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区域 > 正文

看山西之六:晋西北之锁钥—山西偏关

文章导读: 一声号角,狼烟四起,边疆战士,奋勇厮杀,这些古装剧里出现的精彩场景,就在这条紧挨着黄河的边关小镇关口——偏关。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李永泉)一声号角,狼烟四起,边疆战士,奋勇厮杀,这些古装剧里出现的精彩场景,就在这条紧挨着黄河的边关小镇关口——偏关,自古以来一直都是充当这样狠角色,杨家将在这块土地上兵来将往,浴血疆场,威震一方,已成为家喻户晓的世代佳话。偏关位于山西西北边陲,处于黄河南流入晋的交汇处。北依长城与内蒙古清水河县接壤,西临黄河与内蒙古准格尔旗准格尔旗隔河相望,南与河曲、五寨两县相连,东于神池、朔州两县(市)毗邻。偏关县的由来,据《天下郡国利病书》记载“偏头关东连丫角山,西通黄河,与套虏仅隔一水,其地东仰西伏,故名。” 又据《偏关县志》,城临偏头关,以关名县。偏头关与宁武关、雁门关合称中华三关,是明代长城外三关之首,偏关为“三晋之屏藩”、“晋北之锁钥”。

偏关县古称林湖、始称偏头关、偏头寨,五代置偏头砦,元改偏头关,清改称偏关县。五代北汉乾佑四年(951年),刘崇在晋阳称帝时于韩光岭(今偏关城东一里处的山梁上)建立偏头寨。北汉天会元年(957年)北汉王刘钧继而在原址扩展建寨,寨为土夯高墙。偏头寨东靠双凤山,西俯关河川,“地控西北,为守城之权舆”。又西距黄河20里,杨继业,杨延昭与契丹征战于雁门、偏头一带。

1

摄影:聂新光

自古兵家之地,必定少不下会修建一些险要工事,做来防御外敌,因此偏关的古长城也是独具一格的,每个年代都会有。长城是人类军事史上的伟大奇迹,她犹如一条巨龙蜿蜒起伏于中国北方辽阔的山川大地万余华里。一九八七年被世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黄河是中华文化的发源地,被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和母亲河。世上沧桑几千年,黄河、长城承载了中华民族多少荣辱、兴衰、苦难与骄傲,寄托了多少理想与希望。

长城是偏关最重要的文物及旅游资源,虽然大段长城被剥光城砖,只剩下土墙遗址,但比起北京的八达岭长城毫不逊色。尤其对于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研究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有明代建造的文笔凌霄塔;有唐建隆岗寺以及古烽火台岩洞、白衣庙、白龙地等多处旅游景点,有一定的开发价值偏关建有九龙寺,随后又有隆岗寺建立。明代大修寺庙,仅城内就有108座大不寺庙,为佛教鼎盛期。所以在佛教古迹方面,隆岗寺、万佛洞、白龙殿在偏关也是极富盛名,香火常明,香客也是络绎不绝,是佛教文化的圣地。此外,迤西钟乳石洞,骆驼山山峰胜地,吴城、黄龙池、梨园等处的新石器遗址,点缀着古老而美丽的偏关文化。

长城古堡为是偏关县的军事要塞。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的护城楼,曾为偏头关2000多座烽堠的统领,发现外敌入侵,此楼遂发出山西镇的第一个信号,可惜上世纪中期,惨遭拆毁。在复建过程中,万世德这个偏关走出去的明万历蓟辽总督的事迹被重新整理挖掘出来。据称,由于其后代激烈反清,家族惨遭屠戮,史书上也将其御侮事迹悉数掩盖,但为超度随其保家卫国牺牲海疆将士亡魂的龙华盛会却被一代一代保留下来,并进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修葺一新的护城楼通高28.8米。

