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杂志 > 正文

国家发改委东北振兴司副司长杨荫凯:东北振兴战略站在了历史新节点上

这一年以来,东北的政策环境,舆论环境,乃至于发展形势跟去年相比发生重大变化。我个人觉得东北目前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p60

国家发改委东北振兴司副司长 杨荫凯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6年第34期)

我去年有幸参加过去年的东北振兴论坛,今年也是受领导的委派,来参加本次的论坛。在我发言之前,首先表达一下领导对论坛的几点期待:第一个表达对论坛主办方邀请的感谢。第二个因为他跟国务院领导有重要的活动,所以难以参加论坛表示遗憾。第三个对论坛成功举办表示祝贺。

这一年以来,东北的政策环境,舆论环境,乃至于发展形势跟去年相比发生重大变化。我个人觉得东北目前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东北振兴战略,站在新历史节点上,这个“新”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战略提到新高度。过去一年,总书记到东北进行调研,针对东北振兴发表了一系列的重要指示。今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新一轮东北振兴的总体要求、战略地位、重点任务。《意见》明确提出,要像抓“三大战略”一样,持续用力,抓好新一轮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实施。中央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如此密集地对东北提出振兴,是前所未有的。在国家发展改革全局中,东北振兴地位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第二,解决发展新变化。过去一年,东北各地区确实攻坚克难,深入贯彻中央全面振兴的重要指示,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表现出五个积极变化:第一个变化是经济触底企稳,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GDP分别比一季度提高了0.3、0.5和0.6个百分点;第二个变化是改革推进有序,三个省都制定了改革的具体方案和实施政策,“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取得积极进展;第三个变化就是结构加速调整,部分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第四个变化是各地区把改善民生放在突出位置,社会大局逐渐稳固;第五个变化就是城市发展比较喜人,这是一年来东北迎来的新变化。

第三,振兴发展面临新挑战。包括经济增速比较低、困难比较大,整体看东北处于触底回升之中。其中最大的变化就是出现明显的分化。从省级层面看,吉林的发展速度跟全国持平。黑龙江虽然弱于全国发展,但是整个发展差距在不断缩小。辽宁的压力较大,上半年辽宁工业增加值增速为负,目前形势比较严峻;从城市来看,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比较单一,经济发展下行压力比较大;从行业来看,传统行业发展较慢,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较快;从企业来看,部分企业产能过剩。

p61

东北的分化程度,反映出东北目前经济形势和整体发展形势的复杂性,也是新常态下,各地区体制、机制等结构性问题的直接反映。未来,东北可能难以形成“齐步走”的发展道路,可能形成雁阵式的发展路径。

这对于下一步如何把握好工作的次序,提出一系列的新要求。

第一,还是要壮大区域增长环境,特别是四个城市占东北整体经济比重的45.3%,半壁江山在省会,直接关系着东北振兴的发展速度、质量。

第二,要保持必要的投资力度,全力稳住经济基本面。新一轮东北振兴三年滚动计划,将推出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另外要积极优化融资结构、融资机制,下一步投资结构可能还要进行调整。要重点发展能够产生新的需求、重大的产业项目。

第三,要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成果转化。目前各省都制定了具体的行动计划,下一步要按计划保证完成任务。同时也要加快培育壮大一批千亿规模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第四,要务实推出改革开放举措,包括制定国企改革方案,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同时结合开放,我们也在探讨,能否考虑一种跨省区的一区多元的城市群,结合三省的国家级新区,创建新的经济贸易增长区。

第五,要坚决兜住民生的底线。这涵盖了整个社会事业的发展,包括目前存在问题的资源型城市中钢铁、石油的转型发展问题,国家下一步要制定相关政策积极推动。

目前唱衰东北的现象是比较突出的,下一步在舆论方面,也希望媒体界的朋友,能正面宣传东北发展的成绩和取得的好的经验。

————————————————————————————————————————

2016年第34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2016年第34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网络编辑:贾璇)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