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财经 > 宏观 > 正文

甘肃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主任王广平:构建农村贫困户精准贷款绿色通道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 (记者 崔晓萌) 9月27日,由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主办,中共定西市委、定西市人民政府承办的首届中国扶贫论坛在定西市举行。下午,与会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及企业家就“企业帮扶由‘授人以鱼’ 到‘授人以渔’”的话题展开了一场高端对话,建言献策。

王广平

王广平 《中国经济周刊》视觉中心首席摄影记者肖翊 摄

甘肃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主任王广平在对话中表示,农村信用社是伴随着共和国的成立而诞生的,由广大的农民自主入股组成的一个以农为本,为农服务的农村金融组织。随着我国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推进,甘肃省信用联社在2005年正式成立,我们本着服务三农,服务小微,服务县域的宗旨,认真履行管理、指导、协调、服务,各项业务在这十来年也实现了长足的发展。截至到今年8月末,全省农村信用社有机构网点共有2288个,可以说是遍布城乡,延伸到村。

同时,还在村级设立了金融便民服务点和惠农服务终端,分别是2929个和4190个,现有的信用社员工有2万人,目前,农村信用社全省总资产将近5千亿,各项贷款是3070亿,这其中涉农贷款已经占到了2500多亿,占整个贷款总额80%以上。其中,我们对58个贫困县和17个插花县涉农贷款有2115亿,占比占到整个涉农贷款的85%。各项涉农贷款和贫困县的贷款已经是位居甘肃省金融系统的第一位。

下面我从支农和精准扶贫方面,把农村信用社在这方面的一些实践和探索给大家做一个汇报。

第一、精准扶贫方面,主要打造精准扶贫的专项贷款,这项工作和省财政厅,省扶贫办共同构建精准扶贫小额信用贷款,这个贷款是为建档立卡的贫困户量身订作的一种贷款品种,每户5万元,期限3年,基准利率免抵押,免担保,全额贴息,这个贷款品种从去年到今年我们推广以来,我们探索了这么一种联动的机制。

第二、建立联动机制。省财政厅负责对贷款的投放计划和贴息安排,由县区政府负责贷款的主体实施,由我们参与行负责贷款的发放,形成了联动机制。

第三、在创新贷款模式方面。有这么几个方面:

一是直贷模式,有劳动能力,有创业意愿的贫困户,通过银行直接对他发放这笔贷款,支持他进行产业方面的发展和脱贫。二是行业带动的模式,对有劳动力和创业意愿的,创业当中没有明确的创业目标和创业能力,通过当地政府协调,由一些种养大户还有农业龙头企业与贫困户签订带动协议,指导农户确定投资方向,使贫困户能够在企业的带动下增收致富、脱贫。三是推动贷资分红的模式,对一些没有劳动能力和创业能力的贫困户,主要是通过将农户名下的资金,在个人自愿的基础上与当地的龙头企业签订协议,由企业集中使用贫困户的贷款,每年按一定比例的收益进行分红付息模式

在小额信用贷款过程中,我们和省财政厅建了一种风险共担机制。由财政和银行7:3拿出风险资金建立风险基金,同时落实贷款发放的主体责任,由县区政府作为贷款发放、回收、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推行发放两年来,由省农村信用联社下辖的平凉、天水、陇南三个地区发放的贷款,一共有22.55万户,发放贷款111.1亿元,发放贷款的覆盖面达到了90%。

精准扶贫贷款的实施,建立了政府与金融联手增信的典范,构建了农村的贫困户能够精准贷款的绿色通道,有效的支持了农户的发展种植,养殖,小本创业的资金需求。这是我们在精准扶贫方面所做的工作。

另外在支持三农方面,省联社一是积极推广我们自己的信贷产品,就是小额农户信用贷款,这个是09年在借鉴其他省的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学习他们的经验之后,回来进行试点,这几年进行推广,也是一种信用贷款,通过评级授信,也就是没有抵押没有担保,通过一次核定,余额控制,随用随贷,周转使用,无需担保的模式推广评级授信工作,所以对全省356万户农户进行了评级授信,覆盖面达到80%,授信金额1400多亿,累放1050多亿,现在的余额是350多亿,小额信用贷款降低了农户贷款的门槛,缩短了贷款的流程,简化了贷款的手续。同时,创新的贷款的方式,破解了农户在担保抵押上的缺失的制约。使农户基本的生产生活的资金需求得到解决。

二是推行以大联保贷款模式支持三农的贷款,由于目前各类农村的经济经营主体的需求不断的在增加,贷款的额度在不断的上升,我们通过五到七户的联保,加其他担保机构的参与,形成了大联保贷款的模式,这个在我们涉农贷款当中的占比也是非常高,目前贷款余额1500多亿。

三是创新信贷产品,根据地域、区域和产业的特点,创新信贷产品,创新了五通五保的信贷产品。

四是积极参与国家贴息贷款的发放。

在农村构建金融的服务网络。主要是为了解决农村的支付结算瓶颈,我们通过设立便民服务点,设立便民自主终端,以及和电商联手进行一些服务,和互联网金融相结合,支持农副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便民服务点和便民服务终端主要是满足了农村的农户,特别是边缘贫困地区的农户的金融需求问题。

最后,我说一下在今后扶贫当中的设想和思路。

首先、发挥农村信用社的地缘和人缘优势,配合区政府对已经发放的精准扶贫的小额信用贷款进行跟踪监测,我们既要管放,也要管用,我们把这块工作能够做到位,使真正的扶贫资金能够用在贫困农户脱贫产业发展方面,在这方面我们今后当好各地县区政府的参谋,把这块工作做好。

第二、在创新信贷产品方面,我们抓住两权抵押贷款的试点,在我们省试点的基础上,我们在农户土地的经营权,住房,财产抵押方面,深化农房,农地,林地,果园等的抵押贷款,提高三农贷款的可获得性。

第三、坚持市场导向,在聚焦我们省上的六大特色产业方面,发挥农村信用社信贷资源配置的优势,支持贫困地区的农户走好产业脱贫的路子。

第四、加强与银政、银企、银保、银贷、银银和银电方面的合作,通过联手互联网金融为抓手,推进互联网金融服务建设,使农村获得服务的可获得性。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网络编辑:崔晓萌)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