老牛湾是母亲黄河流入山西的第一站,位于偏关县境内,北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西靠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郊区,是滔滔黄河流入山西省境内的第一个村落,由此被人们戏称为“黄河入晋第一村”。由于地形条件的独特性,这里的石灰岩峭壁呈怪石嶙峋、犬牙交错状。长城在这里沿陡峭突兀的山峦延伸,与黄河并行向南,似两条巨龙携手飞舞。相传很久以前,天下大雨,经久不停,大地一片汪洋。太上老君有感而动,遂牵牛犁地,让大水改道。然而距离老牛湾30里地有一山叫做明灯山,山上有亘古不灭明灯,当青牛架犁犁地之间,忽然抬头看见不灭明灯,受惊,转头就跑,神犁在大地上便留下一道大湾,这便是后来的老牛湾。长城沿线上的军事要塞——老牛湾堡就坐落在这里。历史正在书写新的篇章。随着引黄入晋工程和万家寨水电站的兴建,老牛湾变成高峡平湖。引水灌溉,种花养鱼,开发旅游。现如今,老牛湾已经成为一个集休闲、度假、养生和体验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地方。

黄河经宁夏过陕西,在老牛湾这个山西最西北的位置,一头扎入山西。老牛湾往北就是内蒙古自治区,在古时就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边关重镇。老牛湾周围百里的黄河,两岸都是悬崖峭壁,过去的纤夫们,就在这悬崖峭壁之上留下一个个深深的凿坑,用来停靠过往的船只。因为是过去关内关外的分界线,万里长城也由此经过,一座座烽火台形态各异,是摄影者最值的一拍的地方。

黄河入晋第一村、天下长城第一墩,一唱雄鸡闻三县美誉的老牛湾堡,黄河之水出河套至此拐弯流经深山峡谷奔腾南下,古长城至此逶迤东去。这里的古堡、古楼、古渡、古栈道、古庙、古村落更让人惊叹不已。据考古发掘和史料记载,老牛湾是黄河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属新石器的仰韶文化。三国时期曹操北定中原曾征战至此,安营扎寨,并构筑长城——藩篱,成为抵御外族的屏障。老牛湾境内长城共绵延约八公里。其结构为砖砌长城、石垒长城、夯土长城、石崖长城。老牛湾堡是明长城山西段的重要关隘。周长五百六十多米,外墙用石块砌成。有城门洞和瓮城。内有青石板铺就的街道长三百米,铺屋二十多间,庙两座还有戏楼,堡内原有守城器械16件,兵器147件,火炮8门,火筒20多件,弓箭若干。

老牛湾墩又名望河楼,护水楼。建于明万历二十五年。墩高二十二米,上建有垛口和楼橹。墩体正面有供士兵上下的绳体和通道。用它瞭望来自黄河的敌情,点燃狼烟向东、南两边长城传递信息。被称为“天下第一墩”。老牛湾不只有明代古堡,还有屹立悬崖之上的望河楼,望河楼的年龄与老牛湾堡一样,虽然同样有400多年的历史,但是保存确十分完整。望河楼四面无门,只有一个小窗户,并不知道古时将士如何进出,可谓一大谜团。

2

说到这里,我们亲临内蒙的朋友就不干了,因为大家都说内蒙也有个老牛湾,其实也是对的,内蒙老牛湾与山西老牛湾仅有一河之隔(此河非黄河,只是属于黄河的一条支流),这条支流两侧都是悬崖峭壁,大峡谷也由此而生。再加上黄河两岸都是悬崖峭壁,百里长峡也由此得名。很多游客都纠结于什么地方才是正宗的老牛湾,在哪个老牛湾才能看到正宗的古代人文景观,以及自然奇貌,那肯定是山西老牛湾。山西老牛湾之名起于何时,我也不清楚,在加上山西老牛湾有明代镇守边关的老牛湾堡,现存一尊400多年的古碑明确记载。那可是更值得一去我们山西老牛湾了。

