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文化时尚 > 正文

画家孙戈:从普通人群中汲取创作灵感

文章导读: 入夜,窗外华灯初上,水汽“咕噜咕噜”地从水壶里冒出来,成为屋子里唯一的声响,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孙戈就在这间堆满画作、宣纸和画册的房间里创作,继续着他未完的绘画“工作”。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 (邹锡兰 ● 实习生 张凌波) 入夜,窗外华灯初上,水汽“咕噜咕噜”地从水壶里冒出来,成为屋子里唯一的声响,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孙戈就在这间堆满画作、宣纸和画册的房间里创作,继续着他未完的绘画“工作”。

虽然年逾耳顺,孙戈依然有着相当旺盛的精力,每天早早抵达工作室,直到晚上十点半才回家。孙戈的创作灵感主要来自于身边的环境,他很少刻意去追求主题,在生活中往往被人忽视的普通民众,反而是他最乐于观察,乐于描摹的对象,而他也能够捕捉到平凡人生活中一闪而逝的感人瞬间。

1

画家孙戈

  画了12年的都市人打手机

    2016年5月27日,“移动·生活——孙戈中国画移动系列作品红专厂启动展”在广州市红专厂E5艺术馆开幕,孙戈的中国画移动系列作品20幅,其他作品37幅在这里展出。这批展现普通人场景的作品引起了极大的关注。

“现在谁还离得开手机,它就像人的一个‘器官’。”12月5日,孙戈对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说。“移动·生活”这组作品,他已前后创作了12年,已有100多幅,表现的是男女老少各式人等在不同场景打手机的形象。

1

孙戈作品

每个人都有原型,都有触动到他的地方,孙戈热衷于将人们真实的生存状态记录下来,并在里面融入自己的理解。“移动生活”主题画展上,孙戈准备了二十几年间不同阶段的不同手机,并在每一幅画旁边都配有描述人与手机的文字,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激起观众的共鸣,让他们有所思考,有所感悟。

为此,他还特地在画展上准备了留言本供观众们交流,得到了相当多的反馈。诸如:“bgnn是iPhone经典铃声的中音版,墙上是各种俏皮的关于手机以及现代电子产品的段子。明明是水墨人物却与“移动生活”这样的主题毫无违和感。谁又能想到这个展是一个年过花甲的男人的想法与实践呢!这是我来红专厂看到的最有意思的一个展。不仅是为博观者一笑。” “现在一玩手机十几个小时,感觉已经离不开手机了,有时不知道是我在玩手机,还是手机在玩我。(来自中山的志)” “作为低头族之一,我讨厌手机。很矛盾不是么!可人就是如此矛盾的,原谅了自己的矛盾,任性。(叶慧萍)”…… 他计划在下一次的展览中将留言本同时展出。

1

孙戈作品

在作家胡红拴眼里,孙戈的作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通过融入时代新元素,将画家的思想、意识流、激情、爱恋和情结,统一于国画创作的语境中,在如何处理艺术与现实之间、表现与对象之间的关系,孙戈的作品有着标新的意义。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画院院长许钦松如是称赞:作为上世纪六十七年代成长起来的画家,孙戈对艺术追求有一种纯朴、纯粹和真诚。

许钦松评价孙戈时还提到,“靠画速写起家的他,造型功底扎实,有着很强的写实能力,是勤奋务实不断创新的画家。他的工人和从军的经历,造就了他关注生活,关注民生的大众情怀,他善于在现实生活中汲取养分,从人们司空见惯的生活细节中发现现代人平凡生活的精神面貌和诗意生活的追求,并成为他创作的重要素材。”

1

孙戈作品

自幼爱绘画,军旅生涯塑造人生观

已年过耳顺的孙戈绘画已有近五十年时间,如今已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也是被评为国内最具学术价值和升值潜力的画家之一。

