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杂志 > 正文

高端对话(一)政策支撑——让扶贫政策更加精准

脱贫是一场攻坚战,而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目标。这个底线目标概括起来说就是,到2020年,让农村的贫困人口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并完成“两个确保”。

3

p36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曹煦 |论坛现场报道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6年第40期)

精准扶贫,贵在精准施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开发推进到今天这样的程度,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精准扶贫,重在“精准”二字,要进一步深化对国情的“精准”认识,找准方向,精准施策。

扶贫政策如何更加精准,助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在首届中国扶贫论坛现场,围绕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扶贫、教育脱贫、就业扶贫等切身工作中的感受体会,来自部委、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嘉宾各抒己见。

p37(1)

杨眉:很高兴有机会跟各位专家和在座的嘉宾朋友一起来交流和探讨有关精准扶贫的政策解读及实施。

参加本场高端对话的专家,既有来自国家相关部委的司局级领导,也有来自省市级政府的分管扶贫工作的地方官员,还有知名企业的负责并直接参与扶贫项目的企业高管。

就像刚才开幕式上各位领导和专家所言,脱贫是一场攻坚战,而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目标。这个底线目标概括起来说就是,到2020年,让农村的贫困人口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并完成“两个确保”。

“两不愁”是指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是指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两个确保”就是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确保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

打赢这场攻坚战,需要顶层设计,需要有科学的、有针对性的国家政策。接下来我们就分别请来自国家部委的领导专家,来自省市级政府的地方官员,以及来自企业的负责人,分别跟我们介绍和交流国家相关的扶贫政策,以及如何落实和利用这些政策,让扶贫效率更高、效果更好。

p37(2) 安利民国家发改委地区司副司长

国家发改委地区司副司长安利民

安利民:易地扶贫搬迁要从五个方面做好政策支持

新时期易地扶贫搬迁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头号工程”,也是“五个一批”精准扶贫工程中任务最艰巨的一个。新时期易地扶贫搬迁有规模大和难度大两个特点,必须要有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第一个是要在规划层面做好顶层设计。9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改委印发实施了《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对新时期易地扶贫搬迁“搬哪些人”“怎么搬”“钱从哪儿来”“搬后怎么脱贫”等进行了全面部署,明确了搬迁工作资金筹措渠道和资金使用进度安排,强化了政策支持和保障措施。

第二个是要加强后续脱贫政策保障。因为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搬迁是形式、是手段,目的是要解决搬迁后的脱贫问题,以及后续的发展问题,以及带动他的就业持续发展的问题。8月23日,汪洋副总理在贵州主持召开了全国易地扶贫搬迁现场会,强调易地扶贫搬迁自始至终不能忘了“扶贫”这个初心,不能偏离“脱贫”这个目标,要求规划要聚焦脱贫、搬迁要聚焦脱贫、标准要聚焦脱贫、举措要聚焦脱贫。关于后续脱贫政策,刚才的环节里都提到了,大家说了很多,各部委也出台了支持政策。

第三个是要保证进度。“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贫困人口981万人,今年的搬迁目标是249万人,还需要同步解决好搬迁群众后续脱贫问题,时间紧,任务重,且中西部地区搬迁贫困人口664万人,占到67%点多。像甘肃,需搬迁50万贫困人口,而甘肃的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它的资源禀赋条件,决定它的难度相当大。我今年4月份来的时候,对定西做了深入调研,回去以后对甘肃和定西的扶贫搬迁情况做了了解,感觉难度还是挺大的。国家规划是在对地方情况进行摸底的基础上制定的,针对性较强,关键是要按进度稳步推进,同时解决后续就业发展、公共配套服务等问题。

第四个是要坚持标准。汪洋副总理一再强调,易地扶贫搬迁政府帮助建的房是扶贫的房、保障住房安全的房,不是致富房,不能让贫困户因搬迁举债,更不能因搬迁致贫。我们也调研了一些地方,总的看,执行得比较好。昨天听甘肃省和定西市发改委同志介绍,甘肃省建档立卡搬迁人口住房建筑面积严格控制在人均25平方米以内。

