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杂志 > 正文

G20历史上最大的非洲媒体代表团热评杭州峰会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6年第36期)

马拉维时代集团高级经济记者金斯利·詹西:“解决绿色产业的融资问题,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一招,是谋划人类长远发展的有力举动。”

乌干达《新愿景报》高级记者塔迪欧:“中国做了大量的筹备工作,而且注意到了会议各方面的很多细节。比如,会场到处都有箭头,我想去会场的任何一个角落,都很方便。”

厄立特里亚《哈达斯报》记者耶玛尼·格布雷齐丹:“我写了篇题为《最大非洲媒体代表团赴G20杭州峰会》的报道,在网络上的阅读量和转载量特别高。”

利比里亚《侧影日报》主编弗里德里克·盖耶:“中国此举体现出中国并不只是追求自己国家的繁荣发展,而是希望全球共同实现经济增长。西方国家领导人应当学习中国的全球视野,更多关注非洲。”

埃及《七日报》驻京记者哈尼·穆罕默德:“这是塞西总统第一次受邀参加G20峰会,充分体现出中国对埃及的尊重和重视。埃及流行着一股中国热,埃及人对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充满兴趣。”

冈比亚《每日观察家报》副主编玛丽艾托·恩戈姆:“我可以把我写的报道直接发回报社供刊登,报社就不用转载BBC或CNN的报道了。其他非洲媒体也是一样,我们可以代表我们各自的国家。”

赞比亚《每日邮报》记者玛兹佩扎·昌达:“中国地大物博,各地差异很大,因此有很多不同的经验值得非洲国家借鉴。赞比亚是一个内陆国家,发展对外贸易出口不便,赞比亚人永远不会忘记,中国援建的坦赞铁路为赞比亚提供了出海通道,给予赞比亚实实在在的帮助。”

莫桑比克《消息报》记者安娜·卡多佐:“这可以让非洲国家的声音更多地被世界聆听,是非洲国家传递自身需求、吸引G20成员投资的良好机会,将给非洲国家带来丰硕成果。在莫桑比克,你能看到很多莫中合作的项目,来自中国的投资和基础设施项目助推了莫桑比克的发展。”

加纳《加纳时报》高级记者戴维·亚博伊·特塔赫:“2013年,非洲联盟首脑会议提出了‘2063年愿景’,希望在2063年实现非洲的工业化。我们期待这次G20峰会可以达成一些具体的政策或项目,为非洲大陆的工业化提供借鉴。”

喀麦隆《论坛报》高级记者班昆·高德勒夫·科雷斯:“当前达成这项成果(指《G20全球投资指导原则》)非常必要。全球贸易和投资尚未达到国际金融危机以前的状态。清除贸易保护主义障碍,确保贸易环境是投资友好的,同时在投资方面设定统一的准则和方向,以应对跨境投资保护主义,可以促进跨境投资。”

尼日利亚《太阳报》主编伊肯内·埃梅乌:“我期待这份文件(指《G20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行动计划》)获得批准后,世界会更多关注某些地区的贫穷困境。过去,中国也有过贫穷的经历,体验过贫穷的滋味,对非洲国家经受的疾苦会更加感同身受。我相信,中国将会为较小型经济体争取更多利益,努力帮助它们走出贫困。”

————————————————————————————————————————

2016年第36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2016年第36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网络编辑:崔晓萌)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