1

画家孙戈

1953年,孙戈出生于哈尔滨。从小他就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孙戈就由一个高年级同学引进了当地文化馆,开始拿起毛笔、在“毛边纸”上勾线,第一次感受什么叫“中国画”。小学毕业那年,孙戈赶上了“文革”,喜欢画画的他,跑到市美术工作室帮忙印传单、发漫画,认识了很多当时很出名的画家,15岁,孙戈遇见了他的授业恩师王松引老师,这也为他的素描、速写以及后来的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初中毕业被安排进入工厂,绘画的那点儿本事,在工作岗位显示出作用,进宣传组,写标语、出大批判专栏、到交通系统组织的样板戏剧组画布景、参加“一打三反”的展览布置,他利用各种时间学习与绘画有关的各种技能,也从未离开绘画,尤其是速写本从不离身。

1

孙戈军旅题材作品

1972年,孙戈迎来他在绘画上的第二个重大转机,他如愿以偿入伍当兵,并在服役期间先后于沈阳鲁迅美术学院(以下简称“鲁美”)和广州美术学院进修学习,南北方文化的融会贯通塑造出孙戈独特的绘画造型风格,也让孙戈走出了一条独属于自己的绘画之路。

也就是在沈阳军区的这段时间,他遇到了人生中的“贵人”——团政委李成珙。安心做事,每天一空下来就画画的孙戈引起了政委的注意,时不时会给予孙戈一些照顾。在一次去北京看展览时的偶然机会,政委一句开玩笑般的“只要人家肯要你,我就送你去(鲁美)进修”结束了孙戈和不同的老师们打交道,四处“偷师”的日子。他也由此得以进入国画系,系统地学习。“没有他就没有现在的我。”孙戈感叹,多少年来,他始终与政委保持着联系,感恩,发自内心。

1

孙戈军旅题材作品

在当了11年陆军后,孙戈又当了11年海军,这22年军旅生涯极大地影响了他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也给他的创作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军旅是孙戈笔下经典的题材之一。《新兵》是他的处女作,凭借它,当时名不见经传的孙戈获得了“纪念建军55周年全军美展优秀作品奖”,一鸣惊人。虽然线条不及现在流畅,但画中充满了精心设计的小细节:崭新的大头鞋,偷偷点燃的香烟,背包上的笛子、地上网兜里的中学课本······。为了能更生动地感受新兵入伍的情节,1981年冬天,兜里只揣了几十块钱的孙戈跳上了接兵的列车,与他们一路同行,写生、拍照、收集素材。亲身体验让孙戈把每一个新兵的神态都揣摩得清清楚楚,在当时《美术》杂志上一篇评论文章中曾写道“画出了不同神态的新兵形象”,正式作画又花了三个多月的时间,才最终完成了作品。相隔20多年后,转业多年的他,又以海军新兵为题材,完成了长4.60高2.3米的大画《大海的召唤》。两幅作品放在一起我们不难看出,同是新兵身份,同是崭新军装,同是新兵特有的神情,孙戈善于通过这些熟悉场景中许多细微的变化诸如鞋子、提包、乐器、以及正在兴起的手机、高级的照相机等并且把它表现在作品里,使观众能够真实地感受到时代在变,生活在变,人的精神面貌也在变。可以说,军旅生涯是孙戈艺术人生的基石,是其艺术成长的重要旅程。

1

孙戈作品-张之洞画像

“为人生而艺术”

“为人生而艺术”,孙戈将中国现代水墨画人物大师蒋兆和先生的这句话奉为原则。在他的作品之中,充满着对人性、对生命、对社会的理解。

也正因此,他的作品总能紧紧抓住“人”这一核心,从钟馗到孙中山再到溜冰的小男孩,无一不形神兼备。在作品《张之洞》里,除了在形象的刻画上下了功夫,还通过把张之洞放在膝盖上的右手紧握成拳头,画出了这位晚清能臣在风起云涌的大革命形势中试图用发展工业、实业兴国来维持大清王朝的摇摇欲坠的统治的复杂心情。而到了溜冰的小男孩身上,则又以灵动的笔墨表现出一种懵懂的童趣来。

