有很多成功的经验,以印尼的BRI(印尼人民银行,小额信贷典范)为例,1983年之前,它一直发放指令性粮农补贴贷款,财政补贴非常严重。1984年进行商业化改革,三年之后就扭亏为盈了。到2000年初,这个银行就已经上市了,并且受到国外投资者的青睐。在所有不良资产里面,农户的信誉是最好的,农户贷款的不良资产率是最低的,最守信用的是农户。如果银行能给农户服务好了,并且给农户守信用,农户就会给银行守信用。

p83 吉林省金融办副主任苗忠有介绍吉林农村金改大框架。

吉林省金融办副主任苗忠有介绍吉林农村金改大框架。

苗忠有:创新设立“三支柱一市场”物权融资服务体系

从主体、产品、风险以及政府补贴和资源整合方面,吉林省的农村金融运行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从机构的主体方面,吉林省今年批了一家九银租赁公司,由九台农商行牵头;从贷款的增量方面,截止到11月末,吉林省的农业贷款余额6000亿,增长速度达到21%;从不良率方面来看,在今年经济下行情况下,下降1个百分点;在其他的金融产品方面,现在也在极大丰富,像便民贷也大量涌现。

尤其是在2015年12月2日,由人民银行和七个部门,联合发布了《吉林省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验方案》,截至今天,运行得还不错。我们在吉林农村金改大框架中,创新设立了以“三支柱一市场”为核心的物权融资服务体系,即物权增信服务支柱、信息信用服务支柱、基础金融服务支柱和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流转市场。

在物权增信方面,成立了一个40个亿的农业担保公司,省政府委托下面的一个国有企业,成立5亿的全省物权公司;在信息信用方面,打造一个全省农民的信用平台,最终农民贷款或者农业经营主体贷款走向信用化;在基础金融方面,成立1个亿的吉林省金融服务总公司,省、市、县、乡、村,逐级把下面的农村信息收集上来,经过各种比对筛选,配合各种融资机构,让他们进行对接;在平台方面,构建一个吉林省全省的产权交易平台,解决手里有经营权而没有流转市场的问题。

此外,我们正在提出一个思路,就是财政资金金融化运作,即整合散落在各个部门当中的财政补贴和贴息。在推动农村金融改革方面,产业政策和财政政策基本用到极限了,现在就得想办法用金融的手段来放大这些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

最后,加大农村互联网金融支持的手段。吉林省省域面积是18.73万平方公里,全部农户有400万,人口是2700万,耕地大约1亿亩,林权9000万亩,还有2000多万亩的水权,接近3000万亩的草场权。虽然不能说是地广人稀,但我们的农户居住还比较分散。如果一个大型的银行,给农户贷款3万块钱,成本都负担不了。下一步要利用“互联网+”,尤其是“互联网+金融”的手段,应该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李振仲:信用环境建设非常重要

农村金融改革年头已经不少了,成效也非常大。涉农贷款额度就是很好例证,到2014年底,涉农贷款占整个金融机构贷款的28.3%,2015年超过29%了。反过来看农业占GDP的比重,2014年的时候是9.8%,低于10%,去年、今年比例更低。一边是贷款占30%左右,一边是GDP占11%以下。因此,农村金融应该破局了。

上海的金融非常发达,尤其是分层非常明显。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典型的“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大的金融机构,就是挣大钱,挣高的利率,小的金融机构根本没有机会,把小的金融机构逼到农村去创新和服务。在这种情况下,小的金融机构为了生存一定要创新和服务,这样服务就全覆盖了。

对于农商行、农村信用社这些规模比较小的金融机构,其实资产质量是比较好的。这有三个原因:

第一,它的贷款结构问题。最早的农信社的贷款结构里面,有55%以上是农村的工商贷款,乡镇企业、小企业、经营小户的贷款,当时有大量的不良贷款,可是那个阶段过了以后,它的贷款结构就好了。白城市以农业为主,但农业的收益率不低。在白城承包100公顷地,一年可赚50万元以上。从银行的角度来讲,是没有风险的,这就是后来的农商行资产质量比较好的原因,特别是吉林比全国来说可能更好。