第五个是要加强考核评估。目前,国家发改委正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成效考核办法。各地也要建立考核监督机制,充分发挥第三方机构独立评估作用,重点看搬迁以后能不能脱贫,住房建设合不合标准,工程质量达不达标,搬迁群众有没有借债,搬迁资金使用合不合规,有没有违法乱纪行为。

p39 国家发改委地区司副司长安利民介绍易地扶贫搬迁政策。

国家发改委地区司副司长安利民介绍易地扶贫搬迁政策。

《中国经济周刊》视觉中心首席摄影记者 肖翊 摄

有了政策支持以后,国家通过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创新投融资机制,大大拓宽了资金渠道,安排了近6000亿元用于易地扶贫搬迁,必须完成1000万人的搬迁脱贫。因此,必须要加大对后续脱贫的支持力度。《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围绕后续产业发展、搬迁群众就业脱贫等,明确了五大脱贫路径:发展劳务经济脱贫一批;发展现代服务业脱贫一批;资产收益扶贫脱贫一批;低保兜底脱贫一批;发展特色农林业脱贫一批。

p37(3)严东权农业部扶贫办副主任

农业部扶贫办副主任严东权

严东权:要把产业扶贫放在第一位

其他的各项扶贫措施,如果没有产业做支撑都很难稳住,所以任何时候一定要把产业扶贫放在第一位。产业扶贫工作怎么抓,我们归纳为“五个一”。

第一,要编制一个好的规划。这个规划解决精准的问题,以前很多的工作扶农不扶贫,这一次规划最主要的是紧盯贫困人口,让我们的扶贫资金跟着贫困人口走,保证贫困人口能够精准受益。

第二,要选准一个好的产业。各地的产业都很多,关键要根据各地的基础、市场和资源禀赋来选择特色优势产业。产业扶贫是经济活动,特别要尊重经济规律,政府只能给农民提供技术培训、信息服务、市场引导,以及资金扶持,而不能包办代替,不能给市场做主。

第三,要打造一个好的龙头。贫困人口要学习脱贫,要把产业搞起来,必须要有龙头带动。各级政府要千方百计打造龙头企业、合作社以及大户,通过大户来带动这些贫困户实现脱贫。

第四,要建立一套好的机制。各地都创造了很多好的做法,包括股份合作、订单帮扶、各种股份收益等。这其中关键要按照市场的机制,用政府扶贫资金、社会资源以及金融资金,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贫困户很好地捆绑起来,解决以前扶农不扶贫的问题。

第五,要形成一个好的体系。这个体系包括金融扶持体系,还包括保险扶持、科技人才扶持,这些体系是发展产业的一个重要保障,离开了这些,肯定保不了产业。

产业扶贫既要政府来推进,更需要各方面的社会力量、企业家以及各方面的爱心人士来参与, 我们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力量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

p37(4) 马建斌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副主任

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副主任马建斌

马建斌:学生资助是脱贫攻坚重要的基础性措施

第一,学生资助是脱贫攻坚重要的基础性措施。治贫先治人,如果没有贫困人口素质的提升,就很难有稳定脱贫和高质量的脱贫。而要提高贫困人口的科技文化素质,就一定要保障贫困人口子女能顺利入学并完成学业,特别是要从经济上保障,这就是学生资助工作的责任和使命。

第二,学生资助政策的不断完善为脱贫攻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是党和政府的庄严承诺,为了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并完成学业,近十年来国家不断出台学生资助政策。现在我们国家的学生资助政策是:学前教育阶段,各地因地制宜,制定相关的保障措施;义务教育阶段,实行“两免一补”,对贫困地区来讲是“三免两补”;高中阶段,对中等职业教育实行免学费政策,民族地区达到100%,西部贫困地区超过94%~95%;国家助学金覆盖面,全国来讲一二年级达到40%左右,西部地区超过40%,个别地区是100%;在高等教育阶段,在本专科,我们可以说做到了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群众三不愁:开学前不用愁,入学时不用愁,入学后不用愁。