1

孙戈作品

艺术从来都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

孙戈的目光从来没有离开过他身边的人群,在部队,他把军人作为自己创作的灵感源泉,退伍后,生活在高楼大厦之中的孙戈又把视线放在了穿梭忙碌的都市人身上。

孙戈的画室曾位于广州敦和路,身边往来的大部分是普通市民。每日在这些为生活奔波的人群中穿梭,给了这位画家很多的创作灵感。其中,赤裸着上身骑在单车上打手机的饭店打工者成为了孙戈笔下最满意的人物形象之一,画面中,男人一脚撑地,单手扶把,正与他人通话。每次路过,孙戈都想着将收录了这幅图的画集送给骑车人一本,到真的要将画集送给人家时,孙戈又有些顾虑了: “想想还是算了,要是他不理解,别再惹出点是非来。”

1

孙戈作品

孙戈认为,创作中最重要的原则是真诚,把感情融入到作品之中,在他看来技法和形式是为之服务的。由于选择的题材多是普通人,他常常被朋友拿来开玩笑,但孙戈不为所动,仍然坚持着画自己感兴趣的人、感兴趣的景。相对于“一招鲜”的表现形式,他更注重真情实感的表达和创作的冲动,那一年他随广州美院的师生到海南写生,“看到一大片橙红的花让人心旷神清,从心底溢出一种兴奋,经人介绍那叫“炮仗花”,真的很形象,一串串,一片片平排四射,怒放的花向上翘开,盛极而后向下垂落,又似灯笼花仍持其美”。自那次写生后,他莫名地对此花独生好感,觉其成片的红火给人以振奋,蓬勃向上,呼之欲出的成功感受,很符合他对事物多爱看其光明面的习惯,所以据此创作了一大批作品。虽然有人善意提醒:中国画不是以内容区分,古代的梅兰竹菊画到今天仍是笔墨表现的主要形式内容。而他说:“没想那么多,只是兴趣,爱好,感觉…….而已”

“凡事都有两面,而我比较偏向于看到光明的一面,光明背后肯定有阴影,也有人去描述那一面,那是个人的喜爱、偏好或者是习惯,我不反对多角度看待问题,但我是更喜欢乐观积极地看待事物。”孙戈一边说一边拿出了画集,指着其中一幅背着一筐土豆,被压弯了背脊的老妇人说:“土豆固然很沉重,这么大年纪了背着辛苦,但我看到的是她们在赶集路上的欢声笑语,我更想表现的是她们丰收的喜悦,以及劳动的光荣和对生活充满的希望。”

1

孙戈作品

孙戈简介:

孙戈,一九五三年生于哈尔滨市。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长城书画院理事;中国同泽书画院副院长;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南方分院副院长;广东省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广东省中国画学会理事;广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人物画艺委会主任;广州市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广州市文联委员;广州市归国华侨联合会艺术顾问;广州画院原副院长。

主要作品有国画《新兵》、《硝烟初散》,《风雨木棉红》等获全军优秀作品奖、广东省美展优秀作品奖(最高奖);入选“心系汶川”——全国美术特展、国际奥委会主办的“2008——奥林匹克美术大会”;“南粤清风”广东省书画展金奖;广东省庆祝建党八十周年美展铜奖及广州市美展金奖、入选庆祝建党八十周年全国美展;《民生.生民-中国现代人物画学术邀请展》等;2007年6月在黑龙江省美术馆举办了《回家-孙戈美术作品汇报展》。2010年被评为最具学术价值与升值潜力的(人物)画家。2013年1月7月分别在广州艺术博物院和沈阳鲁迅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了《地北天南-孙戈美术作品展》。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网络编辑:贾璇)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