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杂志 > 正文

【悦读】吴军:争当2%的人

“在历次技术革命中,一个人、一家企业,甚至一个国家,可以选择的路只有两条:要么进入前2%的行列,要么被淘汰,抱怨是没有用的。如果有可能,我们要争做这2%的人。”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银昕 | 北京报道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6年第37期)

p86

《智能时代:大数据与智能革命重新定义未来》

推荐指数:★★★★

作者:吴军

出版:中信出版集团

作者简介:

吴军

于2002年加入谷歌公司,是谷歌中、日、韩三种语言搜索算法的主要设计者。2010年加盟腾讯公司,出任负责搜索和搜索广告的副总裁。2012—2014年回到谷歌,领导计算机自动问答项目。2014年,在硅谷创办了丰元资本风险投资公司。

“在历次技术革命中,一个人、一家企业,甚至一个国家,可以选择的路只有两条:要么进入前2%的行列,要么被淘汰,抱怨是没有用的。如果有可能,我们要争做这2%的人。”曾供职于谷歌和腾讯,发明了谷歌中、日、韩三种语言搜索算法的吴军,在推介自己的新作《智能时代:大数据与智能革命重新定义未来》时多次提到:其实这2%的人对这个社会进步所作出的贡献远远大于伤害,要在技术浪潮中力争成为前2%的人,才不会落伍。近日,《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对吴军进行了专访,倾听了他关于智能化新技术对社会改造和革新的观察和看法。

“数据分析得到的结果是最好的”

在书中,吴军写道,大数据分析并且指导营销方案的做法,已经被很多公司采用,并且获得良好效果,一些技术改变了原有的商业模式,其也在冲击着传统的营销学理论。“搞金融的人都知道一个定律,那就是市场永远是正确的。可以有一百种理论预测明天股市大跌,但如果明天股市涨了,这一百种理论就都是错的。”吴军认为,在目前的商业时代,用数据分析得到的结果一定是最好的,他举例说:大数据可以分析家庭的购物习惯,比如针对洗发水这个产品,一个家庭大概在什么时候会用完一瓶洗发水,它是知道的,就会在每个家庭快用完洗发水时将优惠券推送出去,这对实体零售的商店来说是一个不小的冲击,“人们就不用去超市了。”

“以前商家投放广告,比如一个洗发水品牌,这次请汤唯做广告,下次请李冰冰代言,究竟这两个广告的受众分别是何人,商家是不知道的,只能通过非常粗略的框架得出一个粗糙的统计结果;但在目前的视频网站上,每一条广告都有谁在看,平台一清二楚,这对营销效率来说是一个质的飞跃。”吴军解释说,拥有强大数据搜集能力的平台,可以将每一个消费者的购物习惯掌握得异常清晰,如果一个人每次出差都只在出发前一两天订机票,另一个人提前两个月就开始搜索机票价格,那么这两个人以后收到的机票价格就会是不同的。

吴军还在书中写到,用户数据是未来商业时代最宝贵的东西,商业竞争本质上将是数据的竞争。“冰箱掌握了一个家庭的购买食物的习惯和对食物消耗的程度,不少智能冰箱厂商都视其为商场里货架的扩展,在智能触摸屏幕上启用了电商入口的功能,三星等公司已经在销售可以直接购物的智能冰箱雏形了。”

“单纯制造商品的公司市值会不断缩水”

吴军将目前大数据分析被广泛引入各个行业以及社会各个角落的时代称为“+数据”时代,在他看来,这是一次不亚于大航海时代和工业革命时代的伟大变革。在书中,他列了几个公式:当英国人开始用蒸汽机改造一些产业时,“现有产业+蒸汽机=新产业”这一思路使得英国把各个古老文明都抛在了身后;19世纪末,电的应用改变了世界,它催生了很多之前已经存在,但看似是新的产业,这一时代的公式变为“现有产业+电=新产业”;今后,由大数据引发的智能革命也将是以一种与前面几次技术革命类似的方式展开,“现有产业+机器智能=新产业,现有产业+大数据=新产业”。

“这个时代是机器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对所有既有行业的一次洗牌,就如同几百年前发生的事情一样,人类造出了新工具。”吴军认为,同样是实体零售,被洗牌和没被洗牌的区别在于,同样一个茶叶店,有的人只会开门市店,另外有人却学会用手机App分析客户构成,监测客户行为和营销,导致客户数量急速增长。

新技术对现有产业的洗牌不仅意味着再造,也可能意味着淘汰。在那几个公式中,是否存在加不上新技术而濒临灭绝的“夕阳产业”?吴军对此毫不避讳:肯定有!吴军认为,在世人皆知的“占领华尔街”事件中,那些游行示威的人,就是在新技术时代濒临被淘汰的人。“正如汽车被大量应用之后马车车夫面临被淘汰一样,目前农村地区70%还在靠生产粮食存活的人口,他们的确是即将被淘汰的,因为在新的技术格局下不需要这些了。”吴军说,在一些发达国家,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占总数5%以下,一些行业在整个经济构成中的占比只会越来越低。“如果我们关注过去十几年中市值最高的公司的话,就会发现这个名单已经变成了清一色的高科技公司。之前还有一些银行、电气公司、石油公司等,但现在前十五名全是高科技公司。越往后,单纯制造商品的公司市值越会减少。”

“很多看似高端的脑力劳动者也将失业,因为机器可以做得更好”

在机器智能不断进步后,越来越多的人类工作可以被机器替代,这已不是秘密,然而被替代的工种已绝不是人们之前认知中的“低水平重复性劳动”,一些看起来是脑力劳动的工种,也难逃失业的命运。“门户网站上的各类小编看起来是脑力劳动,实质上也已经不需要了,因为小编的工作大多数属于脑力劳动中的‘脏活儿累活儿’。”吴军说。

机器智能对脑力劳动工种的冲击远不止于此,在美国,影像科医生是一份收入非常高的工作,但如今也面临着被机器替代的命运,“看片子其实是一项看起来比较高端的脑力劳动,但机器可以做得更好。”就连其他科室的医生,也不是安全的。吴军介绍说,IBM的人工智能技术沃森目前在医疗中的水平已经达到了美国临床医生的平均水平,“虽然还没有达到所谓三甲医院医生的水平,但在一些医疗资源尤其是医生水平欠发达的地区,达到这一水平的电子医生是十分有推广意义的。”吴军认为,连下围棋这项脑力劳动人类都被机器打败,机器与人各自的领地早已突破了“脑力”和“体力”的界限。此外,编辑和记者的工作也面临很大冲击,《华尔街日报》目前已经采用机器人写作,一些对上市公司财务数据进行分析的报道,可以由机器人完成对数据进行分析的部分,然后再由记者完成评论和深度解读的部分。“今日头条里的很多内容都出自机器之手,我个人觉得不比网站上那些小编写的要差。”吴军笑言。

“任何新技术在开始阶段的核心受益者都是极少的,这并不是所谓的资本家一定要多么残酷地剥削别人,而是技术层面的事实天然地让一部分人的确可以站在这个时代的巅峰。”吴军认为,与其抱怨,不如接受现实,争取加入这前2%的行列,不被淘汰,“我想说的不是每个人都要到这些公司去工作,而是希望大家接受一个新的思维方式,利用好大数据和机器智能。回顾历次技术革新,首先受益的是和那些产业相关的人、擅于利用新技术的人。”

————————————————————————————————————————

2016年第37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2016年第37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网络编辑:张芳超)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阅读
关键词: 吴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