我也恳请媒体在报道中一定要全面客观报道学生的家庭情况,也要全面客观的报道学生在学校享受到的资助政策,这是为社会责任、为公众舆论负责,也是为捐助者负责。

p37(5) 甘肃省定西市市长

甘肃省定西市市长唐晓明

唐晓明:定西易地扶贫搬迁的做法

从2004年至2015年,定西市以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为推进脱贫攻坚战的有力抓手和关键举措,实施了17批次工程项目,投入国家专项资金13.7亿元,建成集中安置区430个,帮助4万户20.2万贫困人口摆脱贫困,走出一条具有定西特色的路子。我们的做法主要有三点:

一是精准区分“三种对象”,做到因户施策。对五保户、孤寡老人等特殊困难群体,采取“易地扶贫搬迁+集中供养”的方式进行搬迁安置;对于人多地少、依赖承包地不强和居住特别分散的农户,结合实施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棚户区改造等工程,或者建设集中安置点以及鼓励进城买房等多种方式进行安置;对于承包地面积大、依赖性比较强的农户,采取“易地扶贫搬迁+扶贫贷款”的方式,以自建住房、回购闲置房屋等形式在村内“插花式”进行安置。

二是坚持“三个结合”,发挥整体效应。首先坚持与精准脱贫相结合,对“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地方的贫困户,进行搬迁安置和生态移民。坚持与城镇化建设相结合,结合实施新型城镇建设、“棚户区改造+”政策,鼓励群众灵活采取进城、进镇安置等方式。坚持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结合灾后重建,统筹整村推进、危房改造等项目,改善人居环境。

三是针对“三类区域”,指导群众增收。对在山坪区继续耕种原有承包地、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的搬迁安置农户,引导扶持发展草牧业、中医药、马铃薯、林果、蔬菜等优势特色产业和旱作农业,持续增加农民的经营性收入;对川区条件比较好的地方安置的农户,引导融入有带动实力的企业流转土地,发展商贸流通、设施蔬菜、畜牧养殖等富民产业,逐步提高财产性收益,多元增加收入;对在市区、城区、中心镇和园区等地域安置的农户,加大技能培训力度,扶持发展劳务、运输、餐饮等服务业,重点增加工资性收入。

p37(6) 张文聪贵州省铜仁市副市长

贵州省铜仁市副市长张文聪

张文聪:铜仁市精准扶贫的六个坚持

这些年来,铜仁市委市政府结合自身实际,探索精准脱贫的路子,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我们概括为六个坚持。

第一,在精准上要坚持下功夫。精准两个字出自铜仁,并把这个经验推广到全国。在精准识别方面我们下了很大的功夫,进行了5次“回头看”,每次“回头看”中都出台一些奖惩机制对工作不力的人员进行问责。去年通过“回头看”,把原来89万贫困人口剔除掉19万,真正把精准做得扎扎实实,做到该进的进来,不该进的出去。

第二,把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条件放在首要的位置。我们加大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将基础设施向乡镇以下行政村延伸,打通精准脱贫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目前贵州省县县都通高速,今年市里又新建5条高速公路,还有村通乡的公路建设。

第三,产业扶贫方面要增强造血功能。围绕品种、品质、品牌来做农产品的文章,实施了三个万元工程:万元山,万元田,人均达到万元钱。此外,我们着力培育产业主体,着力引进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我们还推进产业融合,农业园区基本上都打造成了旅游观光的休闲区域。再就是大力推进电商扶贫。

