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杂志 > 正文

新经济资源配置模式的“三个加工”与“九大颠覆”

人类社会的工业化正在从单层面视野的物质加工工业化向包括物质加工、信息加工、价值观加工的三层面复合加工工业化过渡,这也就是说,整个资源配置视野正在或已经从既往仅限于物理空间物质性资源内涵向同时囊括了物质性、信息性和价值观性的多元化复合资源配置转变。若要简化这一复合结构,便可用I-ICT-M来表述之。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6年第43期)

清华大学新经济与新产业研究中心首席专家 管益忻

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企业战略专业委员会委员 周新军

人类社会的工业化正在从单层面视野的物质加工工业化向包括物质加工、信息加工、价值观加工的三层面复合加工工业化过渡,这也就是说,整个资源配置视野正在或已经从既往仅限于物理空间物质性资源内涵向同时囊括了物质性、信息性和价值观性的多元化复合资源配置转变。若要简化这一复合结构,便可用I-ICT-M来表述之。

这里的“I”是指价值观、产业创意导向;“ICT”为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的总称,是指新型制造业的主体即信息加工;“M”则是物质加工,是产业载体。在这具有划时代意义之大转变中,整个大产业链系统的资源配置是以“I”为主导,以“ICT”为主体,以“M”为载体的。我们的一切战略发展必须建立在这样一个平台上,即从M向I-ICT-M转变与升级换代。

现代工业化的三个“加工”

现代工业化实际上是三个“加工”,即加工物质、加工信息和加工价值观,因此,I-ICT-M是现代工业化的三个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ICT)是以物质为载体的以人本价值及其从属之经济价值为导向的新型制造业为中心的工业化,就生成价值量大小、社会意义和作用来说加工信息要高于加工物质,它是生产方式中的主体性资源。这是理解新型工业化和新型经济形态的关键所在。

《21世纪政治经济学——世界将何去何从》一书的作者格泽高滋•W•科勒德克指出,人类的价值观正在经历着巨大的考验。他深信,企业社会责任不仅是可取的而且是必要的价值观,因此政府部门一定要采取必要的措施促使企业重视企业社会责任深层次的价值观。现代工业时代,企业更要强调价值观的生产,可以说,不能创造价值的经济如同没有意义的生活一样,是不可能永续发展的。

信息不仅仅只属于哲学认识论范畴的无形存在,它是非主观的客观“实在物”,亦可说它是无形的物质,尽管人们对它看不见摸不着,但信息是可被感知的,因此可以说,ICT它是一种客观存在的非传统物质观的物质,是一种无形的经济资源,它是同物质、人文价值同时存在的三大经济资源(生产要素)中的一种。

通信互联网、能源互联网和物流互联网的融合,造就了第三次工业革命,实际就是基本要素的升级换代。新的产品和服务将伴随这一变化而产生,从而改变整个人类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因此,I-ICT-M中M的内涵,主要的标志就是物质形态的升级换代。

颠覆传统思维,开创新经济学新理念

运用I-ICT-M这一理论基础来分析新经济、新型工业化之资源配置模式,需要对一些传统思维进行一次彻底颠覆,才能开创信息化工业时代新经济学之新理念。

(一)价值观的彻底颠覆

价值观创新的根本要旨是从片面的经济(效率)价值观向一般人本价值观转变。既往的以西方主流经济学定义之价值观最根本问题之一是:只讲效率不讲价值观;只讲经济价值观不讲一般人文价值观,而今天代表着新的生产方式和新的生活方式,代表着以“生活力”归置整个生产力体系时代的到来,迫切要求我们解决这一根本问题。

(二)资源观的彻底颠覆

目前正在从单一物质资源观向价值观、信息观、物质复合资源观转变。这种资源是无处不有无时不在,又可无限复制、无限再生的资源。从这个角度来看,“资源稀缺论”正在或已经寿终正寝。这说明,科斯产权(资源)理论已经面临严峻挑战,或者可以说他的理论将面临着失败的结局,因为信息资源已登上了主位。

