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杂志 > 正文

镇江新区变身“专业园区运营商”

镇江新区,“长三角”地区国家级开发区的后起之秀,建区以来,“创新载体”引领发展方向,使其在江苏全省乃至更广范围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王克 | 江苏报道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6年第30期)

镇江新区,“长三角”地区国家级开发区的后起之秀,建区以来,“创新载体”引领发展方向,使其在江苏全省乃至更广范围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

党的十八大召开尤其是2015年底中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后,镇江新区的“创新载体”如何延续和升华?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近日实地调研得出的印象是——方向明晰、思路缜密、措施具体、效益斐然,其内生动力的核心则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进一步理顺,开发区管理机构已然变身“专业园区运营商”。

“头脑风暴”形成战略思维

在镇江新区,《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见到了管委会副主任杨菊兰,而杨菊兰的“阵地说”立刻引发起记者的浓厚兴趣。

“开发区的良性发展离不开两大要素——经营好产业的企业家、运营好阵地的管委会。什么是‘阵地’?‘阵地’就是开发区以及进区企业都能够得到持续性成长的政治经济生态。”杨菊兰如数家珍地向《中国经济周刊》介绍起新区主事者们的“阵地运营观”。

“‘阵地意识’的形成源于7年前的一场‘头脑风暴’。”杨菊兰说,“今天的镇江新区是由几个层次较低、规模较小的开发‘板块’组合而成的,当时的背景是主城区不断扩张、迁移,要求‘退城进园’数年形成的开发园区转型升级融入主城,而在如何转型这个问题上意见并不统一。比如我们的‘丁卯工业板块’要纳入主城区肯定要对其功能再做调整,尽管当时的企业入园门槛早已是‘无污染’或‘微污染’。此时此刻,开发房地产,以商业业态将其‘整建制’转为城市可能操作更简单、收益更直接,但这一方土地或将因此而失去更好的发展前景,与园区共同成长的干部们在感情上也难以割舍。于是,当时的决策者将有关单位负责人集中起来,让大家各抒己见,在思想的碰撞中最终形成了一个全新的概念——‘运营好科技引领的城市板块’,这就是一直延续到今天的新区功能定位。”大学毕业就来到园区一直工作至今的杨菊兰在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回忆往事时仍然很有些念兹在兹。

“‘头脑风暴’的过程艰难曲折,但实践证明其成果非常积极。”杨菊兰认为,“尤其是思维的转换、理念的升华——现在我们看项目,大家会不约而同地以‘运营’头脑去分析、邀请专家学者来评判,这个项目好在哪里,你想供给它什么,你能供给它什么?”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了解到,从靠政府向找市场转变,从会融资向善经营转变,从能建设向善运营转变,瀚瑞控股、中瑞产业园、大学科技园、大路通用机场等“园区发展公司”的陆续组建标志着镇江新区稳步进入了“专业园区运营商”的市场化时代。而“头脑风暴”作为开启智慧之门的有效形式得以薪火相传,引入先进思想、提升运营品质,被看作是新区“阵地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党政官员每年都到深圳等前沿地区学习观摩,管委会还通过“总裁俱乐部”等形式组织企业家共同参与各类活动,用杨菊兰的话说,这叫“创新思维的经常化供给”。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互联网+”也被引进思想碰撞,比如与深圳的“虚拟孵化器”深度合作,让新区企业老总与深圳专家团队隔空对话,一线城市甚至是国际一流企业的管理资源、资本资源、技术资源被引入镇江并逐步实现本土化。

p72 今年3 月17 日,海王飞机项目落户镇江新区。 张斌I 摄

今年3 月17 日,海王飞机项目落户镇江新区。 张斌 摄

“链式招商”催生产业集群

“专业运营”,重在“专业”,镇江新区主事者将其又分为“运营者的专业素养”和“运营项目的专业水准”。《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调研发现,“引进一个项目、聚集一片园区、催生一个产业”的“链式招商”应被看作两大“专业”之集大成者,航空产业则可视为此类“集成”的代表作品。

中共镇江新区党工委书记郭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与传统招商模式相比,链式招商比拼的不是政策的红利水平,而是产业的集群基础。”