第四,坚持生态这条底线。铜仁在这方面一直在做一些探索,这些年来我们坚持退耕还林等项目,尽可能让转移的贫困人口在护林中发挥作用,最近这两年汇集了1.63万人口。

第五,解决钱的问题。把破解资金瓶颈作为我们的抓手,通过国开行贷款、成立扶贫发展基金、实施精扶贷等方式进行金融扶贫。

第六,是构建大的扶贫格局,扶贫不光是政府一家来做,要发挥社会的力量形成合力。

p37(7) 张吉忠宁夏回族自治区扶贫办副主任

宁夏回族自治区扶贫办副主任张吉忠

张吉忠:扶贫政策要因村制宜因户施策

宁夏的贫困区域主要集中在西海部地区,这一地区曾经是我们国家最贫困的地方,也是我们有组织有规模扶贫开发的一个先河。宁夏目前还有9个贫困县,800个贫困村,58万贫困人口,按照中央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我们自治区提出“三年集中攻坚,两年巩固提高,力争提前脱贫”。我们确保9个县全部摘帽,800个贫困村全部消耗,58万人口全部脱贫。从政策层面上讲,目前我们自治区的扶贫工作已经解决了扶持谁的问题,下一步,应该重点解决好拿什么来扶和怎么扶的问题。

第一,整合扶贫资源。整合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信贷资金和农民自筹五位一体的扶贫资金、资源整合机制,目前最主要的是在金融扶贫上下功夫。县一级作为脱贫攻坚的责任主体,目前9个贫困县全面推行了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的试点,根据脱贫攻坚的规划,形成多渠道饮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的格局。

第二,发挥好市场的作用。充分发挥好市场在扶贫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包括在产业发展、项目选择里面,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种什么?养什么?种多少?养多少?要由市场说了算。

第三,发挥群众主体的作用。扶贫资金、扶贫政策要接地气,就必须要因村制宜,因户施策,让贫困村、让贫困老百姓根据他的致贫原因和脱贫需求,来自己选择他们的项目。

第四,有关机制体制创新的问题。精准扶贫要创新机制,在这方面我们采取一些托管、入股分红、定点就业、资产收益等形式。在传统优势特色产业的基础上,发展一些新产业、新业态,比如说像乡村旅游扶贫、电子商务扶贫,通过这些产业的发展,带动产业壮大。

总之,在政策层面上讲,使我们的项目跟着规划走,贫困户跟着项目来干,专项扶贫资金盯着贫困户来用,不断扩大老百姓的就业创业的技能,增加收入。

p37(8) 陈文明吉利控股集团党委书记、副总裁

吉利控股集团党委书记、副总裁陈文明

陈文明:通过就业扶贫激发内生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对精准扶贫发表了重要讲话,党中央国务院又专门做了整体的战略部署,作为吉利集团,积极响应,全力参与。李书福董事长个人过去在抗震救灾方面捐助了5亿多元,这次精准扶贫,吉利集团力争把它做实,做出成效来。

第一,组织领导要做实,不是空的。董事长挂帅,党委主抓,基地承办,伙伴协同,全员参与。我们专门成立了社会责任部,同时我们总部党委人力资源部、财务部、书福基金会,再加上基地的负责扶贫的领导,还有一个院校的校长,组成精准扶贫推进项目组,具体由我来负责。所以精准扶贫是大事,只有加强领导,才能强势推进,保证这个项目能够做好。

第二,项目任务要做实。我们首先到各基地进行了一个多月的调研,认真研究扶贫的方案,同时和当地的市区县政府对接,资源共享,最后确定在5个省9个市县区作为重点扶贫单位和地区,用3到5年的时间,投资4到6个亿,帮助特贫人口12000多户,现在长期的计划已经都有了,今年打算2000户贫困户对号入座,这是我们的目标。

p43 陈文明说,吉利集团要把精准扶贫做实。

陈文明说,吉利集团要把精准扶贫做实。

《中国经济周刊》视觉中心首席摄影记者 肖翊 摄

第三,精准扶贫从四个方面入手,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特产扶贫。我主要讲一下就业扶贫,我们是工厂,一个岗位上下游可以带动10到15个就业机会,我们就给贫困户争取这个就业机会,把我们企业发展和精准扶贫捆绑在一起,我们估计要解决6000个左右贫困户的就业问题。

————————————————————————————————————————

2016年第40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2016年第40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网络编辑:崔晓萌)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