3

偏关历史悠远,景观颇多,自古有古十二景、古十景、古八景。其中十分壮观的古八景则为历代文人墨客所称道,据《偏关县志》记载,明朝以来,在众多文人骚客的审美筛选,《偏头古八景》逐渐形成,其中有“偏河曲流”、“文笔凌霄”、“玉清真境”、“石沼兴龙”、“金驼沙 埋伏”、“暖泉冬草”、“驼洞斗蝶”、“溪洞流山”。

在山西老牛湾村,处于晋北地区。到处都是错落有致的窑洞。但是同样是窑洞,这里的窑洞却与陕北的大有不同,陕北的窑洞都为土窑洞,但是老牛湾的窑洞都是石头砌成,别有一翻韵味。在景区的古村落,几百年的窑洞到处都是,置身进去一种古朴扑面而来。除了窑洞,老牛湾的古建筑也是特别多,除此之外,家家户户的剪纸,各种古时的庙宇,都是一大特色。

从老牛湾一路下来,山西省境内最大的水力发电站---黄河万家寨水电站位于黄河北干流上段托克托至龙口河段峡谷内,其左岸为山西省偏关县,右岸为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黄河万家寨水电站是以供水、调峰、发电为主,同时兼有防洪、防凌等,万家寨水利枢纽工程由水利部、山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共同投资兴建,是中国第一个由中央和地方合作建设的大型水电工程。万家寨水电站坝址河谷呈U形,谷深壁陡,岸坡高100米以上,谷宽约430米,常水位水面宽200米。河床覆盖层厚0~2米,主河床水面下基岩裸露。坝址两岸为寒武系灰岩、白云岩、泥灰岩及页岩,岩性致密坚硬,无较大断层,岩溶发育,但规模不大,互不连通。地震基本烈度6度。

还有位于偏关县城东南35公里迤西村东北处的石洞洼内。石洞内,有洞三个,南一北二,以沟隔壑。南边的因坐南背阴,称“阴洞”,相传有险,所以只留洞口,里边已堵死。北边一洞,其口窄小,内径极浅;另一洞因坐北朝阳,呼“阳洞”,就是迤西洞。迤西洞深约五公里,洞内蜿蜒曲折,高低有错,宽窄悬殊。高处足有十几米,低处只尺许,阔处若小型剧场有余,窄处只能侧身过。洞内洁白似雪的钟乳石,琳琅满目,钟乳石笋奇形怪状,挺拔滴翠,形态各异,惟妙惟肖、洞内还有清澈见底的“青龙地”神泉水潭;有怪石交错的“仙人桥”凌空飞架;有粒细如面的“明沙梁”熠熠闪光;有巨大的“钟鼓石”;有白嫩圆润的“控马柱”似幢独立。另有一小洞,形若盆状,洞口处冷风嗖嗖,可闻水声。相传此处即为神仙之宅。

4

偏关庙会由来已久,唐代已经开始。古代,在科技不发达的情况下,劳动人民拜庙敬神祈福,希望平安,以期达到通顺畅达、生意兴隆、吉祥如意之目的。平时,我们俗称的庙会,是指民间群众自觉自愿、自发组织、自筹资金而举办的一种庙会。另一种拜庙敬神活动,在封建社会为一种国家政府行为,朝廷颁布文书,诏令各省、府、州、县按照佛、道、儒节日届时举行祭祀、典礼活动。清政府的《会典》一书,对各佛寺、道观、祠坛、庙宇的祭祀活动都有详细的规定。如对文庙的祭祀活动规定:“每年二月、八月上丁日致祭,如太学仪。”如偏关城的“二月二”传统古会与秋季物资交流大会即如此。届时,邻近县、市的商贾,从四面八方云集偏关县城,设摊卖货,主要有服装鞋帽、土产日杂等。会场内摊贩列阵,帐篷林立,游人云集,人山人海、熙熙攘攘,多达几万人。还有外地游艺、戏剧、马戏等助兴。