2008年11月,国产C919大飞机项目启动,镇江新区果断与四大涉航央企建立战略合作,高端切入相关产业;2013年5月,又围绕专业化标准组建航空航天产业园、产业研究院以及目前国内也不多见的航空产业专家库和顾问组。短短几年间,成功引进航天海鹰、菲舍尔等近30个涉航项目,为国产大飞机及波音、空客、庞巴迪等国际行业巨头提供合格零部件。与“一机”相配套,新区着力打造“两翼”——通用机场和航空学院。目前,华东地区首个A类通用机场——镇江大路机场已建成30米×800米跑道、30000平方米停机坪、3000平方米停机库并投入使用,驻场通航公司达10家;背靠通用机场,又连续引进德扬大棕熊飞机、格莱赛尔、席勒直升机等3个整机项目;机场二期建设完成后还将再引进3~4家整机制造项目。坐落在产业园内的“江苏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聘请外教为区内各涉航企业提供“订单培养”,总投资10亿元的南航金城学院镇江校区也已完成项目签约。基于对产业集群的整体研判,中国航天三院先进复合材料成型工艺技术研发中心、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轻型通用飞行器设计研究院等科研机构成功入驻新区组建的江苏省航空产业产学研联合创新平台。目前,镇江新区已经成为国家级航空产业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包括航空研制、航空教育、航空旅游、航空金融四大板块的航空全产业链雏形初具、走势看好。

谈及“链式招商”,杨菊兰认为除了上下游及周边产品的“配套组合”,更高层面、更宽视野地考察“产业链条”并统筹谋划应当是镇江新区的一大特色。“实际上我们的理念是不断拓展和深化的,比如对‘并购’的认识。一些很有市场前景的行业苦于缺乏某个关键‘环节’,而拥有核心技术的专业团队却在渴望资本推力,此时,有资源整合能力的行业大佬来并购专业团队,投出来的项目可能技术更高端,市场更欢迎。所以这两年我们在有意识地引进融资和保理这样的业态。”杨菊兰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了解到,短短几年间,镇江新区已经聚集了深创投、深圳力合、英菲尼迪等数十家风投机构,政府和银行2011年联合设立的“科技银行”贷款额度从几千万达到了近7个亿。今年开始,该区跟国内巨头合作的产业基金开始向专项“进化”——比如集成电路基金、航空产业基金以及筹划中的新材料、新能源基金。据悉,“十三五”该区计划引进各类基金200亿元以上。

“人才高地”昭示新区未来

“一流的发展水平需要有一流的科技人才。”镇江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组织人事部部长孙家政认为,“新区的发展寄希望于企业的运转,而企业的运转又离不开人才的实力。为此,新区很重要的一个‘运营’目标就是‘打造人才高地’。”

孙家政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发达地区的快速发展都与其重视人才、培养人才、引进人才、善用人才密切相关——深圳引进的人才专业化、年轻化特点明显;浙江省首批37个特色小镇新吸引1.3万人才;苏州重金引进科技团队使纳米技术产业产值突破300亿元……从这几个例子中不难看出,人才竞争已经成为地区发展战略中最有全局影响力的竞争,谁掌握了人才谁就掌握了未来。”

据孙家政介绍,近年来,作为“运营”项目之一,镇江新区在人才工作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对话世界500强”、第三届青年遗传学家论坛、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百名高校师生看新区”等一系列引才活动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影响;创新总裁俱乐部、创业人才联谊会、青年企业家“O2O朋友圈”、中瑞Swirlab(风暴眼)创新空间等平台集聚了一批国家级青年专家、江苏省“双创计划人才”;机关事业单位引进优秀年轻人才385名,其中研究生以上学历者达30%;企业累计引进高校毕业生8255人,专业技术人员中35岁以下人员占比达64.5%,成为推动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调研中得知,围绕“做实新兴产业放大增量动力、做新传统产业释放存量动能”,镇江新区累计引入和培养国家级专家21人、省“双创计划”人才79人、市“331计划”人才189人。与“专家学者”受到同样重视的是“能工巧匠”,全区持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劳动者超过4万人,占适龄劳动力的1/3,其中,高技能人才(高级工及以上)超9000人,占技能劳动者总量的21.3%;中级工近14000人,占技能劳动者总量的33.2%。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技能人才队伍正在形成。镇江中船瓦锡兰公司在全球造船行业产能过剩的背景下,依靠其国内最强的水动力设计团队,开发出一系列畅销产品,2015年实现应税销售4.53亿元,同比增长42.8%,今年以来增长势头依然强劲。江苏正丹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则以“363名职工中拥有180名高级工”成为区内企业的典范。

孙家政认为:“每一名员工都活跃起来,就能为新区全面开启‘二次创业’新征程提供源源不绝的动能。因此,未来5年,新区将着力选拔培育30人左右的高层次青年创新人才、40人左右的高素质青年管理人才、100人左右的优秀青年创业人才和数量更多、覆盖更广的青年技能型人才,努力形成‘群星璀璨’的生动局面。”

————————————————————————————————————————

2016年第30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2016年第30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