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杂志 > 正文

宁夏税收改革试点“一减一加”

作为国家税务总局确定的“5+7”改革试点地区之一,2016年是宁夏回族自治区落实《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加快推进税收现代化的关键之年。截至今年6月底,这个西部省区已完成“合理简并纳税人申报缴税次数”和“推行办税事项区内通办”两项改革试点任务。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李开南 | 银川报道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6年第30期)

作为国家税务总局确定的“5+7”改革试点地区之一,2016年是宁夏回族自治区落实《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加快推进税收现代化的关键之年。截至今年6月底,这个西部省区已完成“合理简并纳税人申报缴税次数”和“推行办税事项区内通办”两项改革试点任务。

围绕试点工作,如何在办税负担上做“减法”,在纳税服务上做“加法”, 打造“两优”发展环境,形成释放改革红利、推进工作发展的综合效应?近日,《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专访了宁夏地税局党组书记、局长马建民。

将五大发展理念 植根于宁夏地税工作之中

《中国经济周刊》: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对于宁夏地税,如何把五大发展理念深深植根于地税工作之中?

马建民:自治区党委书记李建华专门对地税工作做出批示,“认真分析我区税收形势和发展趋势,着力涵养扩大税源。”涵养税源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切实降低企业成本,在依法管理的同时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为此,我们要按照协调发展理念,聚焦减轻税收负担,把优化税收环境和落实税收优惠政策放在更加重要位置来推进。

一方面要按照转变职能、简政放权、优化服务的要求,坚持放、管、服三管齐下,进一步深化税务行政审批、“三证合一”登记制度等改革,在办税负担上做“减法”;持续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为纳税人持续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纳税服务,在纳税服务上做“加法”,优化税收环境,降低市场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

另一方面要更加积极主动地落实好各项税收优惠政策,深化宣传、优化流程、简化手续、做实服务,使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应享尽享”,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不断创新税收管理和纳税服务,更好地服务纳税人、更好地规范税务人。

面对持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和持续增多的政策性减收因素,我们主动适应经济和税收新常态,迎难而上,凝神聚力,努力化解各种不利因素对税收收入的影响,税收收入呈现稳中有增、稳中提质的良好态势。2015年,宁夏地税系统累计组织各项收入383.98亿元,增长9.77%,增收34.2亿元,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财力保障。

推进涉税审批“三集中、三到位”,实现“三个倍增”

《中国经济周刊》:近年来,宁夏地税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面推行“两集中、两到位”,它为宁夏地税工作带来哪些变化?

马建民:2015年初,宁夏地税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为转变职能、简政放权的切入点,在全系统全面推行“两集中、两到位”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即把纳税人办理的所有涉税事项向办税服务厅集中、所有涉税审批事项全部向审批办集中;审批办人员向办税服务厅进驻到位、审批权限向审批办授权到位。

首先,经自治区编办批准,在自治区、市、县三级地税机关统一设立26个行政审批办公室,与政策法规部门“一套人马两块牌子”,专司税务行政审批工作。行政审批办全部进驻政府政务中心或地税局办税服务厅。

其次,对地税机关的执法依据进行全面梳理,按国家税务总局和自治区要求编制发布权责清单,明确审批依据和审批机关,限定审批类别和审批时限。按照“法无授权则禁止”的原则,凡是没有列入权力清单的职权一律不得行使,凡是没有列入审批目录的事项一律不得再审批。

第三,在银川市兴庆南区地税局等单位试点成功的基础上,在全系统全面推行“两集中、两到位”行政审批模式。2015年以来,宁夏地税系统共受理、办结各类审批(备案)事项2万余件,其中受理各类减免税1.5万户,减免税款35亿元;受理延期缴纳税款50余户,缓征税款4亿元。

《中国经济周刊》:今年,“两集中、两到位”又升级为“三集中、三到位”,这一升级带来哪些新变化,请介绍一下这一方面的情况。

马建民:今年,我们着手打造网上审批平台、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大力推行“行政审批向网上集中、事中事后管理到位”,将“两集中、两到位”升级为“三集中、三到位”。

行政审批向“三集中、三到位”的推进,进一步规范审批行为,优化服务环境,降低纳税人办税成本,提高税收征管效能,实现“三个倍增”。

第一是效能倍增,网上审批让纳税人不跑路。纳税人在线提交电子申报资料,审批人员在电子税务局的审批平台对材料进行预审,预审通过后直接进入审批程序。今年1—6月,自治区政务中心地税行政审批窗口办理核准类减免税7户,减免税643万元,实现“不进地税门、不找任何人、办成所有事”。