(三)市场主体观的彻底颠覆

技术革命已经引起了一场由客户领导的革命,企业不再是市场的主体,客户成为市场的主体。谁拥有了客户,就意味着谁拥有了市场,从某种程度上说,客户就是市场,这就要求人们要彻底颠覆传统思维,适时地完成从企业主导向顾客(用户)主导的转变。现已进入客户经济时代,最为重要、最为关键的是用户需要决定市场、决定生产。市场诸多主体中必须以用户为中心。

(四)企业中心论的彻底颠覆

基于国际化运作的“跨国公司”正向以全球化产业链为核心的全球公司转型。从根本内涵上说,这种每笔投资、每个项目都涉及到创意、设计问题(I),涉及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ICT)问题,以及相关载体物质(M),这也就必然引发了全球经营的思维模式、经营模式、结构模式和文化理念等等的空前变革,这便使企业总体发展战略发生了根本变化。

(五)(内部化)中心定位观的彻底颠覆

从以赢利为中心向以责任为中心转变。传统观点认为,赢利而且利益最大化是企业的本能追求,也是企业生存的法宝,一切的一切都以赢利为目标,从而忘记了本身的责任。在I-ICT-M大背景下,全球公司打造全球产业链,使得企业之间的竞争已不再只是一个产品的竞争,不再只是基于个别国家范围之产业链,而是整个全球产业链的竞争。

(六)效率观的彻底颠覆

效率的根本要旨就是从资本(投资)主导效率向“活劳动”(尤其是其中以软“活劳动”)主导转变。现在供给侧改革精神的贯彻中最核心、最关键的问题是马克思“活劳动”理论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应用,重中之重是确立其在TFP中的主导地位,亟待划清三个界限:在基本特性上,必须划清创造价值中的主导要素同辅助要素、能动要素与被动要素的界限;在新产品价值构成上,必须划清原创价值同转移价值的界限;在功能分野上,必须划清原创功能同支持功能的界限。

(七)创新观的彻底颠覆

从传统工业化向I-ICT-M工业化过渡,迫切需要从第一代创新向第三代创新转变。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谢德荪认为,创新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科学创新,另一类是商业创新。前者可称之为“始创新”,包括新科学理论、新产品及新科技;后者又可以分为“流创新”和“源创新”。他认为,“始创新”本身没有价值,它的价值基于我们如何使用它;“流创新”是从改善流程出发,价值链是流创新的关键;而“源创新”关注的是“网”,从打造平台出发,新理念和关系网是源创新的关键。

(八)竞争观的彻底颠覆

传统竞争观被彻底颠覆,要从企企竞争主导向企客竞争主导过渡。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从单一竞争(企企竞争)到双面竞争(同时更加注重企客竞争)。过去只强调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现在看来是片面的,已经不能适应新经济发展的要求,还需要强调企业和客户之间的竞争。从竞争(零和思维)到竞争(增值思维):从共同发展的角度来看,应该采取双赢竞争,而且在此过程要带来文化特别是价值观的增值。从蓝海战略到绿海战略:“蓝海战略”是两家竞合,这是传统的商家战略;“绿海战略”就是企客之间的竞争。“绿海战略”强调的是以客户为标准,把全部的经营都建立在客户的基础上,第一次让客户成为主宰。

(九)核心能力观的彻底颠覆

从“跨国公司”到“全球公司”不是“水平行动”,而是“走上去”,其中特别是由既往的M(潜在的ICT和I)向I-ICT-M的升级换代,这就特别需要核心竞争力机制的升级换代。华为北非分部成功地创造了以“铁三角”作战单元为基底的整个华为新型核心机制系统,就是一个极为经典的范例。它紧盯目标客户群,以此为根据,打破功能壁垒,围绕做厚客户界面,成立了以客户经理、解决方案专家、交付专家组成工作小组,形成以项目为中心的团队运作模式。

————————————————————————————————————————

2016年第43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2016年第43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网络编辑:何颖曦)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