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经济 > IT > 正文

报告:目前我国汽车共享已极大弥补公共交通缺失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 (记者 贾璇) 10月19日,全球顶级战略管理咨询公司罗兰贝格公开发布《2018年中国汽车共享出行市场分析预测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18年汽车共享出行的潜在需有望达到1.6亿次/天,但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各项调研数据已经表明,目前中国汽车共享已经极大弥补了公共交通的缺失,日益尖锐的城市出行矛盾正被汽车共享缓解。

受制于城市交通运力的发展速度,短中期内传统交通方式供给量目前尚难以满足人民出行需求。

在轨道交通方面,目前我国人均城市轨道交通里程数、每平方公里城市轨道交通站点数均明显低于发达国家重点城市。2014年美国每百万人轨道交通里程数为4.4公里,日本每百万人轨道交通里程数为6.2公里,而我国仅为2.5公里。报告认为,未来轨道基建会越来越受限于城市的已有规划和高昂的土地拆迁成本,需要更大投入以及更长的开发周期。

而在地面交通方面,中国城市人口密集,道路资源极为有限,单纯依靠增加汽车保有量的方式提高运力难以为继。以一线城市为例,北京的车均道路面积仅为31平方米,低于纽约、东京等国际主要城市。可以预见,城市公共交通的运力缺口也将持续扩大。

罗兰贝格同时认为,作为地面公共交通重要的补充,出租车目前整体运力却不足,且运力增长空间也受限于城市道路资源的短缺--以北京上海为例,北京2004年-2014年人口增长了659万,出租车保有量增加了约1.2万辆,从5.55万辆增加到6.75万辆;上海2004年-2014年人口增长了590万人,但出租车保有量仅增加了2000多辆,从4.87万辆增加到5.07万辆。

当未来城市出行供给不能依赖汽车保有量的粗放增长,而出租车和公共交通的运力提升亦遭遇瓶颈时,汽车共享出行正是在城市道路资源紧缺、公共交通和出租车发展受限的情况下,一个短期内就可见的解决方案。至少目前已经让中国的出行状况,产生了良性的变化。

根据罗兰贝格的调研,伴随着汽车共享出行的普及,居民早晚高峰出行困难的问题得到了极大的改善:65%的居民表示过去高峰时段打不到车的情况通过汽车共享出行得到了解决,33.4%的居民更表示现在在高峰时段更愿意选择汽车共享出行而非传统的扬招出租车的方式。

而在春运等特殊时期,汽车共享出行也显现出了对交通运输压力的疏解作用:2016年汽车共享出行合计解决了547万民众春节回家的需求,尤其帮助打工者实现了一站到家的愿望,免去了多次转车、换乘买票难的麻烦。根据交通部公布的公路交通出行增速数据,春运中短途出行需求增速为2.5%,结合滴滴顺风车及嘀嗒拼车等的公开月度增速数据,罗兰贝格预计到2018年,汽车共享出行共可以解决1280万人次的春运运力缺口。

报告提到,目前中国的社会车辆在运期间平均载客人数少于1.5人,平均闲置时间约95%,汽车共享出行模式让大量车辆在原本行程或空闲时段搭载乘客,扩大了单位车辆的载客量,这就实现了在不增加城市基础运力负荷的前提下,通过提高车辆的使用效率增加了汽车运力供给,既满足了人们的出行需求,亦有助于实现绿色低碳环保的城市发展目标。而目前汽车共享出行平台企业采取的动态调配机制,也是基于经济学原理,在不增加基础运力负荷的前提下,利用价格杠杆调控供需双方,有效提升运力。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网络编辑:贾璇)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