第二,利率上浮是比较灵活的,利率高,可以实现风险的全覆盖。

第三,农业这些年在国家的政策支持下,各种补贴投入,包括收购贷款,它的收益率是很高的。

从白城来说,下一步农业是两个方向,第一个方向是规模化、现代化。规模化是现代化的基础。第二个方向就是做特色、做品牌。加拿大客户对我们的燕麦非常感兴趣,我们的燕麦品质非常高,可以做饲料,可以做保健食品,有19个国家认定的品种。好的农业基础,是农村金融支持的基础。从农村金融的角度来说,它解决有效需求的农户能够拿到贷款,并且以合理的价格拿到贷款。从贷款产品创新上,我们有一条龙的贷款产品创新,从最开始的收购、加工、饲料、养猪到销售肉,是一个贷款把一个系列全做下来。

最后,我想谈谈信用环境的建设问题非常的重要。学经济史的人可能知道一点,美国独立战争时期,当时英国买了很多美国的国债,美国欠人家很多钱。当时两种意见,一种是不还,一种是还。最后还的占上风。后来美国建国以后,借钱是非常容易的。这告诉我们讲诚信是非常重要的。

张海山:与高校联合办学解决农村金融人才短缺难题

作为一家在县域当中逐渐成长起来的金融机构,我们所面临的就是三农,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这些年,我们农村商业银行本身就是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了解农村、热爱农村。这一年来,把我们的根也扎在农村这块沃土上,把我们的服务主要精力也贡献在这片热土上。

九台农村商业银行,是2008年12月份由农村信用社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是东北第一家。到今年9月末,集团资产是1771亿元,存款是1140亿元,位列东北第一。在2015年英国银行杂志评选中,在全球1000家银行当中,我们位列496位,跨入到500强行列。

这些年来,在县域服务,特别是农村金融的供给侧改革,我们着眼于资源、资本、土地、人力、科技和制度等方面,做了一些探索。

第一是我们创新了金融产品,扩大了融资的服务力度。2009年,我们按照物权法和担保法的要求,推出了农村土地经营权、林权和农户产权三权抵押贷款业务,很好地支撑了农业、农村产业的发展。2011年,对这项工作加大了力度。同时九台区被全国列为6个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试验区之一。我们累计在三权抵押贷款上投放了2亿元。2015年12月份,九台区又作为农户住房财产权抵押试点单位,重点推广这项业务,通过政府和财政部门相应建立了风险补偿机制,国土和住建部门建立了确权登记绿色通道。整体看,对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起到助推作用。

第二是我们创新了金融渠道,优化了金融服务。我们尝试建立了农村信息化示范村,与政府联合,推出了集综合媒体、物联网、农业专家指导于一体的信息化平台。我们在九台区18个乡镇建立了70个助农服务网点。同时,我们在九台区又建立了一家将科技和传统业务融为一体的旗舰店,集合了30多套先进的设备,推动了科技支农服务,起到引领作用。我们真正打通了服务最后一公里。

第三是在创新引领培育方面,加强了农村金融支撑。我们同吉林财经大学、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联合办学,从大一开始,我们招订单班,提前把我们的职业教育引入校园,缩短了学生从业的时间和精力,把这项工作有意地推进。同时,今年结合精准扶贫这项工作,我们招收了53名因家庭非常困难辍学的优秀的初中毕业生,委托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进行专项培养和教育,真正解决人才短缺的问题。现在不但农村金融人才短缺,农村金融管理人员也存在短缺的问题。通过这项工作,来达到我们真正把金融人才留得住、使用好,提高我们的管理能力和效益。这项工作真正将助学扶贫、就业扶贫和人力扶贫工作落实。

————————————————————————————————————————

2016年第48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2016年第48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网络编辑:崔晓萌)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