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文化时尚 > 正文

国产电影票房的思考:有钱可以任性的时代过去了

文章导读: 近期,国产电影市场《湄公河行动》逆袭突进,票房已突破10亿元,取得票房和口碑的双丰收。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 (记者 张璐晶) 近期,国产电影市场《湄公河行动》逆袭突进,票房已突破10亿元,取得票房和口碑的双丰收。而映前大炒的《爵迹》却受到重创,不仅票房极有可能止步4亿,而且几乎是清一色的差评,从目前的状况看,投资方极有可能严重亏损。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记者专访业内人士赵九思谈谈他对《国产电影票房的反思》。

赵九思认为,详观细思,这种情势反映出中国文化市场新特点:说明了观众欣赏水平的普遍提升。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国社会已经度过了文化产品短缺、文化生活匮乏的时代,人们对文化娱乐产品不再停留在“有”的阶段,而是提出了更多更高的欣赏要求。《湄公河行动》以中国警方破获跨国贩毒集团的真实案例为素材,编剧扣人心弦,场景火爆震撼,演员生动展示了中国警察在面对狡诈凶残的罪犯时,为捍卫国家尊严而表现出的高尚的职业道德和高超的专业素养,在国庆节期间上映极大激发了观众内心深处的爱国主义情怀。《爵迹》改编自导演的同名小说,完全虚构了所有人物和背景,几乎没有思想深度和文化内涵,还被网友爆料有抄袭的嫌疑。故事情节围绕争权夺利而施展阴谋诡计,特技画面完全做成了网游效果,演员演技呆板做作,被调侃为动画片集锦,自然败走麦城。

赵九思表示,上述现象反映了文化消费市场趋于理性和成熟。今年国庆节电影票房几部热门电影所表现出的巨大反差,可以被看做是中国文化市场消费更加理性和成熟的明显信号。也就是说,影视娱乐市场已经洗尽铅华浮云,褪去了盲目激情,逐步向理性回归。市场对动辄投资过亿的所谓大场景、大制作逐渐失去初始的热情,更加看重有内涵、有品质、有思想的作品。对于作者来说,没有丰富的生活阅历,没有深刻的社会思考,没有正能量的价值取向,仅靠自以为聪明和被粉丝热情加温的大脑,很难创作出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红楼梦》、《巴黎圣母院》、《战争与和平》等流传百年的中外经典名著,作者无一不是历尽沧桑和深入生活,才留下了传世巨著;同样,影视文化产品如果不能反映人性本质和时代特色,无论是多么磅礴宏大的虚构场景、多么奢华艳丽的特技效果、多么煽情感人的言语动作,都难以支撑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作品。实现文化强国,文化作品的制造者也需要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才能满足市场不断变化的需要。

另一方面,赵九思强调,资本不可以任性投资。《爵迹》投资方之一是一家新三板上市公司,已经向监管部门递交了IPO申请。根据目前片票房情况,投资方这次肯定是要亏损,极有可能会影响其进军主板的既定计划。面对瞬息千变万化的市场,投资方应该调整战略思维,要充分考量政策方向、民心向背、市场走势,牢牢抓住观众内心最真实、最急切、最柔软的情感需求。据了解,监管层对资本涉入文化娱乐行业的监管趋于严格,已连续否决多项涉及电影、游戏的并购申请。资本尤其是上市公司在投资文化产品时,要对股民负责,要对项目做更为细致和深入的论证,不能把盈利的希望寄托在某个人的影响力上,因为个人影响力在面对市场大潮时太微不足道;不能滥用资本市场的优势和便利,因为经济行为总是有内在规律,顺昌逆亡;不论是天马行空的魔幻剧,还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情感剧,都要遵循正能量,否则就会面临巨大的经济风险和道德风险。另外,《湄公河行动》吸引了各个年龄阶段的观众,而《爵迹》现有票房的贡献者绝大部分都是青少年。他们之中很多人并不是去观影,而是去已购买电影票的方式支持自己的偶像。但是这个群体毕竟还是少数,偶像和偶像的粉丝时时都在进退流转,过去屡试不爽的粉丝经济在当今已经是强弩之末,没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必定不能吸引更多人走进电影院为烂片付费买单。投资者也要与时俱进,切不可以再耍认为“有钱就有一切”的“任性”。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网络编辑:何颖曦)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