“二月二”是偏关县城又一规模盛大的传统古庙会、灯会。农历二月初二,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农历的二月初,正值二十四节气的“惊蛰”,这时正是初春时节,春风轻拂大地,春雷将要开始滚动。古时相传,龙睡了一冬天,到这天开始苏醒,打雷是龙在甩尾巴。“二月二”这天,民间习俗很多。有的地方妇女在这一天不动针线唯恐刺龙的眼睛,有的地方群众在这一天要用草木灰围成大大小小、一层套一层的圆圈,名叫“仓囤”,以象征着粮食丰收满仓。在我们北方大部分地区,这天早晨还做面条、炸油糕、摊煎饼,以表示“挑龙头”、“吃龙胆”、“龙翻身”。从前在我县,每逢二月初二,城乡各地都要开庙门祭祀龙王。五更时分,人们就要到井上担水“引钱龙”,就是把用红线栓好的铜钱吊入井中,沾水后吊上来放入水桶担回家,表示引回钱龙,一年就会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发财致富。这天还要在龙王庙前点灯上香,请吹鼓手和戏班子奏乐唱戏。晚上,不论富户贫民,还是店铺酒肆,都要在院中点灯盏,大门上挂灯笼,垒旺火,放爆竹,以辟邪去秽。

偏关十年一度的“万人会”(又名“龙华盛会”)在白衣殿举行。“龙华盛会”是明朝万历神宗皇帝亲自批准的佛事盛会,全称是“敕旨钦命龙华盛会”,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即农历辛丑年开始举办,以后每隔十年举办一次,一直延续至今。据传,天下有几大万人会,偏关万人会即为其中之一。明朝和清代前期,偏关为边防重镇,兵多将广,市贸繁盛。每当万人大会,热闹非凡,隆重异常。届时,江湖卖艺,南方杂耍,山东武术,晋、冀、鲁、豫商贾,内蒙、陕西求神拜佛者以及僧人、云游道人、八音会鼓手、歌舞戏剧团纷纷云集偏关,各献技艺,为大会助兴。偏关古城张灯结彩,高搭牌楼,披上节日的盛装。街上人山人海,万人涌动。民间娱乐的红火——高跷、船队、抬挠阁、西洋游千、狮子老虎舞、龙灯舞一齐出动。还有晋剧、二人台、耍大马戏的、踢拳卖艺的,也各逞所能,引人关注。各货物摊贩,商品琳琅满目,令人眼花缭乱。会期,偏头古关,盛况空前。

在惊叹于偏关山川风物之奇、自然遗存之秀、文明轨迹之古、习俗民风之淳的同时,也对这块坚实厚重的黄土地上的一朵艺术奇葩——民歌,对这种口口相传、繁复多变的民间文艺投入的热切,它在对探究其反映社会生活的手法和艺术规律起到了推动性的作用。追根溯源看历史,偏关民歌深深植根于偏关大地,是偏关曲折绵长历史的艺术化记载。偏关民歌究竟始于何时,已无可稽考。这些民歌朴素自然的口语,对后世民歌朴素语言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偏关地处战乱频仍的北朝边陲,北齐时始筑长城设寨戍守,当地民众远避战祸,人口稀少,民歌也停滞不前。

偏关美食不得不拿出来给大家秀一下,偏关豆面是山西省忻州市偏关县的特产。偏关人爱豆面,吃豆面,品豆面。细细的豆面、薄如纸、细如丝,煮在锅里虽细不化、捞在碗里粘臊子,挂调料,放到嘴里软绵清香,一吸溜就下肚,全身舒服。宽豆面,豆面长,汤清水利,满口喷香。“迎客饺子,送客面”,常用于待客,意在相思不断,情意绵长。

偏关荞面是偏关县的特产。荞面又叫荞麦面,是荞麦磨面而成。荞麦属双子叶植物,蓼科。“头伏荞麦,末伏菜”,地方品种六十天就可收获,外来品种有的生长期需九十天。由于其生长期短,偏关西部地区常作为夏收后的第二熟作物耕种,或将其作为大秋作物夏季遭灾后的改种作物。它含有大量淀粉等营养物质,味道清香易消化,老少皆宜,偏关人主要用来做凉碗托和荞面圪砣儿。尤其是把肉切成小丁做臊子,小肉丁会钻到圪砣儿的肚子里,荞面圪砣儿就变成了不到指头大的肉饺饺,其口感美不胜收。荞面性微寒,羊肉温补,羊肉臊子调圪砣儿更美,是偏关最具有地方特色的美食之一。