第二是效益倍增,网上审批让征纳成本更节约。纳税人通过移动App应用,将所有涉税电子资料全部保存在电子档案库中。地税部门通过放权限、优服务,使自治区地税局行政审批事项减少99%,市级地税局审批流程减少71%。目前,试点的银川市兴庆区南区地税局办理备案类减免税78户,减免税收1132.46万元。

第三是效率倍增,网上审批让审批过程更透明。通过金税三期系统,对行政审批时限和流程进行监控,使行政审批事前、事中、事后整个过程更加公开透明。

连续举办三年 “大学习、大练兵、大比武”

《中国经济周刊》:宁夏地税系统“大学习、大练兵、大比武”这项活动已经连续举办了三年,有什么重要意义?取得了哪些成绩?

马建民:在税收工作领域,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广泛,规模庞大、结构复杂的金融电子交易和电子商务不断增长,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状况日益加剧,税收征管面临高度的复杂性和诸多不确定性。

从自治区来看,经济、产业和税源结构发生巨大变化,社会分工和专业化水平越来越高,纳税人数量快速增长,组织形式、经营方式、经营业务也呈多样化、多元化趋势,加之企业财务制度也在不断变化,靠传统的人海战术、以票控税等税源管理方式已难以适应信息社会迅猛发展的现实。

我到宁夏地税工作之后,大家普遍反映的问题是基层编制少、人手紧,特别是高素质的人才紧缺,工作压力大。另外,相当一部分干部到企业去不会查账,干部职工的业务素质问题已成为制约地税事业科学发展的瓶颈。

要根本解决这个问题,最可靠和最现实的途径是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和信息化建设水平。2013年初,自治区地税局党组决定开展“大学习、大练兵、大比武”活动。

通过连续三年举办这项活动,宁夏地税系统作风得到转变。工作中认真负责、敬业爱岗的多了,敷衍塞责、拖拉推诿的少了;干部之间相互交流学习、工作体会的多了,在一起闲聊的少了;工余时间看书学习的多了,应酬玩乐的少了。

如今,学业务知识、练岗位技能、比工作能力在全系统蔚然成风。全系统1800名干部中已有6人荣获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53人荣获自治区“青年岗位能手”,20人入选税务总局专业人才库,1人入选全国税务领军人才。

“办税事项区内通办”,解决纳税人多头跑问题

《中国经济周刊》:请介绍一下宁夏地税“办税事项区内通办”试点工作的相关背景?

马建民:为了最大限度便利纳税人,我们坚持创新管理服务,加强国税、地税合作,依托“金税三期工程”和“互联网+税务”行动计划,整合征管资源,以纳税人为中心,优化纳税服务,在地税系统推行“办税事项区内通办”。

通过数据信息互通、前后台贯通、内外部联通,打破纳税人涉税事项属地办理的限制,推行“办税事项区内通办”。纳税人可不受区域限制,就近办理有关涉税事项。这一举措有效解决纳税人办税多头跑,到实体办税服务厅办税排号等候等办税中的“堵点”“痛点”问题。

今年5月,率先在银川地税部分单位进行“办税事项区内通办”试点。纳税人可以通过办税服务厅窗口、办税服务厅自助终端、网上办税系统等多种方式实现区内通办。

“办税事项区内通办”作为宁夏地税承接全国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的专项试点任务,是对现有办税服务模式的一次重要变革。截至6月22日,宁夏地税系统已办理“区内通办”业务入库户数14户,29笔,入库税款110306.79元;审批类业务22户,27笔,为确保“营改增”平稳顺利实施、方便纳税人奠定坚实基础。

《中国经济周刊》:目前,宁夏地税在扎实推进征管体制改革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马建民:首先,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推行。进一步简政放权,行政审批事项下放99%,平均审批时限压缩80%以上,办税流程压缩70%以上,营造了快捷高效的税务行政审批环境。

其次,国税地税合作形成新常态。积极探索国税地税全方位合作的新路子、新模式,在石嘴山市开展共建网上办税服务厅试点,及时总结推广吴忠市、中宁县等地国税地税一体化办税工作经验,国税地税管理协同、服务互助、信息共享的格局初步形成。

第三,征管改革试点工作成效显著。在中卫市深化征管改革试点,通过转换征管职能,优化工作链条,实现收入进度和收入总量快速增长,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平均增幅超过30%。此外,全系统在财产行为税风险管理、土地增值税清算等方面都有创新突破,税收征管水平向更高层次跃进。

————————————————————————————————————————

2016年第30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2016年第30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网络编辑:贾璇)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