偏关莜面也是偏关县的特产。莜麦加工成面为莜面,莜面为偏关名吃,制作莜面需三熟,即:莜面炒熟后磨面,为一熟;用开水和莜面为二熟;将和好的莜面捍成猫耳朵大小的窝窝放锅蒸为三熟。蒸熟后,可沾菜汤或羊肉汤食用,香味扑鼻,可口好吃,营养价值高,耐饥健身,百吃不厌。本地人有五俗谚“莜面山药蛋,庄户人的好茶饭”,偏关莜面远销忻州,太原、北京等地。莜面的营养价值很高,含的钙、磷、铁、核黄素都相当多。莜面窝窝的做法是,将莜面加一倍开水或冷水和制,用手掌在光滑的板面上推一个,食指卷一个,做成如‘猫耳朵’似的筒状形,长寸许、薄如叶、色淡黄。做好后,挨个站立并排在笼内酷似蜂窝。熟时即香味扑鼻,吃时再配以羊肉或蘑菇汤调和,使人闻之垂涎,胃口顿开,食之香醇异常,回味无穷。

5

偏关油糕是山西省忻州市偏关县的特产。糕作为偏关的特产,它软绵利口,清香横溢,做主食它荤素皆可,老少皆宜,四季适合,营养耐饥。黄米盛产于全县各地,供吃糕用。将黄米磨成面,用温水和面,上笼蒸熟,将熟糕放在盆内用力捶和,越捶糕越软坚,熟糕可包豆馅,可包菜馅,然后用戎油炸皮,炸过的油糕金黄铮亮,坚脆醇香。撒白糖糕,香甜爽口,黄米油糕营养丰富,为待客佳肴,不仅本地人爱吃,外地人也特别喜欢。因此,黄米远销海内外。油糕分为包馅的和甜片子两种。包馅的又有菜角子和豆馅糕、糖糕、枣泥馅糕、芝麻馅糕等。它们各有自己的寓意,菜角角叫做“节节顺”;红豆馅的叫“心里红”;包糖的叫“心里甜”,枣泥馅的叫“早高”,芝麻馅的叫“芝麻开花节节高”等等。除了平时按自己喜欢的口味包馅吃以外,在待客和过节庆典时,为了吉庆也往往按其寓意包馅。在菜角子糕中常有两种最有特色的,一种叫蒜角子。一种叫韭菜糕。蒜角子是胡萝卜丝、豆腐丁用花椒、葱姜、油盐炒入味做馅,吃时咬开一角,向内灌入醋蒜汁,有着特殊的香味。韭菜糕是山药蒸煮熟,剥皮、擦成丝,同泡好的地皮菜(学名地衣),用花椒、葱、姜、油、盐炒出味来与韭菜段拌匀即可。“韭菜糕,香折腰”,这是吃过韭菜糕人们的同感,可见这是偏关最有特色的食品之一。

当这些昔日的烟云已经逝去,昔日的城墙烽火台已经坍塌,昔日的兵营也变成了村庄,昔日的长城脚下,烽火台边已变成良田,人们在这里耕田种地,牧羊放牛,过着安居乐业的日子,他们虽然对往昔的一切都没有了记忆,但历史会记录这里的点点滴滴,如今的人们到这里或许是一种追忆,但当地人把这里祖祖辈辈留下来的东西都传承了下来。来到这里也许你会感受得到当年战争厮杀的惨烈,来到这里也许会陶醉于这原生态文化遗产天籁般的粗犷之美、直露之美,流连忘返,乐不思归!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网络编辑:张芳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